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打长沙渡赣江肃反憾终生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09-13 00:00作者:黄克诚研究所来源:原创

   第二天,鄂南特委来人带领他们经黄冈,去苏区。黄冈渡口。  
  通往鄂南苏区的要道。只要乘船过江,就是苏区了。一行人抵达黄冈渡口,准备雇个小船过江。  
  渡口驻有国民党军队,盘查很严。  
  黄克诚等刚走到渡口哨所附近,一个哨兵“哗啦”一声猛拉枪栓,一声喝斥:“站住!”  
  然后,他气势汹汹地走过来。哨兵一看有三个人身穿国民党军官服,态度立刻缓和下来,满脸堆笑:“长官,你们到哪里去?”  
  黄克诚早有准备,干咳了一声,不紧不慢他说:“到阳新县城,找七十四师罗霖师长。不行吗?”  
  那个哨兵立刻接上了茬,客气他说:“不敢,不敢。不过,对岸是共产党活动的地盘,从这里过江,长官是到不了阳新县城的。”  
  “噢?”黄克诚面容严肃,反问道,“你认为该怎么走啊?”哨兵不敢怠慢,赶紧说:“长官,你们可以坐船往下游划,到了一个叫富池口的地方,再打听..”  
  黄克诚装作已经明白,不耐烦他说:“知道了。那我们就坐船,去富池口!”  
  哨兵点头哈腰,予以放行。  
  黄克诚他们从容地坐上小船,向下游划去。待到江心,趁岸上哨兵看不清楚时,黄克诚叫船工直接向对岸划去,很快在江边靠岸了。  
  一行人十分顺利地踏上了共产党活动的区域,一颗绷得很紧的心,终于松弛了下来。  
  接着,他们与鄂南特委负责同志见了面,递交了中央来信。苏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黄克诚极力吸吮着这里的新鲜空气,那种兴奋之情,无法用笔墨形容!  
  至此,他终于结束了自湘南暴动失败以后一年多的白区生活。  
  平江县长寿街。  
  一座简易的主席台已经搭起,正中央悬挂着一幅马克思的巨幅画像,会场周围红旗迎风招展,飒飒作响。  
  主席台下,红五军全体将士席地而坐,有说有笑,气氛活跃。  
  有不少当地群众闻讯而来,驻足观看。  
  黄克诚就坐在队伍中间。此时,他不再是国民党军官装束,而是身着灰布红军军装,脚穿草鞋,正目不转晴地注视着主席来到鄂南苏区不久,黄克诚便被派到红五军,担任第五纵队第八大队政治委员。  
  今天,红五军主力会合长寿街,召开纪念马克思诞辰(5 月5 日)的大会。  
  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红五军领导人鱼贯登上主席台。  
  黄克诚扶了扶眼镜,仔细观看。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红五军的领导人。以前,他只听说红五军是在著名的平江起义中诞生的,军长彭德怀是个行伍出身,有勇有谋,深得战士们的爱戴。五军的其他领导人也久已闻名,政委膝代远沉稳持重;参谋长邓萍多才多艺,眼前这幅马克思的画像就是出自他手;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参加过广州起义,久经沙场。在这样一支部队里工作,黄克诚十分高兴。  
  军长彭德怀站起来讲话了。他三十岁出头的样子,身材魁梧,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一身破旧但是十分整洁的灰布军装,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威武。  
  彭德怀的讲话朴实明了,不时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他在作完纪念马克思诞辰的演讲后,又在会上作了第二次攻打平江县城的战前动员。  
  彭德怀充满革命豪情、振奋人心的战前动员,深深震动了黄克诚的心。  
  第一次见到彭德怀,他就给黄克诚一个豪爽、正直、朴实的好印象。  
  大会结束之后,经过几天短暂的休整,红五军挥师直逼平江县城。  
  平江县城,是红五军高举起义大旗的地方,对于许多红五军指战员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因此,红五军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攻克平江县城,歼敌正规军一个团及一个地方民团。  
  红五军广大指战员,特别是指挥员,冲锋在前,敢打敢冲,给黄克诚留下深刻印象。  
  平江战斗结束后,被黄克诚策反而来的一个国民党连长刘瑜(此时已任五纵队四大队长)悄悄告诉黄克诚:“看来,我们来到这里就别想活着回去啦。”  
  黄克诚一愣,问道:“你这是何出此言?”  
  刘瑜感慨他说:“红军打仗那么勇敢,干部又要带头冲锋,我们准把命丢在这里。”  
  黄克诚笑了。他知道,刘瑜刚刚从国民党旧军队里脱离而来,对于共产党、红军的战斗生活还不适应,所以才有此语。黄克诚就针对他的这种缺乏革命献身的畏缩情绪,进行了耐心的帮助、教育。一番深入浅出的话语,逐步打消了刘瑜的畏缩情绪。  
  在以后的战斗中,刘瑜一直表现不错。后来,在阳新战斗中,英勇杀敌,壮烈牺牲。  
  五月中旬,天气开始热起来。  
  江西修水县城。夜幕下,黑默默的城廓显得分外森然。城墙上,国民党士兵不时地来回走动。  
  红五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趁着茫茫夜色,悄悄包围了修水县城。  
  各纵队进入自己的战斗位置后,“攻!”彭德怀发出了短促而有力的命令。  
  沉寂顿时被激烈的枪炮声撕得粉碎。第五纵队作为主攻部队,迅速冲到城墙下,搭起云梯,开始攻城。  
  城内敌人一阵慌乱之后,在长官持枪督战下,向红军攻坚部队猛烈射击,负隅顽抗。  
  火光连成一片,映红县城上空。  
  原来,城内守军有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营,在当地反动武装靖卫团的配合下,敌人向红军展开了疯狂反扑。  
  红军攻城受阻,不少红军战士被罪恶的子弹击中,从云梯上栽了下去..  
  黄克诚眼睛都红了。他身先士卒,带领第八大队,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大刀,爬上云梯,直奔城头。黄克诚这一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的举动,鼓舞了所有在场的干部战士。大家人人争先,奋勇攀梯登城。敌人眼见黄克诚那副近视眼镜,在火光的映衬下,闪着红光,又见他手挥大刀,不怕死的拼命劲头,心里都有些发毛,手里的枪禁不住有些颤抖。  
  霎那间,黄克诚已经登上城头。他一跃而下挥舞着大刀,向敌人冲杀过去。  
  战士们也陆续登上城头,随后杀来。  
  在一片呼啸声中,红五军把红旗插在了修水县城城头。一夜激战,红五军攻克修水县城,守敌全部就歼。修水一战,黄克诚身先士卒,奋勇冲杀,给彭德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这个刚刚被中央军委派来的知识分子模样的黄克诚,彭德怀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告诉红五军的干部战士:“打一仗认识一个人,修水战斗使我们了解了黄克诚。不过,”彭德怀话锋一转,关切地叮嘱黄克诚,“有一条,下次作战不许再抡大刀往前冲。那么大一副眼镜片子,一看就是个官,容易遭枪子儿。”  
  彭军长一番话,惹得周围的同志哈哈大笑。  
  黄克诚心里一热,彭军长的心真细啊。  
  攻占修水之后,红五军撤至阳新。在阳新,红五军进行了整编,将原来的五个纵队整编成第一、三、五三个纵队。黄克诚调任第三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