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识研究会”的辉煌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04-08 20:21作者:黄根喜来源:晋城党史网

在抗日战争年代里,晋城第三高小(东沟镇),创办过“新知识研究会”,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该研究会以实际行动,用智力、用笔杆、用舌战留下辉煌的遗产!。

1936年“红军”东渡黄河,到太行山开辟根据地,山西省长治师范以共党嫌疑分子开除了徐一贯的学籍。他回家乡后,在东沟镇第三高小当了教师,经常向学生讲述“红军”东渡黄河的情况,教育学生爱国家。

1937年1月,东沟镇第三高小校长陈引聚在太原受训时,加入了牺盟会组织,返校后,他与进步教师徐一贯成立了“新知识研究会”,宣传抗战救亡。此时,徐一贯老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东沟镇三高小秘密成立起第一个牺盟支部,他担任牺盟支部书记,学生宋光华、苗国珍为委员。他们以“新知识研究会”的名誉出面,开展抗战救亡宣传活动,为全县各学校带了一个好头。

7月份,中共晋城中心县工委在晋城文庙成立后,东沟镇三高小牺盟支部归属中共晋城中心县工委领导,开展地下工作。此时,“新知识研究会”先后与全国各地救国联合会、全国学生界救国联合会等组织取得联系,并经常收到各地寄来的进步刊物和信件,相互交流了解全国的抗日救亡情况。徐一贯在校长陈引聚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探讨革命理论,研究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并根据《中国农村》所拟题目,讨论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任务、进行社会调查和阶级分析,批判阎锡山的“唯中论”路线。并将讨论结果,写成书面文章寄《中国农村》杂志社。当时,东沟镇三高小的抗日救亡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非常出色。学生们自觉地成立起游击小组,进行军事训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人人还写了决心书,集体宣誓,随时随地准备参军,走上抗战前线,同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东沟镇三高小还创办有“春雷”壁报,转载和刊登各种刊物上抗日救亡的文章,向农民进行爱国宣传。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觉悟起来,积极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学生们还组织了“曙光”剧团,排演救亡剧目,广泛深入到农村去进行宣传。他们不怕辛苦,到过数百村,演出数百场,宣传上万人受到爱国家的教育。当时,引起国民党地方政府的不满,认为他们是搞赤化活动,就对东沟镇三高小进行围攻,阻止他们的活动。由于天不灭正义,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纷纷站出来表态支持,终于未是他们阻止了宣传抗日。

9月份,山西省牺盟总会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沁源召开,晋城县牺盟分会推荐徐一贯〈共产党员〉、王新民、茹全功为代表出席了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亲耳聆听了周恩来的讲话。会后,徐一贯回来后及时进行了传达,使牺盟宗旨更加深入人心。

11月份,晋城县牺盟分会在城关文庙举办了一期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培训会,共100余人参加,大都是崇实、获泽中学的学生,训练内容主要是抗日。培训结束后,都派往农村去做工作,发动群众,组织起来“消除社会不公平”、“抵制坏人坏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批村政协助员在农村不怕苦,不怕累,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和牺盟会宗旨。他们利用过春节、闹元宵的机会,向群众宣传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进攻绥远,就是用武力霸占全中国,使中国亡国灭种,变成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管辖国家。

东沟镇三高小,是省牺盟总会扶植的重点,从省里直接派来村政协助员叫赵资深,他在校长陈引聚的积极支持下,再次掀起抗日救亡宣传热潮。组织学生演抗日新戏剧、印发传单、办壁报,深入山区农村去宣传,发动群众全力抗日。在此基础上,发展牺盟会员,东沟镇三高小的教师、学生第一批入会人数达31人,年纪最小叫徐春阳,才12岁。当时,牺盟会通过合法斗争,在农村成立起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体组织。徐春阳担任了峪南村儿童团团长,领导儿童团唱抗日歌曲。还天天轮流值班在村口站岗放哨,没有路条的人一律不准进村,对可疑的人送交抗日村公所,严防特务来破坏。省牺盟总会,还责成太原女教员张淑芝女士,负责与东沟镇三高小牺盟支部联络,经常将各种抗日宣传品和省牺盟总会领导的讲话材料,寄给该支部。徐一贯接到后,将这些材料在“春雷”壁报上连续刊出。他还经常组织会员下乡到各村去进行宣传,让农民进一步了解全国的抗日形势。东沟镇三高小的全体师生,在牺盟支部领导下,经常进行军事训练,学习射击、学习投手榴弹等军事知识,掌握杀敌本领。

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后,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120、129三个师。从8月22日起,这三个师奉命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由于日军节节逼近山西,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杨尚昆指示:抗战爆发后,整个山西党组织的基础并不强,党向各地派去的特派员,名义上是牺盟会的特派员,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派员。牺盟特派员要按照省工委的要求,做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建立各县、区、编村牺盟组织,大力发展牺盟会员;二是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把农民抗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党向晋城农村派出的特派员,即时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牺盟宗旨,发展牺盟会员,发动群众守土抗战。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在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五个县,相继建立起牺盟会组织,入会人数达2万余人。晋城县牺盟组织成立有组织部、宣传部、女工部和工人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为了纯洁队伍,一致对外,县牺盟会对全县原来的牺盟会员重新进行了登记,对其中一些反共分子、反动地主、劣绅一律不予承认,不予登记。在此基础上,主要以各学校为基地,以学生教师为骨干,组成宣传力量,进行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此后,东沟镇三高小“新知识研究会”的成员,先后走出大山,领导抗日。党组织派徐一贯去八路军太原办事处参加培训回来后,出任中共晋城中心县委委员(西大阳),组织部长。徐春阳12岁参加了牺盟会组织后。13岁保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屯留),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分配豫皖苏区新四军当兵,多次南征北战,参加八年抗日,三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团长、副师长、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回国后,历任师长、副军长、军政委、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纪委书记。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中将”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校长陈引聚一批又一批向党推荐出不少人才,走上抗战前线,功不可没。

1945年8月,党组织把陈引聚校长从教育战线上调行政部门工作,时任第九区(高都)区长,后任第一区(城关)区长。1948年冬,服从组织安排,南下武汉去开辟工作。

如今回眸东沟镇第三高小,在抗日战争年代里,创办过“新知识研究会”,为宣传抗日,为党培养出不少人才,陈引聚老校长当之无愧,他成为一代名师、一代恩师。他教出一批优秀学子,爱国青年,榜上有名。所以,建议当地政府因该把东沟镇第三高小维护好,成为教育青年下一代的红色场所,成为太行精神的基地。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