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友司令员舔鼠的故事----作者:焦书文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05-17 00:00 1943年9月,根据党中央“扩大根据地,缩小敌占区”的指示,太行军区发动林南战役,在给予驻扎在林县、临淇、西盘罗等地的日伪二十四集团军以沉重打击后,在晋豫交界的山西省陵川县、高平县、晋城县、河南省的清化、焦作、修武等地建立太行第八军分区。 1943年10月,太行八地委、八专署、八军分区边开辟工作边进驻陵川县马圪当、夺火、庙洼等地,八军分区机关就驻在夺火镇的琵琶河村。琵琶河地处陵川南部大山之中,是陵川经夺火通往河南修武的必经之地。村子分布于南北两座大山之腰,山脚下有一条长流水从村中穿过。村子周围的山上除长有松树、柏树以及各种茂密的次生林外,地塄、山洼、房前屋后长满了核桃树、梨树、桃树、杏树以及杨树、柳树等木材树。进入春季以后,这里满山的红的、白的、粉的、黄的、蓝的花漫山遍野开放,村庄像是处在一个自然的大花园中,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可惜的是经过1940年至1943年日本鬼子的几次侵犯,特别是1943年4月至7月的反复大扫荡,这里的粮食被抢光,房子被烧毁(114间),耕牛被斩杀(181头),粮田被毁坏(500多亩),全村18人被打死,老百姓穷于躲避战乱,加上1942年、1943年又连遭旱灾、虫灾袭击,广大群众一贫如洗,处于生死线上(饿死454人)。在面临严重灾难的情况下,八地委在领导政府、部队抗击日伪侵略者的同时,发动群众抗灾救灾。根据上级“减发粮食,度过灾荒”的指示,八地委、八专署、八军分区上至领导下至基层干部战士,开展了“每人每天节约三两粮食,每人救活一个人”的活动,干部战士降为每天吃10俩原粮(老秤16俩为一斤),稀稠两顿饭,以帮助群众度过这一最困难的时期。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在琵琶河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这是1943年冬季的一个早上,往日秩序井然的八军分区机关灶房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之声。曙色朦胧中,只见一名伙房掌勺的战士,正被十几名战士围住责问:“你是怎么搞的?老鼠下到了锅里都不知道,这饭还能吃么?我们都不吃了,你给我们再做吧!”这时掌勺的战士既无法分辩,又感到非常委屈,几乎要哭了起来。原来部队的粮食都是从各地征收来的,大部分是陈年杂粮,一只老鼠不知什么时候死在粮食袋里。当天早上五点他起来做饭的时候,黑圪隆冬、黑灯瞎火的,不小心把这只干老鼠也下到了锅里,等到早上开饭时,老鼠打到战士的碗里才被发现,由此引起战士们的不满。但是重做,粮食在那里?部队的粮食严格按规定配备,即使是司令部机关也是绝无例外。战士们随即和炊事班的战士吵了起来。眼看二十多名战士都不吃饭了,炊事班的战士感到闯了大祸,无奈之下,只好跑到司令员黄新友那里报告情况,请示司令员如何处理。黄新友司令员时年34岁,别看他年纪不大,当时已是有着16年军令的老战士。他1909年出生于广西凌云县一个城镇农民家庭,原姓邓,6岁时因父亡随母改嫁姓黄的人家,遂改姓黄。1929年19岁时,因家贫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并先后在红七军历任班长、排长、营管理员、军直属党委组织干事等职。1930年11月红七军北上,他随之参加了中央苏区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接着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参谋长、八路军总部教导队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作战股股长等职,随部队转战晋冀豫地区。1942年他亲率八路军新一旅二团一个营袭击长治飞机场,取得炸毁敌机3架、汽车10多辆、油库2座及一批敌军用设施的显著战绩。1943年8月参与指挥林南战役,9月起任太行第八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个子不高,方正的脸膛,眉宇之间透着炯炯英气。他平时话语不多,但说出话来斩钉载铁。此刻听到炊事班长的报告,略一沉吟,立即从司令部所在的屋子来到村西路下的炊事房里。看到司令员来了,战士们立即停止了争吵,沮丧着脸,谁也不吭气。司令员没有责备战士,也没有责备炊事员,而是径直走到灶台前,把那碗盛有老鼠的饭端了起来。他用筷子夹起老鼠,闻了闻,然后开始舔鼠身上的饭。他上一舔,下一舔,左一舔,右一舔,前后上下把鼠身上的饭舔得干干净净,又接着把碗里的饭几囗吞下肚,说:“同志们,早饭我吃了!”看着司令员吃饭的样子,在旁边围着的战士心里特难过。他们的脑海里浮现起了司令员过雪山草地时饿得连皮带都煮着吃了的事,似乎听到司令员在说:同志们,我们现在遇到的这点困难算什么!长征时若有这样的老鼠吃就好了,我们很多的好同志也许就不至于倒下了。司令员没有说这样的话,但他分明告诉了战士们想说的话。大家刚才塞在嘴里心里的那股恶心劲不知跑到那里去了。他们争着端起饭碗,开始有秩序地打饭吃饭,就像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鼠饭的风波就这样在平平淡淡中过去了,事情也许就此了结了。但是在黄新友司令员的心里却像打翻了锅。他知道部队所遭遇的困难。 1943年是太(行山)南(部)地区大面积遭受特大严重灾难的时期,特别是八分区新开辟的陵川、晋(城)东、修武等地,连年旱灾持续不减,粮食严重歉收,人民生活已到了彻底崩溃的地步。野菜吃光了,树皮吃光了,日军发动的扫荡,造成大批难民逃亡,耕地撂荒。部队的粮食供应紧缺,都从外地筹措调来,战士们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一天只能吃到稀稠两顿饭,时时面临断顿的危险,部队的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根据地大批的灾民需要救济,人们战胜困难、战胜饥饿、战胜日寇的信心需要确立。粮食问题,这是根据地面临的同消灭日伪军一样同等重要和紧迫的问题。只有把粮食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根据地面临的困难。经过反复考虑,黄新友司令员作为军事干部,和八地委、八专署的领导同志就当前工作取得了高度的一致:开展生产运动,解决粮食危机,拯救百姓生命,组织部队给养。为此司令部下令,要求军分区所有的武装包括干部和战士、战斗和非战斗人员都有生产任务,都要在兼顾好对敌斗争、防止和粉碎敌人袭击和扫荡的基础上分批投入大生产。具体部署是:安排部队以三分之一力量接敌活动,打击小股出扰扫荡的敌人,掩护群众生产自救渡过难关;以三分之二的力量进行开荒种地,减轻群众负担,解决粮食问题。据1943、1944年曾在八分区老二团四连担任连指导员、连长、建国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李钟玄所写的《抗战日记》记载:该连从1944年4月9日布置开展生产运动到5月12日止,先后在陵川南村开荒169亩,下种玉米、谷子、山药蛋358亩。二团有5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据此计算,仅八分区老二团一个团,即开荒种地在2000亩以上。这对克服部队粮食困难,帮助群众渡过灾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黄新友司令员舔鼠的故事和他领导在八分区开荒种地的事,在陵川时有流传,特别是在亲身经历过此事的琵琶河村人的心里,把它永远记了下来。2005年,笔者陪同出生于琵琶河村的黄新友司令员的大儿子黄红旗来到琵琶河村。当村里人得知站在他们面前的人就是黄新友司令员的儿子时,一位年近八十岁的老大娘不禁热泪盈眶。她仔细地打量着黄红旗连声说:有点像,有点像你爸你妈。你爸那时还很年轻,你妈头上有绺白发。她和我们是要好的姐妹。我们都知道你爸舔鼠的事。那是多好的人啊,为了粮食,为了部队,也为了咱老百姓。这样的部队住在村里,老百姓心里有主心骨。那次日军扫荡,正赶上你妈生你。你爸带部队到前方打仗去了不在家,只剩下你妈和接产医生。在医院里,刚生下你,几个民兵抬起你妈和你就跑。这边刚出村,那边小日本鬼子就进村了。真危险啊!但是老百姓舍命也不会丢下你们。因为你爸你妈是为老百姓来的。一位老大爷回顾了他们挖部队种的山药蛋的事。那时他们几个孩子挖了几窝部队种的山药蛋,被站岗的战士发现了。他们吓坏了,不知要受什么处罚。战士没有吓唬他们,而是帮助他们把已经扒出的小山药蛋包好,告诉他们,山药蛋还没有长好,等长好了一定让他们好好吃。老大爷说,自那以后,他们再没有去挖过别人家的山药蛋。那年下半年,形势好了,八路军发动围城战役,围困了陵川县城,秋天他们果然吃到了八路军种的山药蛋。 作者简介:焦书文 原陵川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副研究员 下一篇第八章 苏中抗日战争
文章分类:
将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