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熬硝造石雷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3-09-07 00:00作者:黄根喜来源:晋城党史网 夏天,太阳渐渐热起来了,地里的小麦都吐出了穗,更需要好天,好太阳烤晒了。 陵高县抗日第四区政府搬迁河湾村办公后,河湾村的民兵责任更大了。白天忙着保卫区政府安全办公,不敢让发生意外事情,晚上还得忙于掩护区干部出村去躲反,安全过夜,民兵们都觉得任务太重了。过了几天后也就习惯了,都觉得区政府搬来后,有了区干队作后盾,河湾村的民兵搞保卫好像有了坚强后盾。民兵们晚上跟着区干队活动既壮了胆,又学到了不少本领,河湾村的民兵与区干队配合得很好。 一天,区里召开各村民兵队长会议,重点发动民兵自己动手锻石雷,自己造石雷。张区长作了布署,王政委进行了强调,根据当前的形势,面对有不少村民兵手里没有枪,没有炮的实际情况,才发动民兵自己动手造地雷,以土代洋来搞保卫。区里为了把这次会议开成功,还让东张后村民兵队长张小三在会上介绍了他们村民兵自己熬硝、自己研制火药,自己锻石雷的经验。他介绍罢后,区武装会强调各村的民兵向东张后村民兵好好学习。河湾村民兵队长和甲生在会上听了后,很感兴趣,下决心要去取人之长。他在会上就向张小三先打了个招呼,甘当小学生去学技术。张小三向他讲,只要舍得吃苦就能学成,这都是粗笨活一学就会。 散会后,河湾村民兵队长和甲生先召开了民兵大会,传达了区里的会议精神,决定自己动手造石雷。他指名抽调了三个民兵,由他带队去东张后学习经验。他临走时在会上安排,民兵工作临时委托给其堂弟和辛生负责,大家要顾全大局,一定听从指挥,万万不要闹意见。 第二天一早,和甲生带着民兵和腊生、林得贵、和保生三个人去东张后村学习造石雷技术了。这次去学习主要把熬硝技术、配制火药技术和安装地雷操作技术统统都学会。所以他给三个人分了工,一个人负责学习掌握一门技术,一个人把一道关,既学就学精通。他们到了东张后村,与民兵队长张小三接了头,和甲生还从身上掏出区武委开的介绍信,递给张小三,并说:“我们是来学习取经来了。” “别客气,自己人,又不是认不得。”张小三回答。 “我们是按制度办事,这次来听你的。”和甲生说。 “你们谁学哪一门都定一下?”张小三问。 “我们都安排好了。”和甲生又回答。 “我学熬硝。”和腊生说。 “我是学造火药。”林贵生接着说。 “我是专学安装石雷。”和保生介绍。 “好,咱现在就先去厂房看看, 后晌就干。”张小三说。 “一切服从你安排。”和甲生又说。 张小三领着大家一处一处去现场实地看了一遍。每到一处,张小三都要简单扼要地介绍一下操作过程,先让大家初步有个了解。张小三领着大家边走边看边鼓励,这些活都不复杂,只要不怕脏,不怕累,就会很快掌握了这门技术,只要会种地,就会学成的,这都是一些眼前活。他还说,这些活又不是造飞机大炮,需要图纸,需要什么先进机器和先进技术?造石雷很简单,它和造手榴弹的工序差不多,基本上是一个道理,操作过程不复杂。关键是细心耐心,只要具备了这一点,就很快能学会了。和甲生听了这一番话后,深受启发,打心眼佩服东张张小三,是很诚心的,不保守,不自私,无形对自己也是一种启发。这时,和甲生问:“大概我们得多长时间才能学会?” “这是粗笨活,有的人一看就会。”张小三回答。 “通常说需要多少天。”和甲生又问。 “一般讲有半月时间足够了。”张小三又回答。 “我们不怕误时间,关键是学精通。”和甲生说。 “别村来无人带队,你亲自出马自然学的快。”张小三说。 “咱希望就是这一点,只图学成功。”和甲生又说。 “没问题,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张小三又说。 下午,就要分头去学习了,和甲生向大家说,咱们既来了,就是当学徒,一定要以学生的姿态尊重师傅,要嘴勤、手勤、腿勤,要和师傅们搞好关系,不懂就问,把门门技术都学好,他再三交待大家,虚心才能进步。 民兵队长和甲生这次来带队用劲很大,他天天上午、下午都要去各厂房看一看,关照大家学技术。他还亲自学习操作,既鼓励大家好好学,又自己用心学,不上几天功夫他门门技术都学到了手,学的还比较扎实精通。他感到自己不懂莫去指挥别人,只有自己门门技术学到手,四路不挡才有说服力。他一边鼓励大家既来之、则安之,好好学之。既学就学精通,不要一瓶不响,半瓶晃挡,说会不会,说不会却懂得一二,劳而无功,白跑一趟路。他如此要求大家,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叫师傅不说话,虚心从师傅心里掏实本领。 民兵和腊生自从走进熬硝工房后,晚上没有脱过衣服睡过一个囫囵觉,处处跟班学习,处处留神掌握要领,处处下苦功夫学懂学通。他一个人从开头采原料,到配制熬硝原料,到卤溺硝水,大锅进行熬硝,直至出了成品,一手能操作到底,全把熬硝活学到了手。有时师傅不在,他一人从头到尾操作出熬硝率还不低,师傅都夸奖开他了。 民兵林得贵是专门负责学造火药这门技术的,他从走进厂房那天起,十分精心,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一毫都不敢麻痹大意,不懂他就向师傅问,虑心地进行学习。他从开始配原料严格把关,一分一厘都不敢有失误。特别是在制作过程中,小心加小心,坚持安全第一。他听师傅讲,研制火药操作都是土办法,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特别是出成品全靠石碾推细推匀,危险性很大,这道工序全靠掌握水分的湿度来保证质量,水少了不安全,会引起爆炸!水份大了就报废了,劳而无功。要保证质量,既得按程序办事,又得步步小心留神。林得贵听了师傅讲了这一席话后,他学习制造火药用了功,全都学会掌握了要领。 民兵和保生分工负责学安装石雷技术,这门技术同样重要,同样危险性很大,虽没有熬硝累人,没有制造火药那样复杂精细,但安装石雷主要展示效果,安装不好自然爆炸效果不好。他过去当过铜匠,对安装方面懂得点技巧,民兵组织才让他专门学安装石雷技术的,所以,他学的最快,把这门技术都学到了手里。 和甲生连续几天去向熬硝、造火药、安装地雷的师傅们了解了学习程度,知道他们基本上全盘技术都学会了,都能单独操作完成任务了,他才松下一口气。这时,他把大家叫在一块开会,和甲生问:“学的怎么样,如果都学通了咱就计划回去?” “我学会了熬硝,回去没问题。”和腊生说。 “我也没问题,就是得步步小心。”林得贵说。 “我更没问题,回去就回去。”和保生说。 和甲生听大家汇报了情况,他心里有了数,打算告别回去。这时他心里考虑,大家都学懂了就不在这里多误了,临走前应该做三件事,向东张后民兵自卫队赠送一面锦旗,向三位师傅每人赠送一块毛巾,作个离别留念,再为东张后村民兵写一份感谢信,贴在大街上再离村。他想好后向大家说了说分头去准备了。 就在这时候,泊村红部的小日本和三王庄村住的小日本联合起来,冲着抗日第四区政府来了。自民兵队长和甲生离开村后,这几天日军先后两次来河湾村扫荡,一次是半夜来袭击,四区政府成员都早有防备,晚上离开了村。群众更是早早的出村去躲反了,村里是空空的,日军白白的扑了一个空。二次来改为白天了,在吃罢早饭后,日本鬼子比上次的兵力增加了一倍多,区政府发现情况后,认为区干队的力量还不到一个排,虽有十来条步枪,每支枪只配备了四发子弹,统统算起来不足50发,论实力远远比不上鬼子兵。区政府根据实力只能打游击战了,敌来我走,敌走我再回来以防御为主。这次小日本是有准备的,区政府边掩护群众转移,边自己安全脱身。最后还是有不少老弱病残未走掉。小日本进村后,把剩下的老百姓统统都抓起来在街头进行训话。有一个日本军官手里拿着东洋刀,指着大家嘟噜了几句,老百姓都听不懂他说的是啥?三王庄日本宪兵队李二铁站出来说:“大日本太君说,谁能交出你们村民兵队长和甲生的人头来,赏大洋五十块!如能提供出线索活捉住他,也赏大洋三十块,大家快都提供情况吧?”这时全场群众无一人吭声。宪兵队李二铁手里拿着短枪,一个一个逼着问,老百姓是一个一个都是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宪兵队李二铁大骂起来,你们都是羊羔疯,都得了传染病,只会摇头不会说话。他又拿着短枪指着田泽宪老汉问:“你说说这人群中谁是你村民兵队长家的人?”田老汉又摇了摇头,宪兵队李二铁一枪,把田老汉的头部破,鲜血流了满面。 这时候,河湾村民兵临时负责人和辛生,带着民兵转移在东山沟里,他知道村里还有不少群众危在旦夕。他一心想带着民兵回村来解救,但大都不同意他的冒险行动,就都劝他不敢这么盲干,回去明明去送死。可是和辛生听不进大家的意见,只有林二永、和福根两个民兵同意跟他去。这时他三个人带着一条步枪回了村,民兵林二永端着枪在前头走,刚进村就被鬼子兵一枪打倒在地,和辛生、和福根也被鬼子捉住了。日本鬼子捉住和辛生、和福根之后,向群众讲,谁交出民兵队长和甲生一个人,就可换回他两人来,否则莫想让活一个,统统都杀掉。区干队发现河湾村民兵有人回了村,感到大事不好。区干队为了解救大家,巧用八路军老二团的作战方法,分别在三处连放了二十余颗手榴弹,两处吹起冲锋号,小日本鬼子以为是八路军老二团来了,立即下令撤退了。老二团的骨干都是老红军,英勇善战,在太行山上打日本鬼子,那是打一仗胜一仗,鬼子兵是打一仗败一仗。鬼子兵虽然撤走了,但把和辛生,和福根两人都绑架走了。 河湾村民兵队长和甲生带着民兵和腊生,林得贵,和保生回村来了。他听民兵们讲了和辛生的冒险事,肚里就像一锅开水滚汤起来,他又忍着气冷静地向大家宽心,事情已经发生了,再着急也没用,只能慢慢来吧。他还说:“当前他两人生命危险不大,因为他两人的命不值钱,还要指望他俩人来换我的人头呢?大家放心吧,暂时不会有事的。”民兵们听了他的安慰后,一个个都擦开了泪水。和甲生又说:“好男子有泪不轻弹,咱们把泪水先化为汗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先把熬硝、制造火药,安装石雷动起来,随后考虑营救他两人。”有的群众还是要求先救人,和甲生又向大家解释说:“你们当我不急,我比大家还着急,着急有啥用,有事先仅紧的办,大家要收回心来,当前要把熬硝造石雷放在第一。”大家听了他的意见后,也明了救人之事,一切行动都听从他指挥了。(责任编辑:韩玉芳)
文章分类:
太行英雄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