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万里长征------抢占皎平   巧渡金沙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4-09-03 17:16作者:徐军利    张义民来源:晋城党史网


红军进入云南,如入无人之境,日行百里,直逼昆明。行军途中,干部团紧随中革军委,依然担负警卫中革军委的任务。毛主席十分疲劳,为了让他多休息一阵,警卫人员和他常走在中革军委的后面,这样就有不少时间与干部团一起行军。那些日子,忽而大雨滂沱,忽而细雨绵绵。大雨降临时,干部团的战士就适时找大树或村庄避一避,雨一小,就继续南行。有时见毛主席骑着马在细雨中徐徐而行,他的神色虽有些忧郁,话语却总是充满激情、充满信心,给战士们极大鼓舞。从他的话语中,战士们逐渐明白了南下昆明为虚,北渡金沙江为实的战略意图。

  此时由于滇军主力已全部调往贵州,云南军阀龙云坐守昆明空城,惊恐万分,迫不得已收罗了一些民团守卫昆明。4月底,中革军委根据与身后的敌军相距甚远,金沙江两岸敌军空虚的有利时机,果断命令红军主力向川滇边境的金沙江挺进。红军虚晃一枪,由昆明城西转向西北,飞速行军。临行前,宣传队又编唱了《渡江动员歌》:

  “金沙江流水响叮当,我们红军要过江。不怕水深河流急,不怕山高路又长,我们真顽强。渡过金沙江,打倒狗刘湘,消灭反动派,北上打东洋。”

  中革军委任命刘伯承为渡江先遣队总司令,统一指挥全军渡江。刘伯承命令干部团首先抢占皎平渡,军委纵队随干部团跟进,五军团殿后。

  皎平渡位于四川会理县和云南元谋县交界的地方,是金沙江重要渡口之一。陈赓和宋任穷做了紧急动员,号召干部团全体干部学员坚决打好这一仗。他们刚刚赶到云南禄劝县北的一个小山村,周恩来和刘伯承也赶到村里,详细询问干部团抢渡皎平渡的计划,从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着眼,又具体作了指示。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刘伯承直接指挥干部团。

  5月1日,干部团3营作为先遣营,在刘伯承和宋任穷的带领下,身着国民党中央军军服,在“渡过金沙江过五一节”口号的鼓舞下,翻山越岭,一天一夜强行军180里,于次日凌晨抢占了皎平渡。阎捷三所在的干部团2营和1营、特科营、上干队作为后梯队,在陈赓的带领下紧随其后,快速跟进,任务是抢占渡口以北约40里的通安州,消灭四川西昌、会理方向可能来犯之敌,掩护中央直属部队和红五军团渡江。

事后听干部团3营的战士们讲,他们在抢占皎平渡时,还上演了一幕小插曲。3营快到皎平渡时,迎面遇见一个大胖子,他看到战士们身着国民党中央军军服,马上与战士们套近乎,说他是区公所的秘书,奉当地靖卫团团总的命令,到江边去送信,为了防备共军渡过金沙江,要尽快把所有的渡船烧掉。战士们把他带到刘伯承和宋任穷面前,刘伯承详细询问了皎平渡渡口的兵力部署以及河宽、水深、流速等情况,然后吩咐战士们迅速去渡口夺船。从那个胖子和当地群众的口中得知,敌人还未派兵驻守渡口,河对岸有一个收税的厘金局,大约有二、三十个保安队员。3营的战士们乘夜渡过河去,抢占了皎平渡渡口,又一枪未发解决了厘金局那伙民团,新收集了6条渡船。天蒙蒙亮时,后梯队也赶到渡口。为了保证大部队过河,干部团渡过河去,迅速爬上了岸边的高地。

  皎平渡北岸山势险峻,怪石嶙峋,行军相当艰难,马须卸鞍。干部团的战士们刚爬上山顶,就与敌军前来增援的2个营交上了火,一鼓作气把援敌打退后,还来不及休息,敌人又派兵增援,他们一个冲锋就把敌人打垮了,随后又打又追一口气奔了40里,攻占了皎平渡北岸的要津通安州。3营找到的7条渡船,一昼夜可以渡过1万人。经过9天9夜的连续抢渡,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皎平渡平安北渡金沙江。九军团也按照军委的指示在会泽县西北渡江,后在泸沽地区与主力会合。等国民党几十万追剿部队赶到金沙江畔时,渡船已全部被红军后卫部队烧毁,他们所能得到的,仅仅是一些烂草鞋。面对滔滔江水,敌军只能望江兴叹,徒唤奈何了。北渡金沙江成功后,宣传队还特意编排了一个叫《烂草鞋》的戏,到各部队演出,它热情地讴歌了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嘲讽了敌人的愚蠢和怯懦,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抢渡金沙江后,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