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都岁月------跟随主席    运动歼敌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11-07 20:20作者:徐军利    张义民来源:晋城党史网


1931年2月,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湘赣鄂闽四省“剿共”总司令,集结兵力20万,二次“围剿”中央苏区。阎捷三所在的连队在小布一带等到2月底,不见敌人的动静。于是,朱总司令、毛主席又带领部队向东转移。

3月下旬,敌人终于开到了根据地。何应钦这次死守一个“稳”字,不和红军打运动战,4个军互相策应,每天仅前进5至10里,并在沿途修筑了许多坚固的工事。敌人在政治上也采取了更卑鄙的手段,每占领一地,必召集地主和土豪劣绅,组织善后委员会和守望队,捉共产党员,杀赤化分子,对老百姓进行欺骗性宣传,妄图通过恐怖统治和欺骗性宣传动摇人心。在经济上则采取封锁政策,一方面命令国民党军在苏区大肆抢劫、烧杀,对农作物进行破坏;另一方面对根据地外围实行严密封锁,妄图困死中央红军。

针对敌人第二次“围剿”实行的战术,红军实行的是诱敌深入,寻机歼敌。4月下旬,阎捷三所在的连队进驻东固附近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前后约20天,一方面作思想工作和临战训练;另一方面严密封锁消息。为节约粮食,一日三餐改为两餐,早起训练爬山,讲军事或形势课,搞军事演习,练兵练操,余暇时间到山上捡柴草,采挖一些野菜竹笋,晚上就到河里摸鱼、螃蟹、泥鳅或进稻田抓黄鳝,改善伙食。住了十几天,有些战士忍不住问:“为什么一直蹲在山沟里?”作为副连长,阎捷三只好带领连排干部分头去说服战士,劝大家说,不要着急,敌人不可能一直蹲在工事里,他们总要出来的,有咱们的仗打,等敌人脱离工事,咱们就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希望大家作好准备,随时应战。5月初,敌军仍未出动,朱、毛下令:全体红军在不妨碍作战和警戒的情况下,应及时帮助根据地农民栽秧耕田。阎捷三和战士们虽然人在田里劳动,心却飞到了前线。

何应钦为了探清红军主力的确切位置,派飞机四处轰炸侦察。为了把敌人吸引到包围圈来,一天,毛主席把阎捷三等一些干部带到山坡上讲了一次话。他说,我们要在这里消灭敌人,为了把敌人引诱过来,飞机来了不要隐蔽,要故意暴露目标。大家听了很高兴。山那边即是富田,敌人正在那里盲目搜索。5月中旬,数架敌机连续两天飞临东固上空侦察,阎捷三和战士们依计而行,愚蠢的敌人果然上钩了,第三天,敌五路军王金钰所辖第28师公秉藩部和47师一个旅脱离富田阵地,分左右两路向东固地区进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命令红4军、红64师和红12军抢占富田与东固间的两大隘口———观音崖、九层岭,歼敌47师,然后向富田方向攻击前进,其他各军另有周密部署。第四天上午,战役首先由黄公略率领的红3军打响,敌28师公秉藩部在富田通往东固途中一个叫中洞的地方遭红3军伏击,下午5时许,红3军将敌28师大部消灭。该师师长公秉藩被赤卫队俘虏后又蒙混潜逃。当天傍晚,29团的战士们赶到了九层岭。当时,敌47师已占领了九层岭,并修筑了简单的工事。上级命令29团次日凌晨发起攻击。那天晚上,当地群众特意为战士们改善了伙食。阎捷三和战士们把不便携带的物资都送给老乡,把能穿的衣服全穿上,以备天凉。九层岭山陡石多荆棘丛生,惟有的一条路,已被敌人封锁。为了不暴露目标,午夜,29团选择了一处非常隐蔽的陡峭山坡,在敌人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荆棘乱石丛中向山上爬去,衣服裤子全挂烂了,许多人的脸和手臂被挂得鲜血直流,不幸受伤的同志只能简单包扎一下,继续前进。天蒙蒙亮时,九层岭山顶的守敌发现了红军,开始向红军战士射击,29团的战士们沉着冷静地还击,等敌人全部暴露火力点后,迅速摸过去包围了敌人,一阵手榴弹甩过去,敌人抱头鼠窜,仓皇逃下九层岭,向富田方向溃散。29团奋勇追击,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河水。敌人多是北方部队,不会走稻田路,更不熟悉地形,29团快速反击一天追到富田。兄弟部队已占领了富田,敌47师1旅在富田被围歼。29团把救护伤员、打扫战场的事交由地方政府来完成,然后就地休息了一下,这时炊事员也跟上来了,还抓了一些俘虏。在这次追歼途中,还发生了近似笑话的事情,一些逃兵在追击途中累得要命,就躲进路边的房屋里睡觉,把枪架在门口,29团的战士们围住屋子喊:“缴枪不杀!”敌人在屋里说:“枪在外面,你们收走吧,我们继续睡觉。”还有一些敌人跑累了,就停下来在路上煮饭,一见红军战士到了,毫不抵抗地说:“你们也累了,吃点饭再走吧!”此役共歼敌一个师,敌师长就是由地方政府抓住的。这场由红军主力和县大队、民兵、妇救会等共同完成的战争,场面宏伟,战场辽阔,缴获的物资也很多。当天知悉:29团攻打富田时,敌43师郭华宗部接到公秉藩的求救电报前来增援,他们到潭头一带遭到红12军迎头痛击后,匆忙向水南退却,当发现潇龙河上的便桥被赤卫队拆除后,又急忙向白沙方向逃跑。上级命令29团快速插向白沙,当晚咬住了溃逃之敌,和敌军在一条路上并行。漆黑的夜晚分不清谁是谁,战士们就摸帽子,摸到戴大盖帽的就缴他们的枪,然后继续追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天已大亮,战至下午,除百余名敌人逃窜外,敌28师残部和43师一部全被红军消灭。战后部队开始集中,这时朱总司令骑了一头骡子跑来了,问29团队战士们在干什么?阎捷三报告朱总司令说,部队分散了,正在集结队伍。朱总司令说:“不行,你们边追击边集中,不能耽误时间!路上有路标,写着部队的番号,划着箭头,你们按指引的方向走。”原来,正当29团与敌人在白沙激战时,敌26路军孙仲连部第27师也开始行动,想围歼红军。

5月中旬的一天,据侦察得知,敌27师已进至南团,随后,又由中村向沙溪增援第54师,在中村附近与红三军团第6师发生了遭遇战。29团追到中村已是次日上午。经过一番部署,29团向敌发起总攻,中午时分,战斗结束,敌27师主力第81旅大部被歼。此战俘敌2300多人,缴枪3000余支。

战斗刚刚结束,又接到朱德和毛泽东要29团乘胜与其他方面军的战士合围广昌,随后全线发起攻击。仗打得很激烈。当晚攻克广昌,歼敌1个师部。敌5师师长胡祖钰被打伤逃脱后残废,余部溃逃。战后统计,红军牺牲69人,伤200多人,令人痛惜的是,一军团参谋长朱云卿劳累过度,因病辞世。

5月底的一天傍晚,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又带领红三军团和红12军大部1万余人秘密向东开进,一夜急行50余里,于次日拂晓向建宁发起攻击。当晚攻克建宁,敌56师3个团全部被歼。至此,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在这次反“围剿”的斗争中,红军不到3万人,15天行军700余里,打了5个胜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剿灭红军的美梦。

在其他部队向建宁方向追击时,红4军在广昌附近停下,因作战时间长,需要安置伤员、补充物资、扩充人员、开展地方性群众工作等。阎捷三连驻扎在广昌以北一个叫甘竹的镇子。上级下达了两项任务:一是筹款,每个连负责筹集500块银元;二是把地方政权建立起来。由于甘竹不是根据地,再因敌人的反动宣传,阎捷三率部到那儿后发现,当地大部分群众都躲到山里去了。于是就带领战士,给留下来的老人挑水、做饭、打扫卫生、下田劳动、宣传红军的政策,渐渐地与群众融洽关系,那些躲在山里的农民逐渐回来了。接下来,就打土豪、分浮财,但当地农民不敢要。晚上战士们悄悄送到家门口,但天亮后老百姓又给送了回来。如此三番五次,贫雇农终于接受下来,并逐渐敢公开与地主斗争了。阎捷三和战士们趁热打铁,在贫雇农中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政权,还发给他们枪支弹药,成立了民兵自卫队,使红色根据地不断扩大。

一天,毛泽东等十几个人到建宁去,路过阎捷三所在的连队,稍事休息时,向阎捷三了解当地的情况,询问工作进展如何。阎捷三一五一十汇报了在甘竹的工作情况。毛泽东听了高兴地称赞:“做得好!”并强调指出:一定要做好群众工作,把地主的罪恶讲清楚。土地是农民的,要发动农民敢于和地主撕破脸皮。要用枪支武装好群众。部队离开后,国民党还会回来的,要教育群众敢于作斗争。他还兴致勃勃地和阎捷三及战士们谈了很长时间。中午,毛泽东就在连里吃饭。部队刚打了胜仗,缴获了敌人许多战利品,全连上下非常高兴,特意作了10个菜,有鸡有鱼还有狗肉,毛泽东一看说:“吃这么好呀!”阎捷三说:“从东固作战至今,一天才吃两顿饭,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现在要补充一下。”战士们怀着战争胜利的喜悦,和毛主席共进午餐。待主席一行离去,阎捷三马上召开全连紧急动员会,号召大家争分夺秒筹粮筹款。一个多月后,连队接到转移的命令,群众工作圆满结束。(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