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7-02-01 16:14作者:​ 苏金松来源:晋城党史网

我悠悠过了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八个“大年”了。这“年”,年年不相同,年复一年好,生活越来越幸福,心情越来越舒畅。回想起来,以改革开放为界,说说前后“大年”的变化和我对“过年”的感受。


建国到“文革”,社会处于逐步发展中。那时候农民收入低,市场物资匮乏,人们想过个差不多点的“大年”,得极早准备。有腊月顺口溜道出了人们准备“过年”的紧张:二十一,碾玉米;二十二,磨麦子;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屋尘;二十五,蒸馍镆;二十六,写大字(对联);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将衣搓;二十九,担煤土;除夕,打年火;大年初一,吃了饺子上地。那时大家是穷忙活。许多家户做起来比顺口溜说的时间还早。拿我家来说吧,一进入腊月,我的父亲、母亲就忙开了,淘一斗(约15斤)麦子,煮一斗黄玉米、白玉米,几升散米、黏米。白日,他们要上地做工,就选三、五个黑夜到碾上磨粉,天上星星寒光闪烁,那冷和累真逼人。玉米面发酵,然后烧柴蒸年馍,烟火烤得我成了“黑周仓”。接下扫屋尘,那时一家人挤在两间小屋,灰尘特别多。我们先将铺盖和乱七乱八的什物搬出,扫开来灰尘弥漫,父亲、哥哥、我在屋里挣扎,迷眼闭气,难受极了。那时过年副食很少,发一升豆芽,买1斤粉条,3斤豆腐,1斤猪肉,一挂200响鞭。过年贴的对联得及早送给会写大字的老师写。买肉需一大早到肉铺排队,中午挨到前肉没有了,只好悻悻回家,翌日再去买。为避免缺煤断水,天寒地冻,得半夜到十多里的煤窑拉煤,到水井上打水将缸装满。小时母亲给我做衣服,成人后妻给儿女们缝衣裳,冬天抽空纳鞋底做鞋。购布凭布证,大人每年18尺,小孩子6尺。还缺钱,“花达呢”前却步,扯点市布就行了,给孩子做件套衣;大人们新衣服穿不成,旧衣服洗洗,破了的补补凑和着。年三十中午是小米“隔年饭”,除夕团圆饭也不敢吃好的。“大年”伙食最好,孩子早盼望了,早上饺子汤,大人们吃了饭来个“开门红”,上集体田里去劳动。中午面条或油镆,大米饭一般家庭吃不到。“年”一过,白面只能待客,家人只好以黄镆和白镆来替代。走亲戚拜年,拿6个白镆;看望长辈,提1斤粗制饼干、糕点。亲戚们发5分或1角“压岁钱”。初五过后,“大年”即告结束。我家算中等户,“年”尚且如此,下等家户的“年”更不用说了。无怪那时候大人们怕过年,说:“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农民生活艰苦,却没有怨言,他们理解国家,理解政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旧社会是地狱,这样的“年”也难过得上哩,今天的年就是幸福生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春风遍拂神州,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政策宽松了,农民放开手脚搞生产搞开发,粮仓满了,腰里钱包鼓起来。国家先是取消了布证制,后是消除了粮油供应制。市场放开,商品渠道搞活。农村的“大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被以前紧日子过怕了,一到腊月,抱着“田寡妇”的心理,还像以往一样抢着购粮,食油、粉条、白菜什么的,买了沙发、收音机。“大年”吃好的,春节间吃好的。“年货”多了,曾经发生过妻子存下的食油放在箱里,瓶破油流了一箱子的尴尬笑话,那时,孩子们直劝妈妈以后不要再这样“存财”了。


九十年代,我家建了新房,安上自来水和土暖气,购上彩色电视机。儿女们成了家,个个都有摩托车。屋内基本无灰尘,过大年只用鸡毛掸子掸掸浮灰就行。年镆由做到买,后来镆换成“方便面”,猪肉买十多斤。除夕“年夜饭”吃饺子,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守岁”,看“春晚”。 “大年”中午炒十个菜,备一瓶酒。走亲访友送牛奶,老人们给我孙子的“压岁钱”也涨到5元。


新世纪,我家的“年”过得更红火。儿女们年前早早就送来大米、白面。年关市场上副食品多,以前夏季才有的蔬菜现在冬天都有,山珍海鲜满市场,钱多了,什么都买上点,“大年”餐桌上多了五彩缤纷的饭菜,汾酒、五粮液、核桃露尽情喝。拿好奶好糕点问候长辈。亲戚赠孙子的“压岁钱”也50、100元的发,一正月儿孙们登机上网。


如今的“大年”人们彻底改变了观念,粮不多买,肉不多购,菜不早买,什么时候需要,年三十街市全能买上,食品还是新鲜的好。现在真是活到了好时候,家中有集体暖气,做饭有燃气,清扫卫生只用擦擦窗上的玻璃就成。对联不必写,豆芽不用发,饺子、饺子馅市场上都齐备,“年夜饭”和“大年”午饭到大酒店包桌。不吃大鱼大肉,多吃营养品和水果,“科学养生“已成为“大年”的主题词。难怪人们说,现在过大年只用贴副春联就代表“年”到了。


如今的日子和改革开放前的“大年”比,现在天天都在过“大年”;今天的“大年”要与平日比,也比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节日、喜庆日哪个不是“年”!像我家“大年”水平的农村比比皆是;超过我家水平的社会上不知有多少,更不可知生活水平比我家高多少倍。今天人们真是吃不忧,穿不忧,饭菜只愁牙齿和胃口赶不上,家庭轿车跑着走亲串友。


现在年俗顺口溜也改了词:二十一,嫁闺女,二十二,娶媳妇,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去旅游,二十五,擦玻璃,二十六,购个车,二十七,挑电器,二十八,炖鸡鱼,二十九,买鲜菜,除夕团圆看春晚,大年初一,团圆、祈福、作揖(互拜年)。顺口溜道出了人们宽宽松松过大年,悠哉悠哉的现代化生活。


时代在进步,“大年”岁岁新。人们谈起今天的国家,人民的生活,言必:“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幸福。党的政策好,国强民富了!”他们赞扬党的领导好。


二零一七“大年”就到了,我们需要艰苦奋斗,尤其对青少年一代需要教育。有对比才有鉴别,在年轻一代看似十分平常的“大年”,只有与改革开放前的“大年”相比,才能知道今天的幸福,也才能珍惜今天。达小康是全民族的希望,社会需要更好更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过大年,大家不要忘记勤俭节约,不要忘记艰苦奋斗。奉献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才能使国家更加强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