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都岁月------因伤离队    红校执教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11-06 14:39作者:徐军利    张义民来源:晋城党史网


三次反“围剿”期间,阎捷三感染了疟疾,身体发烧,浑身发冷,当地俗称“打摆子”。可一听到枪声就顾不上那么多了,战事一停,病魔随之而来,但他硬挺着没有妨碍作战。在方石岭围攻韩德勤的战斗中,他的右腿被敌人的炮弹炸断的树枝砸伤,鲜血直流。营长叫他撤下去,他说:“轻伤,包一包还可以走路,不是什么大问题。”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是红军战士的口号。在随后追歼蒋鼎文师的战斗中,阎捷三硬是缠着腿伤参加了战斗。此役结束后,29团奉命转移,阎捷三让卫生员上了点药,继续行军,但走着走着就落了后,只好加入了行进在队伍最后面的教导队(即随营学校)。为了提高军事指挥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红4军最早成立了教导队。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持续了3个月。敌人每攻占一地,就武装当地的土豪劣绅及冥顽不化的敌对分子,在根据地建立了许多据点,红军称之为“白点”。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主力部队随之消灭“白点”,战斗持续了4个月。

29团的战士们都投入了消灭“白点”的战斗,阎捷三却因医治腿伤不得不随红4军教导队一起行动。因为不知道29团的确切驻地,伤愈后他继续留在红4军教导队。

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赣南、闽西两大根据地连成一片,范围扩大到21个县,面积达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革命根据地的扩展和红军队伍的扩大,迫切需要大批军政干部,毛主席下决心组建较正规的军事学校,准备办个“红埔”与蒋介石的黄埔抗衡。1931年11月下旬,在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通令中,正式把校名定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由萧劲光担任第一任校长。从第二期招生时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又叫红军大学,简称红校。红4军教导队到了瑞金,全部被编入位于瑞金城东谢家祠堂的红校。阎捷三向组织声明不是红校的人,要求回红4军部队去。领导说,不管是哪支部队的,都留下来。红校分编有军事营、政治营、特科营,特科营又分为机炮大队和工兵大队,对干部的质量要求也较高,一律高职低就。阎捷三原来在红4军29团任连长,又对机关枪和山炮、迫击炮比较熟悉,于是被分配到机炮大队任第1区队长(相当于排长)。他暂时结束了战斗生活,成为红校首批军事教员。

阎捷三到红校时,正值刘伯承任校长。刘伯承以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针对红军和根据地的特点,运用自己丰富的军事知识和作战经验,参考苏联等国及国民党军的军事教材和条令,亲自执笔并组织编写了一整套步兵、炮兵和工兵教材以及攻击、防御和夜战等战术要领,同时还编写了迫击炮、轻重机枪等兵器及刺杀、爆破等系列讲义。大约一个月后,伍修权等同志也到了红校。伍修权曾经留学苏联,会打机关枪,他回国后先后在福建、上海等地从事革命工作,后辗转到了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期间,他在闽粤赣军区领导军民对敌斗争时脸部中了一枪,转到傅连璋任院长的长汀医院医治后,随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到了瑞金,也被分配到红校任教。除此之外,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经常到红校讲课。康克清同志也在红校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与学员们接触很多,感情也很深,她的品德和声望令大家肃然起敬。那时红校刚刚创建,除了有一块空地作操场,没有正式的校舍和课堂,许多活动就在露天场地进行。各学员队分住在附近的民房里,条件虽然简陋,生活也异常艰苦,但大家苦中有乐,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红校学员主要招收营、连、排级干部。对教员的要求的是:一要有坚决推翻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决心;二是对国民党的战略战术,及对红军的战略战术都要有相当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三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要求教员要发挥模范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教学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军事训练,占全部课程的3/5。军事课主要以步兵战术为重点,加强夜间战术和技术的训练,要求学员熟练掌握攻击、防御、追击、退却、侦察、警戒等战斗要则。同时加强对蒋介石战略战术的研究,针对性进行教学。二是政治教育,主要学习党的纲领和党的政策,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红军的宗旨与纪律,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与红军的国际主义义务等。三是文化普及,红校中配备有专职文化教员,自编有教材,重点对红军干部中的文盲和半文盲进行识字和算术教育,逐步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

阎捷三在红校执教两个多月,调政治营任连长。1931年深秋,阎捷三和教员们正在开办第5期学员班的时时,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军事顾问李德应邀到红校授课。中央派人专为李德修了房子,还特意调伍修权同志给他担任翻译,专职为李德作军事课翻译的是王智涛。王智涛二十年代曾赴苏学习过军事,回国后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

不久,校政治部主任刘西平调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教导营魏营长准备到红校学习。刘西平想从红校里物色一位军事、政治、文化都比较全面的干部任江西军区教导营营长,他和几位领导研究后,认为阎捷三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找阎捷三谈话。刘西平说:“你跟我走,到江西军区去!”随后向阎捷三说明了情况。阎捷三说:“我不去!我是4军的,我还想回4军!”他说:“什么4军不4军的,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嘛!”其他领导也动员阎捷三去。就这样,阎捷三奉命到了江西军区。前前后后,在红校呆了半年多。(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