冀南银行“陵高县支行”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7-11-14 18:43作者:崔海生来源:晋城党史网

陵川在解放前曾先后有过当铺、票号、钱铺、银号、银行等金融组织,这些组织一直掌握在封建统治阶级手里,用这些机构及其货币搜刮财富,牟取暴利,剥削与迫害人民。


1931年前,全县只有一个叫“德顺恒”的钱铺在城内南门里,专管兑换货币,其唯利是图,经常私自抬高和降低比价,从中牟取暴利。1932年夏天阴雨成灾,陵川冲毁许多农田和房屋,当时统治山西的阎锡山政权不是积极救灾扶助农、商,而是在陵川县城南门里原钱铺后面设立了“陵川银号”,来具体办理当地的存款和放款、经收公款业务,以高利放款牟利,加重了民间疾苦,“陵川银号”还公开代售烟饼(毒品,大烟土制),剥削和毒害群众。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陵川的我党组织和抗日政府夺取了“陵川银号”的领导权,使这个金融机构为广大群众服务,积极开展了存、放款业务,有力地支援了生产与抗战。后因日寇飞机轰炸,“陵川银号”先后迁址沙上头、南窑上村。


1940年山西“十二月事变”后“太南撤军”, “陵川银号”随八路军部队转移至平顺县山区根据地。国民党蒋介石的嫡系中央27军占领县城后,在陵川组建了相当于署一级的军、政行政中心“军区设计委员会”,分管陵川周边20个县,在县城里设立了和阎锡山统治时期业务与活动范围差不多的银号,不同的是国民党中央发行的“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全国性钞票先后在陵川大量涌进和流通。同时,“山西省银行”、“晋绥地方铁路银行”等山西地方钞票和现洋、铜元也在市场流通,造成货币种类繁多,差价时刻不定、互相排斥,群众深受其害。1943年这些银号随着日寇占领陵川,国民党27军的退出而瓦解,群众手持的国民党“中央钞票”和阎锡山的“山西地方钞票”成了一张张废纸。日寇占领陵川后开始流通“中国联合准备银行”钞票,日寇自称“金票”,拒绝兑换群众手中的中国币钞票,群众气愤的把日本“金票”叫成“鬼票”。


1943年4月30日,日寇占领陵川县城,祸害陵川人民的国民党军孙殿英部、庞炳勋部投敌当了汉奸,祸害陵川人民3年的27军被日寇打残后,溃兵逃到东部山区和当地群众抢吃抢住,继续祸害老百姓。后来在日寇的反复扫荡下27军大部投敌当了汉奸,少部逃到河南过了黄河。“前门进狼,后门进虎”,在国民党溃兵抢劫和日寇的反复扫荡下,东部山区群众日日夜夜不敢回家,大量饿死、病死,具具尸体竟然无人掩埋,人吃人尸时有所闻。夺火、横水、马圪当一带有的村,狼吃人尸,鸡犬绝迹,房屋倒塌,田园荒芜,全县人口死亡高达3.2万人。为拯救受苦受难的陵川人民,在刘、邓发起的“林南战役”后,解放了太南、豫北40万人口,也包括我夺火、横水、马圪当一带。“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区设立的“中共八地委、专署、军分区”驻夺火、马圪当,新成立的“陵高县政府”驻附城镇新庄村。为恢复经济,救活群众,掀起抗日救国的高潮,于1939年10月15日,在山西黎城小寨村成立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银行“冀南银行”,设立了“陵川县支行”和“陵高县支行”,这两个支行也随陵川县政府进驻横水村,随“陵高县政府”进驻新庄村。


“陵高县支行”驻新庄村时,和我家房挨着,中间只有10米多一个小坡。那是一个单门独户2间两层楼房,坐东朝西,南山墙是村里大路,南山墙二楼开了一个门,在门下修了一个“八”字型石头楼梯。户主崔克恒(小名崔喜喜)是我本家爷爷,为了腾房给银行住,就搬到他大哥崔天瑞家挤住在一起。没有多久崔克恒在陵高县县长路宪文的动员下,参加了八路军“老二团”,后成为机枪连连长,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转业后任内蒙古包头耐火器材厂党委书记。其长子崔荣生,现任内蒙古大茂旗(县级)常务副旗长,二子崔荣武,任包头耐火器材厂劳资科科长,三子崔荣庆,在重庆江陵军工机械厂任党委书记、厂长。


附城自古是一个商贸重地,京杂百货和本地货样样俱全,本省乃至河南、河北、安徽的客商,都来附城赶会,陵高县的武装部队逐步控制了这一带后,只要日伪军不出来扫荡,“陵高县支行”的同志就到集市上宣传使用冀南币。陵高县政府还通令在自己的解放区内统一使用冀南币,禁止国民党及日伪币钞流通;在新庄、大槲树、城东、万章、后山、南马、玉泉成立了二十多个信用合作社,其中附城就有东街、西街、北头三个,给群众兑换钞票。他们将群众手中持有的国民党中央各种币钞、山西地方各种币钞和日币钞兑换成了冀南币钞,使群众手中握的“死”钱变成了“活”钱,深得群众拥护;为了方便群众日常生活之需,又在各村成立了供销社;在陵高县武装部队的积极配合下,利用客商把回收的国民党中央各种钞票、山西地方各种钞票和日本钞票,到国统区和日寇占领的晋城、高平、西火、荫城、长治等地购回各种生活物资,投放到各村供销社销售,将冀南币钞变成了“硬通货”,为冀南钞票极大地占领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兑换民间散有的铜元、银元、黄金上交总行,大量收购民间的金、银、珠宝饰首饰,排活农村经济;组织发放农业贷款,让群众修缮住房、购买种子及生活必须品;群众自救杀荆条、编罗头、砍䦆把、挖药材、熬柏油,各村供销社用冀南币及时收购、当面结算清。“陵高县支行”的这些做法深得人心,更激发了群众跟着共产党、八路军打击日寇的爱国热忱,对困难时期的生产自救和活跃革命老区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长治、壶关、陵川属日寇占领区,“冀南银行”总行,将钞票经河南林县运至夺火八专署驻地,“陵高县支行”的冀南币运输线,就在新庄村与夺火村之间进行,主要靠牲口驮运。古时新庄村到夺火就有晋豫客商驿道,多用骡、馿驮运。有任务时,“陵高县支行”就临时雇用新庄村的牲口驮运,我爷爷崔增洛就是经常参加的赶脚者之一。那时为了保密,称为“运粮队”,一般用3—4头牲口,去时其中1—2头是驮收购的铜元、银元、黄金等,其布袋内用其它货物进行伪装,剩余牲口驮的是作掩护货物。回来同样是1—2头牲口驮的是,用粮食伪装后的运输保险箱装的钞票,其余牲口驮粮食作掩护。“陵高县支行”每次派两名业务人员随队监护和办理交接手续。为保卫支行安全运输,陵高县派公安队(后改成:独立营)一个班的部队,全穿便衣、带短枪和手榴弹,假扮客商,负责保卫来回押运。驻地发给村民兵枪支,协助部队执行驻地保卫任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1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将行政区进行调整,撤销了陵高县政府,冀南银行“陵高县支行”也随之撤销,陵川恢复了抗战前的疆域。冀南银行“陵川县支行”驻县城内城隍庙胡同里,统管了全陵川业务。 1945年12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指示,“晋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四个区的银行由“冀南银行”统一领导。1948年4月“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成立了“华北银行。同年12月1日“华北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北海银行”合并,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第一版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后,“冀南银行”币钞票停止在陵川的流通。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