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村庄—上河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03-18 19:51作者:原修土来源:晋城党史网 烽火岁月激荡古今,先烈精神永垂史册。在阳城县西南山区的董封乡,有一个叫上河村的红色小山村,它距县城约30公里,处在董封水库的上游,群山环抱,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这里就是70多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等人,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而且,这里还举行过一个极为重要的会议——中条区高干会议,又称上河会议。上河村由此名闻遐迩,成为人们纪念抗战胜利,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1942年,为巩固和扩大开辟晋豫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果,及时调查、研究、指导解决根据地的发展、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同志在晋豫联防区司令员刘忠的陪同下,于5月初从岳南来到中条山区视察工作。根据北方局的工作方针和晋豫中条区的发展形势及调研情况,就与晋豫区党委、联防区司令部领导同志思考、酝酿召开一次中条区高干会议,以进一步研究、部署该根据地建设的方针。鉴于当时日伪的频繁扫荡、袭击,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时间、地点来举行这个会议是十分重要的。上河村,地理上东居晋豫中条腹地,西依中条历山,南傍王屋析城山,北据太岳群山,山川纵横交错,便于出入回旋;军事上,远离敌伪占据的城镇、据点,其次本地民风淳朴,有着较好群众基础。1942年5月27日,在上河村举行了中条区高级干部重要会议,邓小平、聂真、王新亭、刘忠、李哲人、杨伯笙等首长,以及地方干部、军事干部、直属机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邓小平同志在会上发表了中重要的讲话,对国际国内基本形式作了细致的分析,着重提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方针和措施,“要从各方面大量的发展组织,积蓄力量”,“站稳我们的脚跟”,强调“武装力量是决定的因素”。要求“把大刀阔斧与一点一滴的作风恰当结合起来,党政军民有机配合起来”。最后他号召“中条区的每一个同志要以最高度的积极性,配合党中央领导积极发展我们的力量,争取中条区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此次会议后,晋豫中条区各级当党、政、军组织积极贯彻会议精神,从各方面着手根据地的开辟、扩大、巩固与发展。可以说上河会议推动了本区根据地开辟建设工作,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经验,上河会议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注重工作实效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对于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人,从2005年起阳城县董封乡和上河村,根据各种文史资料及当地老人的回忆,整修了上河会议邓小平的旧居,并且建立了上河会议纪念堂,里面保存了当时的一些珍贵照片,展厅里还展示了八路军用过的武器装备等。2013年7月,董封乡上河村上河会议纪念馆被省委、市委分别授予“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和“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称号。 红色景区作为历史的见证,告诉后人革命道路千难万险,胜利来之不易。今天激励着我们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责任编辑:韩玉芳 ) 上一篇西关村的“特殊村民”
下一篇从事隐蔽战线工作回忆
文章分类:
党史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