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山的英雄门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12-09 00:00作者: 李 斌 成 钢 来源:原创 编者按:白马寺的英雄门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并昭示后人,当年800多晋城儿女与革命老区地方干部组建成“长江支队”, 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今天“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敢于胜利”的晋城人民,必将奏响新时代的凯歌。 (编者:馨语)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和朋友约好要去白马寺山看看,听说去健身的很多,山上还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纪念林”,我们满怀兴致,趁天气凉爽早早地驱车前往。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山上。只见郁郁葱葱的一片森林,空气显得异常清新,林内有长江支队主题雕塑 ,还有思乡亭,特别是入林处建有一个 巨大的“英雄门”,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思---- 那是1949年初,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800多晋城儿女与革命老区地方干部组建成“长江支队”,南下福建。在接管政权、土地革命,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岁月漫漫,风雨兼程。朋友说,当年20岁的热血青年,如今都七八十岁了,当年三四十岁的人呢?他们从我们脚下这块热土上走出去,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八闽大地,据说有不少人已经长眠他乡。 福建省委号召学习的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他是1949年从太行区随军南下的。1950年当他跳上木舢舨,强度八尺门海峡,登上福建南端的东山岛时,所见到是一群群蓬头赤足、衣衫褴褛的女人。女人们拖儿带女站在硝烟笼罩的焦土上,见到久盼的大军,就撕心裂肺地数落着国民党在东山欠下的一笔笔血债。强烈的阶级感情一下把他和东山人民连在一起。从此,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不救民于苦难,共产党来干啥?”“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藏”“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让我们再坚持一下”“死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东山岛”。几十年艰苦奋斗,几十年鞠躬尽瘁,一座绿色的丰碑终于在东山大地耸起。昔日当过乞丐的老农称他“大恩人”,还呼吁着要集资给他的塑像建一个亭子,怕谷书记淋着! 担任过长乐县委书记的延国和,被誉为“绿色长城”。他是阳城县人,为了建设长乐,振兴长乐,他走遍了长乐的山山水水,把飞沙走石的沙区治理成了铺翠展绿的百里林带,用仅仅59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绿色赞歌! 剿匪英雄吕学政,高平人,1949年入闽后任宁德县三都区委委员兼公安派出所所长。1950年农历正月,当地反动大刀会袭击派出所,吕学政同志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刀匪残酷杀害,壮烈牺牲,年仅29 岁。 长江支队的英烈还有很多,如侯虎江、王锦、石天宝等等。他们像一支支蜡烛,在革命事业的征途上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后人。他们用生命实践了当年行军路上“不过长江非好汉”的铮铮誓言,不愧为太行太岳人民输送出的优秀儿女! 当今,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全区上下正在集中精力抓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落户城区,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在等着我们。在这种情况下,长江支队的“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现在需要的吗?!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不仅仅为他们的英雄事迹而感动、而自豪,而且有义务有责任把长江支队精神发扬光大。我想:如果英雄们在天有灵,也许能看到家乡人民为他们而建的长江支队纪念林,定会在他乡安息!如果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家乡人民的幸福,定会颇感欣慰吧! 白马寺山的英雄门 白马寺山的英雄门
文章分类:
党史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