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烈士靳贵谦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6-11-27 15:24作者:焦书文来源:晋城党史网 (1912-1937.3) 在山西省陵川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牺牲了2405名革命烈士。在这2405名烈士中,靳贵谦是牺牲的最早的一个。他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1937年3月在开辟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斗争中光荣牺牲。他把25岁的青春献给了襁褓中的苏维埃事业。 靳贵谦,1912年出生在山西省陵川县潞城镇郊底村。这是一个有着一百几十户人家,四、五百口人的小村子。论条件,在偏僻高寒的陵川县,这里的自然条件、土地还是比较好的。靳贵谦家除父母外,弟兄四个,老二昌谦,老三满谦,老四四谦,贵谦属老大。靳贵谦家住村中一个叫南间院的院子,全家有6间房,耕种着十几亩土地。照理说,贵谦家虽不富裕,但也不属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家。靳贵谦也不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出去当兵走上革命道路的,完全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把他推向革命,改变了他的一生。 郊底村南的山头上有一座庙,叫白玉宫庙。白玉宫庙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庙宇。每年阴历四月十五,由郊底、圪塔等村出资供应,都要在这里赶庙会,唱大戏。1935年4月15日,照例是郊底村赶庙会的日子。村里请来了当时有名的高平县东至戏班唱大戏。但就在戏班唱戏期间,忽然间有人发现戏班少了道具,同时村里有个叫老谦的说家里丢了麻匹。此事没有弄清根由原因,却被怀疑是贵谦干的。老谦是村上的大户,人多势众,又是有钱人家,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贵谦捆了起来,绑在大庙上示众。贵谦又气又急,但自知此事说不清楚又非同小可,不仅触犯的是神灵,更重要的是触犯的是有钱大户人家,自家根本斗不过人家,于是只得趁看守人不注意,于夜半挣脱绳索,逃了出来。 无独有偶。就在靳贵谦无端受辱之际,距郊底村十里之遥的附城镇玉泉村也有一人正在因一人命案而受牵连。此人叫刘启元,也叫刘春法。刘启元出生在玉泉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9岁给人放牛,因常受人欺负,气愤不过,故14岁投师学武,学得一身好武艺。18岁时曾夺得潞安府(今长治市)八县武术比赛第一名。之后便以应聘民间武术教师为生。这一年,阎锡山陵川县政府一稽查队员名叫武妞的,被人打死。警察局怀疑为跟刘启元在一起学武的一些人所为。刘启元因担心受到牵连而被迫出逃在外。 相似的命运使靳贵谦和刘启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一同出逃到山西省临汾地区乔李镇(一说为附城镇有一个姓王的地下党员,经他宣传介绍,靳贵谦、刘启元欲投奔延安,因遇阎锡山封锁线封锁,过不了黄河,只得在乔李镇住了下来),在那里给人打短工,做泥瓦匠,住了下来。 1936年3月20日,红军为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到达乔李镇。刘启元、靳贵谦第一次见到真正为穷苦人说话的队伍。两人就像是久旱的禾苗遇到了甘霖,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参军后他们被一同编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二团三连机枪班任战士。 军旅生活开始了。如果说刚参军的靳贵谦开始还存有一种总算有了暂时存身的地方的思想的话,那么随着在红军中生活的日子一天天增多,他的思想起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救国救民、官兵平等、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干部带头的事实给了他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使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归宿,也使他大大的开阔了眼界。紧张繁忙的战斗生活是危险而又艰苦的,但他却由沉默寡言变得越来越积极活跃。这一时期,红军突破黄河后,正在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由石楼、交口、永和、隰县一带,兵分两路,南下北上,破坏国民党修筑的千里黄河保垒线,攻击主要铁路线武装,扩大东征战果。他所在的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沿同蒲路南下,继占领临汾后,连续攻占了襄陵、曲沃等广大农村,破坏同蒲铁路100余公里,并相继发起了攻占平渡关、清水关的战斗。靳贵谦随所在的红二师二团三连机枪班干部战士不仅连续参加了这些战斗,而且在扩红工作中,想方设法,联系群众,成功的发动60余名穷苦青壮年参了军,受到了部队干部战士的夸奖。 靳贵谦个子不高,顶多只能算是一个中等个子,他憨厚的长方脸上经常挂着孩子般的笑容,但打起仗来异常勇敢。1936年5月,红一方面军回师陕北,于5月19日作为左路军发起了西征战役。在攻打甘肃省曲子镇、阜城、环县等地战斗中,靳贵谦和全班战士先后三次攻进环县县城,并首先登上曲子城头,对保证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此役,共歼灭国民党马鸿宾军一个旅,并活捉了敌旅长叶罗子(敌105旅旅长冶成章)。战斗结束后,靳贵谦所在班受到由师长黄永胜、政委萧华亲自签发的嘉奖令,师部并授予该班“攻城模范”的光荣称号。 战争使人由铁变成钢,红军这所大熔炉又使人由钢变成金。靳贵谦,这个从小在穷乡僻壤中长大,从来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毛孩子,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在参加红军不足半年的时间里,即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了最终的选择。1936年9月,靳贵谦由刘启元介绍(时刘启元已任机枪班班长兼连党支部民运委员),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宣誓,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为人民打江山的伟大事业。 1937年初,中国工农红军在经历了三大主力会师,山城堡战役之后,进入了一个战略性转折时期。为了巩固陕甘宁边区根据地,保证红军东向抗日,靳贵谦所在的红二师进入甘肃西峰镇一带整训练兵。这期间,靳贵谦除参加整训外,还积极随同以刘启元为组长的连队宣传组,开展群众工作,宣传红军抗日主张。西峰镇一带为汉、藏、回聚居地方,经国民党马鸿逵、马鸿宾部长期经营,地方反动势力强大,情况异常复杂。靳贵谦等不避艰险,努力工作,充分发动群众,收到很大成效,引起地方反动势力极度恐慌。3月,为团结地方上层势力抗日,靳贵谦在冒着生命危险去西峰镇进行争取一个“哥老会”头子的工作时,不幸遭国民党特务暗害牺牲。靳贵谦牺牲时年仅25岁。 靳贵谦同志牺牲了,他的一生是短暂的。靳贵谦牺牲后,由于他从离家后一直没能回过家,战争年代也无法和家里进行通讯,因此有关他的下落人们一直不清楚。直至解放后,党和人民才从多方面了解到他的情况。他的战友、他的上级、解放后曾任东北铁路公安总队政委、吉林铁路局党委书记的刘启元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一位对党对红军无比忠诚的好同志,是一位优秀的群众工作能手,是一名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他是家乡的骄傲!1953年,中共陵川县委陵川县人民政府正式确认靳贵谦同志为烈士,他的家属为烈士家属。1981年由陵川县人民政府编印出版的《山西省陵川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显示,他是陵川县牺牲的最早的一名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陵川县唯一的一名红军烈士。靳贵谦同志的光荣革命历史将永载革命史册! (责任编辑:韩玉芳)
上一篇 宽容就是美德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文章分类:
党史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