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后期晋城曾设晋城市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04-20 15:02作者:杜秋炉来源:晋城党史网

时下,山西省的晋城市在整个山西甚至在全国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则是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成为了山西的“小香港”,被誉为“太行明珠”;二则是地理位置特殊,位于晋豫咽喉部,成为了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则还有其历史渊源,在解放战争后期晋城曾设过晋城市。第三个原因,我想绝大部分山西人甚至是晋城人也不为人知,因为那时的晋城市区域范围很小,是县级市,且存在时间仅一年,而现在的地级晋城市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

1948年2月,随着全国解放区的不断扩大,新解放区的城市不断增加,太岳区党委为了摸索城市工作经验,培养城市工作干部,决定筹建一批中小城市。这年初春,陈毅将军从河南焦作来到晋城,看到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且交通发达,物产资源丰富,晋城城关已成为晋东南南部的商业中心和集聚地、老解放区。当时也正处于中央土改会议之后,全国解放战争正处在反攻之际,为贯彻落实党对城市工商业及知识分子政策,恢复战争创伤和纠正“左”倾偏向的关键阶段。故向太岳区党委提出建议:晋城应建市。太岳区党委立即采纳陈毅将军的建议,决定由太岳四地委筹办,选派黄维(女)、霍钟秀、王利宾等组成筹办小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于同年10月正式建立了晋城市。

中共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成立后,机关设在城内观巷谷洞,行政区域是原晋城县的一区(城关),包括解放街(即东、西街)、新华街(即黄华、驿后街)、东关、西关、河西、明遗、南寨七街。市委书记由黄维(女)担任,月余后由霍钟秀接任,市委副书记霍钟秀(不久任书记)。市长由王利宾担任,年底由王耀南接任,1949年4月后由副市长张帆接任。市委设有组织部(部长为史林)、和宣传部(部长为霍钟秀〈兼任〉、后为裴晋元)。市政府设有民政科(科长为李明星)、财政科(科长为连太峰)、工商科(科长为景步清)、公安局(局长为张荃)、银行(经理为赵文甫)。晋城市武委会(主任为刘小同)、晋城市工人联合会(主席为钱子芳)、青年团(书记为王世淮)、农会、妇会(张洪声为主席)等地方武装和群众团体组织也同时建立。

中共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成立后,除组织动员广大青壮年参军参战、奋勇支前、组织干部南下支援新区政权建设外,在市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是带领广大市民认真学习党中央颁布的《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指示,纠正了以前在执行没收资本家财产时出现的“左”的倾向,并及时予以退赔,重新整顿了全市的民族工商业。与此同时,市委和太岳地委一起在城内东关进行了整党建党,当时全市有党员150名。利用此机会解决了土改中的遗留问题;其次是积极整顿和稳定社会秩序,稳定新建市的繁荣局面,在市辖区内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登记,全市共计人口一万一千多人,通过人口登记对制定城市管理的措施打下了基础。再次是积极恢复在战争年代被坏了的工商业生产,增加手工业生产项目如顶针、锤金、掌鞋等,美化了市容市貌,健全城市管理机构,努力繁荣市场经济,保障市民的粮食、副食供给,并整修了交通线路。另外,于1949年3月3日土改结束后,市政府开始向市民颁发土地房屋所有证,经过宣传动员、填表登记、各级审查,按照“不能马虎”的原则,把这项工作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市民们拍手称快。

1949年8月19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军区在太原成立。20日,太岳行政公署发布命令,定于本月22日停止办公,所属各专署同时撤销,晋城市撤销,并入晋城县,恢复为晋城县城关区。9月1日,《山西日报》公布山西省行政区划,辖七个专区,其中长治专区辖十六个县,晋城县归长治专区领导。至此,晋城市结束了其短暂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