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6-12-10 10:35作者:陈秀玲来源:晋城党史网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与知识一举两得。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爱搞小动作,可见学生的好动心理是正常现象的,如果我们合理的运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到教学活动中,就会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即能满足他们好动的要求,又能在愉悦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课前我给学生准备好硬纸、尺子、剪刀、圆规等学习用具,在授课时我给学生亲自动手画圆,剪圆,量圆的半径和直径,并且在不同的圆里找出异同点,通过学生动手,教师的点拨,把圆的特点知识在兴趣中获取。


二、通过激疑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问和惊奇也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激疑”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好问的心理特点,围绕知识的关键点,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兴趣在探索中不断被激发。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节,探讨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时,先让学生从年历上连续说出几个不同的年份,我立刻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有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流露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这时,我把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


三、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了“10的分与合”后,为了避免学生枯燥,机械的读背。我运用了《找朋友》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我首先让每个学生在1——10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贴在自己的胸前,然后请他们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同学做朋友,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在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交流,从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对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较难理解,这时可让学生比比谁的铅笔多。老师说:我有6支铅笔,比你多2支,你有几支?边说边拿出6支铅笔握在手上,要求学生也拿出符合要求的铅笔数。接着再问学生:刚才老师说的话,还可以怎样说?……通过引导与思考,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这种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现象。这就是俗话说的“好不如妙,妙不如迷”的道理。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努力学习。(作者:晋城市城区南街第四小学 陈秀玲)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