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忘却的天井关之战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02-12 14:48作者:萨苏 整理 萧峰来源:晋城党史网

相信国人都看过红色影片《地雷战》,甚至对其中一些经典台词耳熟能详,随着网络时代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不少人公然诋毁地雷战,否定地雷战的作用,说电影只是一部军事教学片,不是真正的史实,甚至有人撰文称根据地的老百姓对八路军的地雷很有看法,说它不是炸日军的,是给八路军作警戒的,听见地雷响八路军就跑了,留下老百姓顶杠,平时还经常炸伤百姓、影响了耕种出行等等。


这样的文章自然是别有用心的。地雷战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一大创举,抗战民众还发明出了带不走的化学雷、探不到的石雷和跳出地面爆炸的跳雷,让日军闻风丧胆。日军在1942年出版的《华北驻屯军肃正作战指要》中用了相当篇幅描述该如何应付地雷战,以便减少“扫荡作战”中部队的伤亡。不少日军侵华老兵的回忆录中都提到过地雷战,并描述了地雷战对日军的杀伤和心理威慑。但客观上看,由于敌后抗战战场分散,几乎是村村抗战、人人杀敌,使用地雷属于零敲碎打,普遍使用但单次战果不丰,战果无法精确统计。然而,日军的一支战车部队,曾经在山西遭到八路军的阻击,八路军用地雷把日军坦克炸得车毁人亡。这就是发生在晋城的天井关之战。


八路军打日军坦克并不是新鲜战例,《春兵团在华北的战斗》一文中就描述了配合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作战的坦克分队在冀东曹各庄被八路军歼灭的过程。然而,用地雷炸坦克却不简单,别说上面提到的石雷、跳雷,就算当时兵工厂造的制式地雷,对坦克也很难构成威胁,难道是八路军有了反坦克地雷?这里容笔者卖个关子,先介绍一下天井关之战的情况。


按照日军记载(照片和记述来自土门周平《人物战车队物语》和伊东述的《大陆战车队——狮子奋迅的突击》),这次战斗发生在1938年7月,地点在山西晋城天井关附近。被击毁的日军战车,属于日本陆军第八战车联队(联队长是日军装甲兵专家原乙未生少将),是在和八路军386旅(查中国方面资料,似为344旅688团)部队作战中损失的。该部日军从7月8日起,支援饭田部队的步兵攻击泽州(即晋城),国民党军部队在常平村附近构筑坚固阵地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晋城地区沟通三省,地势险要,位置十分重要,双方在八年抗战中曾反复争夺,日军四次占领四次被迫撤出,最终无法将其占领。


7月10日,日军发动总攻,第八战车联队掩护步兵进攻常平村东方高地,战斗从清晨6点进行到下午6点,日军先后发动三次猛攻,始终不能攻占中国军队阵地。激战中,日军第一线羽贺大队大队长负伤,代理大队长复在第三次进攻中阵亡。第八战车联队以五十米间隔的队形对中国军队阵地进行突破,却在前沿陷入电波状反战车壕,遭到中国军队以重机枪发射的钢芯弹痛击。由于山地作战,日军使用的战车均为轻型坦克,装甲薄弱部位多被击穿,车长渡边孝等伤亡,车辆也遭到相当损失,未能发挥突破作用,只好撤退待机。


根据时间推断,这支与日军进行激战的中国军队,应当为此时驻守晋城的529旅杨觉天部,该部是杨虎城17路军旧部,参加过忻口会战,战斗力很强。旅长杨觉天曾帮助八路军徐海东部筹措物资,双方关系融洽。该部在晋城驻防期间曾建五二九小学,颇有好名。


此后前线大雨瓢泼,日军进攻受阻,双方在常平村一带对峙。而这时传来另一个“不幸消息”。另一路占领沁水的日军第十四师团所部,因为遭到中国军队的压迫被迫撤离,在撤退途中在南山地区被中国军队包围,局势危急。日军上层命令第八战车联队立即组成支援部队赶去救援。


日军第八战车联队派出的解围部队,由加濑少佐指挥,预备经天井关救援14师团所部,但糟糕的路况使战车的使用事倍功半。这次围攻十四师团所部战斗,对照中方纪录,应该是国共双方合作的东坞岭伏击战。中国军队参战部队为李默庵部第九十三军,第十四军各一部(国民党军),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七、八总队(相当于旅,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此战日军被击毁的汽车就达二百多辆。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事变之前,山西的国共两军在合作上堪称各地之典范。


而前来增援的战车第八联队,则在天井关一带遭到八路军部队(查看中方战史为负责阻援的688团和南公八路唐天际部)的迭次阻击。以八路军当时的装备,阻击一支日军装甲部队无疑是极为困难的,但八路军巧妙地利用险要地形,反复攻击日军随同的步兵,使日军战车不得不为了避免孤军深入而停下来防止被切断。战斗中,走在队伍中间的一辆战车突然触雷,剧烈的爆炸将该车掀翻,战车的履带被炸断,炮塔直接被抛落一边,车中人员阵亡。(附图)


曾经轧过多次八路军的土地雷但安然无恙的日军战车兵被这种威力巨大的地雷惊得目瞪口呆,不敢继续前进,急忙调动工兵进行扫雷。由于阻击和地雷的影响,第八战车联队无法按期到达战场,被迫放弃了这次救援行动。从照片上看到,这种地雷把日军战车底部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窟窿,看起来完全不是运气太好,而根本就是一种专炸坦克的地雷。“八路军有反坦克地雷”的消息就开始在华北日军中蔓延了。


那么,八路军真的有反坦克地雷么?


这东西的确可以称为反坦克地雷,不过应该叫“八路式”反坦克地雷,世界其他国家还真没有装备这种武器的。这种地雷原理和上面提到的跳雷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把手榴弹换成了威力更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太原造山炮炮弹。日军进攻太原时,守将傅作义发现仓库中还有大量的军用物资,为了避免其落入敌手,傅作义和当时在太原的共产党方面联系,同意他们去搬自己需要的东西。八路军方面当然大喜过望,不过时间仓促,其中就拉出来一批晋造山炮的炮弹。问题是:八路光有炮弹没有炮!


要是换一家军队,估计挖个坑埋了,这东西又不能用,还危险。但当时八路军舍不得,兵工厂把这些山炮炮弹拆卸了,弄出炸药来再利用,弹壳则做其它用处­——金属材料当时是很珍贵的。其中也有少数炮弹,被改造成了土造反坦克地雷,以打击当时十分猖獗的日军战车。做法就是把“跳雷”里面的手榴弹去掉,换上一发山炮炮弹,装触发引信。一旦日军战车碾压就遥控引爆,山炮炮弹被弹出地面,撞击坦克底甲爆炸。说起来山炮不是打坦克的好武器,要是砸在正面装甲上估计就像挠痒痒,可是从车底打上来,别说日本的薄铁皮坦克了,就是德国的虎式坦克估计也不敢挨这么一下。


从图片上分析,这辆日军坦克,显然就是着了这种“八路式”反坦克地雷的道。顺便啰嗦一句,百团大战之后日军发动了“百万大战”来报复,特别因为八路军陈赓部386旅几次让日军吃了大亏,于是扫荡的日本坦克上面特别刷了标语“专打386旅”要和陈赓单挑。名列“黄埔三杰”的陈赓如何能受得了这种羞辱,于是找到黄崖洞兵工厂,想弄几个“有劲儿”的家伙打一打日军的气焰。兵工厂当时就想到了这种反坦克地雷,可那批山炮炮弹早就用光了,没法补充。兵工厂如法炮制,用日军投掷的航空炸弹臭弹重装引信,改造了一批反坦克雷,虽然笨重了点儿,可劲儿更大。不久,386旅在潞城就用这个巨无霸炸毁日军中型坦克一辆,陈旅长曾为此向兵工厂登门道谢。


天井关之战虽小,战果也不十分丰厚,但看到被炸得身首异处的日军战车,还是不由得让人感叹: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而八路军当年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的人民战争理念更加跃然纸上,让人不得不对当年浴血奋战的前辈致予崇高的敬意。


此文出自旅日军事作家萨苏撰写的《日军眼里的土八路地雷战》一文,萧峰根据行文需要作整理删改,特此注明。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