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良好家风,育有用后人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10-12 08:49作者:郑振虎来源:晋城党史网


我叫郑振虎,今年73岁,是陵川县礼义镇东街村一名退休老教师,礼义镇关工委负责人,也是陵川县“五老”宣讲团成员之一。多年来,我利用良好的家风家规教育后代、影响邻里收到很好的效果,被人们传为佳话。

我父亲只上过一个时期的私塾,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朱子家训》等一些小书。受孔孟之道影响,文化水平不高,家教却很严。从小就要求我们不说脏话,不骂人,不说谎话,不骗人,不偷东西,不坑人。还经常给我们讲为人之道,处事之规,稍一发现家人有不对劲的地方,就严加管教,生怕我们学坏。记得一次我和邻居家孩子吵嘴打架,用手划破对方的脸。父亲发现后,一脚照屁股踹我个嘴啃泥,还罚站反省,好一顿训斥。他说,有理没理,先管自,管好自己,再去评理。此后我便严守“六不”,不敢越雷池半步,终生恪守。

母亲是小山村的农家女子,十分懂得尊敬老人,宽厚待人。从来没有和公婆红过脸,吵过嘴;妯娌间相处从不斤斤计较。她操持家务起早搭黑,勤俭节约,任劳任怨,且理财交大学生,“穿衣吃饭量家当,粮食从囤尖省”,把家料理得殷殷实实,是子女们勤俭持家的楷模。

父辈的家风家规,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用一生。

我作为家中唯一男孩,父辈中的长子,应该是“十亩地里一棵谷”——娇孩。可我从没有娇过、惯过。从小就学做家务,干农活;在校时暑假放牲口、割草、下地劳动,养成了终生不辍劳作,事必亲躬的习惯。在学校听从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团结友爱,愤发努力,刻苦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里是尖子生。虽因种种原因,未能升入大学,但当年就考取了教师,后又通过自学,取得大专文凭。在教师工作岗位上我勤奋学习,踏实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县劳模和晋城市先进工作者。当我的子女稍懂事时,我便把“六不”家规传给他们。这“六不”,看起来是小节,其实,内里包含着诚实做人、友善待人的大道理。生活中一旦发现他们中哪个有不规言行,就提出批评,严重的甚至打屁股。孩子们年龄大了后,我将父辈的家规作了调整,不再是罚站、打屁股,孩子犯了错我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常言说得好“小孩不吃十年闲饭”,从小我就让他们做一些扫地调煤、刷锅洗碗、洗衣服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他们爱劳动和独立生存、生活的习惯与能力。在校读书时,平常做家务,假期参加农业生产,已成习惯。生活中要求他们艰苦朴素,并且自己带头苛求他们省吃俭用。

上世纪80年代我当校长时,一位同乡的老师对我说:“郑校长,你当校长了,得注意注意仪表啊!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穿补丁衣裳大掌鞋?”然而,在教育投入方面我却从不吝惜,显得大方、舍得。家里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学生作文、《智力》、《小学生报》、《我们爱科学》、《知识就是力量》、《弟子规》、《三字经》、《二十四孝》等图书杂志应有尽有,俨然就是一个儿童图书馆、阅览室。良好的家风家规,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孩子们成长成才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邻居家的孩子也常常到我家来玩耍、学习。当地有个风俗,自家的楼和炕别人不能上去玩。可我不在乎,在我家,他们可以任意看书,随便戏耍,也能上楼、上炕。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们讲“六不”;讲“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和“头悬梁,锥刺股”等刻苦学习的故事,讲“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后为热爱社会主义)”的五爱道德;帮助他们做作业;有时孩子们吃零食,也分给他们。当然,如果他们说脏话和有不规矩的地方,也不姑息,同样严厉批评和管教他们。有一次,女儿放在炕上的粉红色钢笔不见了。那天只有邻居家的秦慧丽(化名)来过。女儿气愤地说:“一定是她拿了,小偷!我去找她要。”我说:“不行,你硬去要,人家不承认怎么办?有证据么?得想个两全其美办法。既不伤和气、又不损坏名声,还能要回钢笔。”于是,趁慧丽不在家时我找她妈说:“慧丽借永梅的钢笔做作业,做完了没有?”“哎呀,还没有做完。钢笔在这儿放着,你拿去吧。”“不用,等她用罢了,送过去吧。”慧丽送回钢笔时,我心平气和地对她说:孩儿呀,做人要讲道德,有规矩。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用别人的东西,要说一声,不能乱来。你是个好孩子,学习很努力。今后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以后,女儿和慧丽仍然是好朋友。慧丽还考入中师,当了教师。

家规是需要传承,也需要培育和发展。孩子们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离开了家,我仍没有放松对他们的谆谆教导。一面告诉他们不能忘掉家风家规,一面勉励他们刻苦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同时,家教,不能光靠说,还得靠做。大儿子在太原上学时,假期正赶上村里唱好戏。剧场没有座位,大家一窝蜂似的拿着座位往剧场挤,我儿子拿着板凳,被人挤得磕破了维持秩序民兵连长的头。听说后我第一时间把人家送医院治疗,并负担了全部医药费。事后还带礼物到他家赔礼道歉。儿子不理解,认为自己不是故意的,要不是别人挤,不会磕着他。我对儿子解释说,不管什么原因,总是咱的板凳磕破了人家的头,有了错,就要敢于承认,有了事,就要敢于担当。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应该严于律己,宽厚的人。“让人一步天地宽” 吗!实践是培养孩子们优秀品德的最好途径。九十年代末,家里修新房,除匠工外,贴零工,搬材料,做饭、烧火、担水,我带领孩子们自己干,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儿女们经受了劳动的锻炼,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孩子们在校时都是“三好学生”;参加工作后,在单位踏实工作,团结同志,屡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社会上真诚待人,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尽管如此,我还是随时叮嘱他们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廉洁自律,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孩子们听话,努力,三个男孩,老大、老三担任了领导职务,老二是有名的高中教师。乡里乡亲有什么事找到他们,他们热情款待,鼎力相助。乡亲们都说,老师郑的孩子个个有教养,宽厚正直。四个小家庭同样和睦美满、孝敬父母。2003年闹非典,孩子们怕我们老俩口在家里孤单、寂寞。大儿子送来健身衣、运动鞋、保健品、蔬菜、水果等。二儿子买了太极剑、功夫扇、健身球。小儿子送来了养生讲座光盘《让健康伴随着你》,订了《家庭医生报》。三个儿媳妇也不怠慢,夏买凉衫,冬买棉装,女儿女婿则“垄断”了照顾、侍候我们的“专利”。前几年,兄妹四人出资,又带着我们老俩口到九寨沟、华东五省市和首都北京游山玩水,放松心情,领略了祖国大好山河的无限美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0年冬,老伴一氧化碳中毒,几乎成了植物人。子女们轮流服侍,整整一个寒假没有吃过一顿舒心饭,没能睡过一个囫囵觉。女儿当时正读高三,为了妈妈,她放弃学业,和我一起,在半年时间里没明没夜地呼唤、喂饭、喂药、帮助锻炼……由于多方治疗,精心伺候,科学康复,老伴病情日逐好转,让植物人变活,创下医学奇迹。妈妈的病基本好了,自己的前途误了。哥哥、弟弟都成了国家工作人员,有自己稳定的工资收入,而自己却只能靠种庄稼维持生活。虽然女儿对此毫无怨言,但我终生愧疚。老伴站起来了,然而,留下后遗症,思维紊乱,说话不清,行走不便,得病至今,二十多年如一,我当起了老伴的“活拐杖” 被百姓和媒体广为传颂。

到了孙子、外孙辈,我仍用“六不”家规和延伸了的“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和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标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新时代,新的道德标准,对晚辈进行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教育。孙辈们都非常听话、争气,七个孙子、外孙,已有一人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两人正上大学,一人上高中,三人今年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入晋城一中和陵川一中。他们在校品学兼优,在老师、同学中和社会上有很好的口碑。我家这些优秀的家风家规,目前正在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就连邻居家的孩子们也在长期接触中潜移默化,受到了良好的影响教育,被人们频频称赞。

综上所述,我家的家风家规,概括起来应该是忠厚做人,踏实做事,勤俭持家,忠心报国。我将全力以赴,将这家风家规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