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09-11 19:48作者:  邵有山来源:晋城党史网

——纪念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5周年

   

内容提要:今年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 ” 南下福建65周年。我们缅怀历史,祭奠英烈。 我们纪念长江支队,学习长江支队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们为实现远大理想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实干精神。把纪念长江支队、学习继承和发扬长江支队精神同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长江支队  理想信仰   真学实干

正  文:

在人们的心中, 祖国母亲都有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1949年10月1日,,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你还记得吗?也是在这一年的春天,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的太行、太岳两个老解放区的军民,又在谱写一曲气壮山河的颂歌。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伟大号召,选调4600多名优秀干部,组建成一支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特殊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在这支特殊的队伍里,有晋城籍的800多名精英。这支队伍东出太行,跨过黄河、横渡长江,挺进到中国最富庶的上海苏南地区,又在党中央一声令下挥师东南,进军福建。为巩固新的政权,为全中国的最后解放,他们立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

65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缅怀那些英雄先烈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究竟该从这些英烈身上汲取什么营养?怎么做才是对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5周年最好的纪念?

让我们再回到65年前那个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年代。太行太岳4000多名优秀儿女,我们更不会忘记其中800余名晋城籍的精英。 此刻,他们或许还没有来得及荡涤身上的泥土硝烟,还没有来得及和亲人共享胜利的喜悦,是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一声号令 ,他们又要告别故土 ,背起行囊,奔赴新的战场。他们将要面临着的是一块从未涉足的陌生土地 ,那里“雨水多、蚊子多、毒蛇多”;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北南方言,隔阂巨大,交流不便;他们将要挑战的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剿匪反霸、铲除反动会道门、建党建政和各项建设工作……所有这些不可预测的艰难险阻,或许在他们脑海里只是瞬间一念,为了新开辟的解放区政权的巩固,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千千万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就义无反顾的告别亲人故土踏上征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是什么鼓舞着他们奋勇而前行?是信仰,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充盈着长江支队精神!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2】长江支队的英烈们,你们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中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你们是中国的脊梁!

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人,心里只有装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并为之不懈奋斗乃至流血献身,才无愧于这一光荣称号。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强党员干部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律 。对标长江支队的英烈们,那些理想信念不强、懒惰散漫的庸官该为之汗颜,更遑论那些欲壑难填、中饱私囊、道德败坏、违纪触法的腐败分子了。

信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对于一个人而言,信仰可以激励他在有限的生命中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不懈奋斗;对于一个群体而言,信仰可以使大家团结在一起,凝心聚力形成一股强大的 力量;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促进民族和国家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3】 信仰,是个理论问题, 涉及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我们从少年先锋队员走来,戴着红领巾庄严宣誓过: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长大了,我们又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曾熟读背诵革命先烈的豪言壮语:“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4】或许有人会说,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神秘莫测,遥不可及,何时才会实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又何异于天方夜谈? 理论家从来不避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纪念长江支队,学习长江支队精神, 是要学习他们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远大情怀,学习他们为实现远大理想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实干精神。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理想才能实现。一个学生,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总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往小处说,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前行目标; 随着年龄的长大,他又在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以及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所应具备的力量。这力量,既有体力的,又有精神的。精神的力量就是要有纯洁而坚定的信仰。没有理想信仰,就没有前行的方向。 在茫茫大海中失去航标灯塔的船只,难免迷茫难行,触礁沉没;人没有理想信仰,只能是浑浑噩噩惨淡一生。 有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想想当年南下福建的长江支队的英雄们,他们中的哪一个不是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下,胸怀崇高理想心系万民福祉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那一份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若不是每一个人的涓涓细流,怎能汇聚成汹涌澎湃的大河大江?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给党和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漂亮的答卷,从而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赞扬和由衷敬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当年南下的老战士,复员安排到 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担任校党总支书记。在他主持工作期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件事。一是每周都利用课余时间给教职工作《毛泽东选集》的学习辅导。他的文化程度不高,试想在一个高学历云集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做这样的学习辅导会受到多少人的怀疑和不屑。他孜孜不倦,凭借着自己对领袖的热爱、对党的忠诚以及参加革命斗争的经历,终于征服了听者,博得全校师生对他的钦佩。在当年那样的政治环境中,老书记这样做难道仅仅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态度吗?第二件事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要手拿扫把清扫卫生,肩扛锄头除草平地(当年的校园可不是我们今天的模样)。老师们至今还清楚记得,是一个旭日东升霞光万丈的清晨,老书记手拿铁锹,肩扛一棵手臂粗的树苗,亲自挖坑培土浇水,在教学楼左侧栽下一颗合欢树的情景。这棵树,凝聚着老书记多少心血和希望!几十年过去了,那棵长得枝叶繁茂已有合抱粗的合欢树,在整治校园环境被砍杀时,老书记神情凝滞潸然泪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5】从这个真实的事例中,我们是否感知到了长江支队精神在当今时代的充实和延续?是否感知到了长江支队的前辈们是如何把对理想信仰的忠贞不渝和脚踏实地的真干实干结合起来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但也勿庸讳言,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理想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目短浅,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工作热情,吃喝玩乐,在庸俗无聊中度日;有人求仙拜佛,烧香许愿,希冀苍天保佑;有人沉溺于酒色,挥霍人民的钱财,为个人的私欲苟且偷生。丧失理想信仰,践踏社会道德底线,泯灭人类基本良知,这是一个进入正在转型期的社会面临着的最大的信仰危机。  我们纪念长江支队南下,学习长江支队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仰,时时刻刻关心国家的大事,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小事,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每一个党员干部提出了严格要求,这些要求都是现实具体可感可知的。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批判,对“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还有“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严厉实施, 还有严禁用公款印制挂历、严禁公款送月饼节礼等等细而又细的禁令,无不彰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 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其落脚点和归宿就是要纯洁党的肌体,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觉悟、公仆意识,为民情怀,营造一个加快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纪念,不能仅仅沉浸于对历史的眷念和敬仰中。 坚守我们的理想信仰,坚信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定能够实现。 志存高远,求真实干,贡献出自己为国家为人民应尽的那份微薄之力,这就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5周年最好的纪念。


注释

【1】林则徐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3】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4】方志敏语

【5】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