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时,一封家书传来,令黄克诚陷入悲伤中。原来,他的好友黄庭芳被反动派杀害了!黄庭芳是他学生时代的好友。想当年,两人筹组“永兴旅衡学友互助社”,一同寻找共产党,一同加入党组织,后来一同进入中央政治讲习班。如今,故人逝去,心痛不已。
形势在不断恶化。
7 月15 日,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疯狂叫嚣“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南国天昏地暗,血雨腥风。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黄克诚对于唐生智的旧军队完全失去了信心。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黄克诚望眼欲穿,党组织仍然没有派人与他联系。
黄克诚真有些担心失掉党组织关系了。10 月的武汉,雾霭低垂。
街上行人稀少,军警荷枪实弹,来回走动。整个武汉已经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黄克诚离开部队,来到武汉,已经有许多天了。寻找党组织,是他再返武汉的惟一目的。
这些天来,他不顾危险,天天在街上“闲逛”,希望碰上熟识的党员同志,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好在他身着唐生智部队的军装,不致引起敌人的注意。
共产党员被杀、脱党的消息天天出现在大小报纸上,但黄克诚丝毫不为所动。
在一个雾气弥漫的傍晚,他又来到街上,四处“闲逛”。当他走到江汉关附近时,迎头而来的一个过路人引起了他的注意,此人似曾相识!
突然,一道灵光闪过,他记起来了,此人叫何家兴,是四川人,留法勤工俭学时加入共产党,后来他还去莫斯科学习过。黄克诚按捺不住心中的惊喜,紧走几步,一把拉住了那人的衣袖:“家兴兄!”那人先是一惊,猛抬头,认出了黄克诚。但是,他稍犹疑片刻,一言未发。
黄克诚知道,他对自己有所顾虑,非常时期嘛。于是,黄克诚悄声道:
“我是专为找党组织而来武汉的,你知道不知道党组织的下落?”
黄克诚开门见山。
何家兴听完,下意识地往四周看了看,发现没有人注意他俩。他顺手从身上掏出个小本子,撕下一页,匆忙抽笔写了一行字,然后迅速塞到黄克诚手里,一扭头走开了。黄克诚趁四下无人,展开纸条一看,上面写有一个地址。黄克诚明白,这是接头地点。
第二天,黄克诚赶往纸条上写的那个地点。
在武昌长江边的一条小街上,黄克诚终于找到了接头人。相互一见,大家不禁喜出望外。原来,接头人黄克诚认识,是他在中央政治讲习班的同学刘镇一、朱国中夫妇。在喜悦的重逢里,黄克诚接上了组织关系。
几天后,党组织派人来到黄克诚的住处,交给他一封组织介绍信,派他到长沙,与湖南省委接洽联系,参加湖南地方党的工作。
黄克诚离开武汉,径赴长沙。
然而,黄克诚来到湖南后,一切并不顺利。
黄克诚先在长沙与省委接上关系,等待省委分配工作。几天后,省委介绍他去衡阳,找湘南特委。
在衡阳的一个小商店里,黄克诚按预定接头办法前去接头时,对方不肯与他接头。
黄克诚十分纳闷,回到住处仔细一想,不禁笑了:自己身穿一身国民党军装,谁敢轻易相信自己,与自己接头呢?!如今,这副行头,不像在武汉,派错了用场。黄克诚便几次三番去接头处,与对方搭话,但人家不理不睬。
黄克诚真是没了办法,现在自己该如何是好呢?黄克诚最后决定,先回家乡永兴。那里熟人多,说不定能找到当地党组织,然后再设法与上级党取得联系。
一生刚正耿直、严以律己的黄克诚在回顾大革命失败前后自己的表现时,用朴实而率真的笔触剖析道:
回顾大革命失败前后这段历史,深感自己的政治水平大低,思想幼稚,在许多问题上都带有盲目性,更不懂得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革命运动的曲折性。因而,我对大革命失败,对蒋介石、汪精卫、唐生智等相继叛变革命,毫无思想准备。当时,我曾对陈独秀颇为迷信,以为此人很有本事,在党内很有威望。但后来的事情告诉我,陈独秀所推行的右倾投降路线,正是大革命失败得如此惨痛的原因之一。..而我自己当时好像蒙在鼓里一样,在武汉国民党公开叛变,到处捕杀共产党人的时候,还不知道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已经失败了。①
(责任编辑: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