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护“花”人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5-05-17 17:23来源:晋城党史网

——山西省陵川县退休教师“三农人物”秦同和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悠扬的歌声把笔者带进了美丽的陵川县。在这里传颂着一位热心肠的退休老教师共产党员秦同和,他十余年如一日呕心沥血,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作出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如果说岁月如歌,他谱写的正是博大爱心所奉献的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夕阳之歌。他——秦同和名字如同歌一样响亮!


(一)


1998年,秦同和退休回到老家陵川县礼义镇梁泉村,他退而不休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关心下代工作中,他深刻认识到,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健康地成长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国。他对故乡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心中非常焦急,他从自已并不太多的退休金中挤出一少部分钱给以资助,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法,根本之计。有限的退休金无论如何难以帮助更多的孩子,难以做更多的事情。于是他经过苦思冥想深思熟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开辟新领域,寻找新途径,做出新贡献,在陵川县关工委,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秦老诚心解囊创办了“一室”(图书馆)。“三校”(法制学校,家长学校,科技学校),很受大家好评。


(二)


2002年村委将1000荒山仅2万元承包给老教师秦同和使用权70年。从此,老人身背干粮水壶,肩找镢头树,带领全家老少,长年累月垦荒植树,种药材,扶贫助学,他投以汗水,报之桃李。丰收在望,红杏出墙,年将3岁的数万株小树均已“亭亭玉立”,只待秋后离圃“出闺”,秦老育人育树的佳话广为传诵。他从自家苗圃收入中拿出40万元,信用社贷款20万元,平时工资的节余10万元,共70万元开始了荒山造林工程,并做到了三个结合:即自己育苗与购苗相结合,自家投工与雇工相结合,艰苦植树造林与林间间作相结合,中央七台连播秦同和夕阳红育苗的实况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25亩三倍体毛白杨,每亩3千株,总计7.5万株,胸径4千5公分的约有60……,计4.5万株。第二年春天,仅十天的时间就售出近5万株,收入近55万元。三年时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5万平方公里。之后,又在树林里间作药材、连翘、黄芩、柴胡、桔梗等药材。他把1000亩药材有了可观的收入无偿奉献给52户贫困家庭,点燃了心中的希望,用爱心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多数人想不通,就连他家人更想不通,秦老果断地告诉大家说:“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间作药材的从未就不是想发财,想的就是在有生之年,能为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做些好事,来圆他们的上学梦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指日可得。


(三)


秦同和他是陵川县老干部种养协会会员,县关工委副秘书长,为了更好地为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市、县两级关工委的大办支持下,自筹资金2万元精心制作100块《祖国在我心中》和共和国《双百先进人物》事迹系列图片版面,在全县广大农村、社区。学校进行巡回展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秦同和又自筹资一万五千元,精心制作150块《永远跟党走》系列图片版面在全县广大农村、社区、学校展出后,并受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正书的委托,市关工委主任王家俊的指示,这一展览分别到晋城、高平、沁水、阳城等地展出,使广大群众师生、干部、家长受到了一次深刻地党性教育,受教育人数达9万余人次。


(四)


秦同和为了有固定的教育基地,在县城东仕图社区两委的积极支持下,占用了女儿房庭院为基地(女儿在外创业),他买来建材,石料、水泥等原料,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把家庭教育基地建设好,陈列有250块系列图片版面展、图书展、学生学习园地,红色“博物馆”等等。山西省关工委主任武正国观着后给予高度评价。挥笔泼墨为秦同和教育基地作了“种树根为本,育人德是魂”的题词道出了秦同和举办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深远意义。

好花千里香,好事人人颂。这位古稀老人秦同和名不虚传,他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榜”,全省离退休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荣获“我为山西立新功优秀奖”、“优秀未成年人先进工作者”、“公民道德先进典型”等许多殊荣,获得了“三满意”,党和政府满意,学生家长满意,未成年人满意。央视2013年度三农人物评选中进入全国25强。(供稿:郭学波)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