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园丁”种树记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5-10 08:43作者:郑振虎来源:晋城党史网

园丁,乃从事园艺工作的人。教师被誉为“园丁”。秦同和老人就是这样一个人。


秦同和今年79岁,中共党员,退休教师。老家山西省陵川县礼义镇梁泉村人。从教40多年,认真履行“园丁”职责,浇灌祖国花朵,培育国家栋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0年离开自己心爱的讲台。回乡后,看到自己的家乡——太行山南麓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处处破屋变新楼,家家生活不发愁”,却仍然是“光山依旧枕寒流,几多弃田横荒沟”的萧瑟景象。山掏光了,矿挖完了,土地水土流失厉害。老百姓也非常希望改变这种穷山恶水的落后面貌。村里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日耕夜作力不济,累死累活难富裕。空有山地六千亩,难养村民一千七......老秦思绪万千,感叹不已。再三琢磨,苦苦思索;在职时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现在自己退休了,难道不能发挥余热,为改变家乡面貌做点贡献吗?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上山种树。他先从“退耕还林”做起,进而绿化荒山。老秦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伴,老伴通情达理,表示赞成;告诉孩子们,孩子们思想解放,积极支持。于是,老秦自凑资金20万元买断了本村1000亩荒山70年的使用权。下定“江山可改不可赖,树木成林自手栽。天道酬勤终有报,不信东风唤不来!”的决心。为了确保成功,先在自家责任田里搞实验、育苗,然后再到荒山上推广。


老秦是个说干就干的硬汉子。拿他自己的话说是;前半生育人,后半生育林。其实,他在育林的同时,仍在育人。他四处奔波筹集资金42万元,带领全家人在荒山上育苗、植树。他带领老伴和两个年轻力壮孩子,全家八口人一齐上阵。他们带着水壶、干粮,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战严寒,斗酷暑,饿了啃一块馒头充饥,渴了喝口凉水解渴。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老秦总是全村第一个起床,披星而去,戴月回归。两脚泥水跑山梁,爬山窜沟查灾情。在村委会和县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了加快荒山绿化的速度,老秦和学校、学生家长联系,自己掏钱付工资,让学生和村民们都参加到改变荒山秃岭的战斗中,经受劳动的锻炼,感受改天换地的喜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刨坑、栽种、施肥、浇水。经过七年多时间,绿化了簸箕掌山、老虎山、黑松山等五座,荒山上全部种植了松树、柏树、核桃树、苹果树、刺槐树、桃杏树和毛白杨,面积达901亩。治理荒沟三条,面积100余亩。累计种植松柏树230余万株,毛白杨217万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2、85平方公里。经有关部门验收,工程质量合格。陵川县委老干局赠予老秦锦旗一面、大石英钟一个,被晋城市人民政府授予“林业大户”荣誉称号,还参加了全省老干部双先表彰会。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主编王军武亲临现场采访拍摄,报道了他植树育苗,绿化荒山,造福子孙的先进事迹。昔日荒山秃岭,如今郁郁葱葱。当你走进陵川县礼义镇梁泉村,登高远望,环周极目,五山三沟松柏茁壮,层林尽染,好一派绿郁葱葱的奇景。


老秦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造生态环境的故事没有讲完。2007年他又买下附城镇北庄村(和梁泉村接壤)几百亩荒山,在市、县两级关工委,农业开发局、农业局和老干局的大力支持下,秦老在自己绿化的千亩荒山和25亩退耕还林土地上,进行药材间作试验示范。带领几十名老干部,在树林间间作黄芩、连翘、柴胡、桔梗等中草药100余亩。2008年,老秦再投入15万元,由陵川县关工委牵头,“五老”志愿者参与,在千亩荒山上补种连翘苗5000多株。2014年4月,秦同和老人又带领20余名“五老志愿者和10余名”学生,来到梁泉山上,整地、刨坑,栽下了近1000株核桃树。


荒山长出了树木,荒沟变成了绿洲,25亩退耕还林地成了苗圃园,这不仅优化了生态,改善了环境,而且有了经济收入。身为教师出身的老秦,心里始终装着学生,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捐资助教。他将林间间作黄芩、连翘、柴胡、桔梗等中草药已成气候的100亩药材林无偿地分给52户贫困生家庭,供孩子上学;启动“5000株连翘苗扶贫助学工程”,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好处;把近千株核桃林作为营养助学工程实施。老秦的模范事迹在全县广为流传,在市、省乃至全国也小有名气。为此,老秦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嘉奖,历年来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予“全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我为山西立新功优秀奖”、“优秀未成年人工作者”、“公民道德先进典型”、“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中国好人”等称荣誉。他的模范事迹,在中国关工委主办的《中国火炬》上刊登,题目是——太行山上“老园丁”。2013年荣膺“三农人物”金杯,2015年获中国关工委和中央精神文明办授予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秦同和老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不仅是把山上的树种好,还有长远的科学规划,如今他把在山上建设了十多处水土流失径流观测场,使绿化更科学;将传统荒山绿化的“三层楼”模式创新升级为“五层楼”,保证山上植被生长更加立体化,多样化,科学化……


秦同和作为太行山上的“老园丁”,现已进入耄耋之年。他虽壮志不已,毕竟力不从心。于是把事业交给了自己的二儿子来管理,要他一如既往的干下去,世世代代接力传下去。通过一代接一代的不懈努力,让清风常拂绿柳,碧水永伴苍山;让荒山变成花果山,荒沟变成聚宝盆,为家乡留下一道富饶的绿色风景!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