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都岁月------避实击虚    冲破藩篱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11-07 18:51作者:徐军利    张义民来源:晋城党史网


两次“围剿”中央苏区失败,蒋介石更觉得不剿灭红军后患无穷。1931年6月下旬,他亲任“围剿”总司令,任命何应钦为前线总指挥,还聘请了英、德、美、日等国军事顾问,调集30万重兵,兵分两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蒋介石这次下了很大的决心,在《告全国将士书》中声称,要在最短时间内灭绝“赤患”,并扬言这次“围剿”不成功就“解甲归田”或“舍命疆场”。

敌人采取了“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分两步实施。首先,用重兵长驱直入根据地,寻找红军主力决战,企图一举剿灭红军;其次,在消灭朱、毛红军的基础上彻底清剿“赤患”。当时红军兵力还是3万人,主力不在根据地。红一方面军总部在福建建宁,各主力军分散在赣闽交界的建宁、泰宁、归化、长汀、于都、会昌等地做群众工作。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在建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仍然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胜追击”,将红军主力集结到江西省兴国县南于都县北一带。阎捷三连随29团绕道福建,跳出了敌人的大包围圈,冒着酷暑向根据地集结。7月底,千里绕行到达兴国县的老根据地高兴圩,红军主力乘夜从高兴圩向富田开进,准备歼灭敌人3个团,不料敌人又向富田增派了2个师,于是,29团又返回高兴圩。

就这样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阎捷三连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跑了不少路,瞅准战机就突击敌人一下,指战员们都很高兴。蒋介石的部队长驱直入到达苏区后,几乎全成了聋子、瞎子、跛子,摸不清红军主力在什么地方。敌人在红军的袭扰下,东一头西一头地乱闯,被搞得疲惫不堪。在高兴圩,阎捷三连就曾隐藏在山上的一座庙里,眼睁睁看着敌人在山沟里转来转去。敌人找红军左右找不着,红军打敌人一打一个准。

8月初,敌人派飞机侦察后,命令9个师向高兴圩进犯。而红军将主力转移到敌后,准备攻打上官云湘率领的第三路军。此路敌军仅有2个师,是二次“围剿”时王金钰的部队。一天夜里,天突然阴沉下来,上级下了死命令:要秘密行军,行军时不准说话,手电一律取下电池,身上带的东西不能发出任何响声,连骡马也不能叫。一夜之间,3万红军全部悄悄从崇贤和兴国之间敌军围困的间隙中钻出了包围圈,未走露半点风声。次日上午,部队翻山越岭隐蔽到敌人后面的莲塘、官田地区。中午时分,敌47师2旅进入莲塘附近,下午与红军打了个遭遇战,傍晚,红一方面军分攻击队和预备队秘密向敌军靠近,第二天拂晓向敌军发起猛攻,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红军先消灭了敌军一个侦察营,并击毙敌47师2旅旅长谭子钧。红军获胜后,敌三路军总指挥上官云湘以为红军主力在良村、万安一带,于是令敌54师增援良村。敌54师160旅途中与红军遭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又歼灭其一个团。敌人向良村逃跑,阎捷三和战士们乘胜东进,在良村把敌人包围起来。

在良村作战时,阎捷三所在的29 团一度陷入困境。那天拂晓浓雾弥漫,上午十时雾才散尽,他们和敌人发生了遭遇战,一军团和三军团立即兵分两路,想速战速决围歼敌人, 29团只顾往前冲,一下子陷入一条陡峭的山沟里,敌人占据了制高点,用密集的火力把29团压制在沟下,机关枪打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形势很不利,山坡太陡,组织了几次冲锋都未能冲上去,部队伤亡很大,团长、政委都负伤了,好几个连都被打散了。阎捷三侦察了一下地形,再次带领战士们冲向右侧的一个小山岗,回头一看,随他冲出来的仅几十人,其中还有其他连的战士。阎捷三认为,当务之急,是把敌人占据的山头夺过来,于是就着急地问:“谁是连长?”见无人应答,又问:“谁是排长?”有一人回答他是。按照红军的规定,在战场上谁的职务高,就得服从谁的指挥。于是阎捷三就高喊:“我是连长,命令你们听我指挥,架起机关枪,把敌人消灭掉!”随后他把大家召集到一块,讲了战术意图,并把战士们分为两拨,前面一个排,后面一个班,他带领第一梯队带队冲在最前面,边扔手榴弹边冲锋,距敌几十步远时,战士们狠狠地用机关枪和步枪射击,人人都杀红了眼,敌人缴枪投降也不允,山头的敌人彻底被消灭了,沟底的战士和伤员也趁机冲出来。战斗结束后,俘虏了几百名敌人,还缴获了不少战利品,用缴获敌人的战马驮着走,阎捷三也牵了一匹。走到半山腰时,迎面碰到红4军军长林彪,他大声喊道:“统统把东西扔下,什么都不许带!前边还要打仗!”战士们把缴获的战马、物资统统扔掉后轻装追击逃敌,翻过山去与敌遭遇,又消灭敌人2个团。第二仗打莲塘,消灭了大批敌人,随后,又奉命北上追歼逃往龙冈之敌。

8月上旬,红军主力进抵龙冈南部,发现敌人已在那里修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强攻龙冈恐怕难以奏效。于是,朱总司令和毛主席命令红3军佯攻龙冈,其他主力迅速东进,围歼正向黄陂退缩的敌8师毛炳文部。一天早晨,大雨滂沱,敌人丝毫未加防备。中午时分,红4军冒雨突入黄陂,激战仅一小时,就歼敌2个团。敌师长毛炳文带队突围,红4军奋勇追击了十几里,又歼敌2个团。毛炳文残部仓皇逃脱。此战俘敌4000多人,缴枪3000多枝。

良村、莲塘、龙冈等地共歼敌1万多人,部队连续作战三个多星期,相当疲劳,伤员也很多,急需休整、补充。毛主席、朱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转移到距黄陂30余里的君埠一带休整了三天,随后又命令罗炳辉率红12军装扮成主力向北佯动,吸引敌军。红12军的战士们翻山越岭,专拣崎岖难行的山路,把敌人拖得疲惫不堪。红军主力2万余人则于8月中旬的一天夜里,从敌军十几里宽的空间穿插西进,钻到兴国县东北部的白石、枫边休整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阎捷三和战士们边休整边扩充部队,同时不断派小股部队骚扰敌军,使敌人判断失误。看着敌人被牵着鼻子转来转去,由肥拖瘦,由瘦拖死,损兵折将,精疲力竭,红军战士却悠哉乐哉,斗志昂扬。等敌人明白过来,红军主力也休息好了,随后又堵住敌人退路进行围歼。

蒋介石正为第三次“围剿”损兵折将进退两难时,广东军阀陈济棠倒戈一击,抄了蒋介石的后路,蒋军只得撤退。9月初,朱、毛命令红4军抓住战机,攻打兴国高兴圩老营盘的敌人,同时命令三军团截断老营盘敌人的退路。一天拂晓,红4军与蔡挺锴、蒋光鼐的部队接上了火。蔡挺锴的队伍是广东部队,号称“铁军”。红4军也被称作铁军,铁军打“铁军”,真是一场硬仗,结果激战一昼夜,与蔡挺锴形成对峙。蔡挺锴部是负责掩护蒋鼎文师撤退的,他们构筑的工事非常坚固,红4军伤亡很大。战士们一冲上去,敌人就拼刺刀,他们的枪上都有刺刀,红军战士没有刺刀,反复冲锋了几次,双方各伤亡2000余人,红4军第11师师长曾士峨和红三军团第4师代理师长邹英平也英勇牺牲。红4军一看无法近战,不得不退下来,敌人不追击也不射击,红军撤出战斗后,转至均村、永丰地区休整待机。

9月中旬,战机又现。红4军趁敌52师韩德勤部后撤时实施追歼,在方石岭以南截住了韩德勤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敌军,俘敌5000余人。韩德勤被红军俘虏后化装成一个伙夫,脱身逃跑前还冒领了3块大洋。

敌人全线撤退,红4军又追到兴国,追歼敌蒋光鼐、蒋鼎文、蔡挺锴3个师。29团正在高兴圩附近山头的庙里时,林彪上来讲,敌人要逃跑了,要求战士们每个人要解决一把刺刀,一条毛毯。毯子连铺带盖,是准备过冬的。刺刀是为了增强战斗力。当时红军供应相当困难,就连这样的标准也很难达到。追迁战中,红军又歼灭蒋鼎文师1个旅。三次反“围剿”至此胜利结束。在为期三个多月的三次反“围剿”战斗中,红军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缴枪2万余枝,并使赣南、闽西及周围的根据地连成一片,巩固了中央苏区。(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