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万里长征------四渡赤水    佯攻贵阳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09-04 17:13作者:徐军利    张义民来源:晋城党史网


红军三渡赤水河,目的是为了调动敌人。过河后,干部团和三军团、中革军委进入大村一带。中革军委一方面派部队佯做北渡长江,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架势,另一方面命令红军迅速宣传和扩大队伍,补充给养。政策和策略是红军的生命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红军的优势所在。阎捷三和干部团的战士们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同时,抓紧时间扩大队伍,补充自己。为了进一步迷惑蒋介石,中革军委命令一军团派一个团伪装成主力,佯攻古蔺县城。

  中央红军的一系列行动,使蒋介石误以为红军或北渡长江与二、六军团会合,或将在川南一带建立根据地。他迅速调集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向赤水河西岸集结,令川军郭勋祺纵队过赤水河追击红军,令滇军孙渡和黔军王家烈率部在毕节至大定一线布防,令侯之担等率部在赤水镇和土城一带扼首,妄图在叙永县至古蔺县南,赤水以西,毕节以北聚歼红军。

  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扑向赤水河以西,正中红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中革军委派人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随时准备掉头向东,四渡赤水。当侦察员报告说红军二渡赤水时在太平渡和二郎滩架设的浮桥还在,而敌人的包围圈尚未形成时,中革军委迅速下达了四渡赤水、向东寻机作战的命令。红军主力乘夜全部东渡赤水河,并彻底毁坏了浮桥。之后,迅速向仁怀、遵义方向机动进军。蒋介石得知红军四渡赤水,恼羞成怒,亲自赶赴贵阳调兵谴将,紧急部署在遵义、鸭溪、刀靶水、茅台、仁怀、长干山等地修筑碉堡、炮楼,准备再次围困红军。

   3月下旬,红军主力迅速向仁怀东北转移。到达白腊坎、鸭溪等地后,准备南渡乌江。九军团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伪装成主力部队,分两路大张旗鼓将敌军牵制向北,向东皇殿一带前进。3月底,先头部队在梯子岩突破乌江天险,并架设了浮桥,干部团迅速南渡。除九军团外,主力全部南渡乌江。

  这次南渡乌江时,干部团走在后面,依旧担负掩护任务,3营负责守卫浮桥。上级指示干部团,待殿后的五军团过江后迅速拆桥。当3营得知五军团已从另一渡口过江,在得到中革军委的一位参谋口头下达拆桥的命令后,迅速拆毁了浮桥,随即急行军40余里,赶赴宿营地。陈赓和宋任穷向时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的刘伯承汇报了拆桥一事,朱德、周恩来也在场。一听说拆毁了浮桥,他们很着急,朱总司令严肃地批评说,五军团过江了,可是罗炳辉同志率领的九军团还没有过江嘛!你们拆桥,为何事先不请示报告?朱德、周恩来和刘伯承研究后,命令干部团马上返回江边,重新架好浮桥。朱总司令又说,如果到明天早晨7时九军团还赶不到,你们再拆桥。

  陈赓和宋任穷回来后,迅速集合起干部团全体战士,传达了上级的指示。战士们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匆匆忙忙急行军40里,赶到乌江边架桥。天色渐晚,除留少数人做饭外,其余同志加紧伐竹、拖木、打桩,天亮前终于架好了一座浮桥。眼巴巴盼到7点钟,九军团还没有赶到,大家不得不惋惜地拆毁了忙碌一夜方架好的浮桥,随后拼命追赶远行的队伍,追了三天,才赶上大部队。事后得知,由于当时军情紧急,双方无法停下来架线进行联络,九军团为了迷惑敌人,干脆放弃与中革军委的会合,在黔西、滇东北一带与敌人辗转周旋。后来,他们在云南的会泽一带渡过金沙江,才与大部队会合了。

  红军跨过乌江后,中革军委命令各部队向息烽、修文东南方向前进。一军团佯攻了距贵阳仅70公里的息烽县城,主力部队则迅速向贵阳逼进。由于敌人大部分被红军甩在乌江北岸,贵阳守军仅有三个团和一些保安,兵力空虚,坐驾贵阳的蒋介石惊慌失措,急忙调各路人马火速 “护驾”,同时命令贵阳守军加速修筑碉堡,以备不测。4月初,红军在贵阳东面虚晃一枪,然后向南进军到龙里县的牛场坝、洗马河、老巴江一带。得知孙渡率领的滇军主力和其他各路敌军都被调往贵阳东部“围剿”红军,云南兵力空虚,毛主席说:“调出滇军就是胜利!”随即命令红军向云南疾进。干部团随红军主力先后经长顺、紫云县,过北盘江,再经贞丰、兴仁县,过黄泥河,于4月下旬由贵州的盘县进入云南曲靖地区的富源县,彻底跳出了蒋介石在川南黔北苦心营建的包围圈。(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