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南进支队先遣队直插阳南路线考证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2-24 08:26作者:郑天佑来源:晋城党史网

1942年1月,太岳南进支队先遣队执行重新开辟晋豫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任务,进入阳城以后直插阳城南部的行军路线,在有关的党史、军事著作和回忆文章中说得非常清楚,本来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太岳南进支队先遣队经过洪上到达墁上以后,为了迅速推进,避免与拦截先遣队去路的敌人接触、纠缠、战斗,顺着东南方向的神子头---古河----念焦一线,再折返西南的神树岭进入阳城南山地区的独泉;在此与闫军43军靳福忠团和河北民军李正德支队正面接触,经过战斗消灭了这两股敌人。其根据是:南进支队人数不多,武器有限;长途奔袭,战斗力弱;沿途敌情严重,关卡重重;故南进支队不是经过墁上----大峪----东冶----神树岭----独泉一线较为好走的大路。在此笔者根据有关文献对南进支队进入阳城以后直插阳南的行军路线做如下考证,以再现其来龙去脉。


一、南进支队人数不多、武器有限、战斗力弱、长途奔袭的说法不能成立


《中共阳城历史记事》第147条:1942能年1月18日,以八路军三八六旅十七团2个营、1个迫击炮连、1个特务连共800余人组成的太岳南进支队先遣队,在团长陈康、政委高德西、政治部主任黄祖华率领下奉命南下阳城,执行重新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中共晋豫一地委书记王毅之以及鞠抗捷、李敏唐、魏维良等地方干部和新组成的阳城武装工作队随军行动,崔永华、郭国保随军前导。19日先遣队从沁水东西峪出发,下午4时到达端氏,召开了动员大会,(当晚)宿营端氏南部李庄。次日(20日)下午晚饭后,大军挥师南进,夜幕降临之际越过小城(润城)敌占区,冲过敌人封锁线,星夜乘船西渡沁河,经岭后、洪上直插阳城东南山区。21日凌晨,当部队进入洪上时,郭国保和阳城武工队继续同主力十七团南进。崔永华风风火火急奔石臼将大军已到阳城的喜讯告之其父崔松林,同时向沿村群众报信,崔松林喜出望外,急忙组织群众欢迎子弟兵。主力部队从洪上急行军南进接近独泉村时,得到五中队地下党派来迎接大军的姜云亭报告:闫军四十三军靳福忠团和河北民军李支队(李正德)300余人已于昨晚进入阎系东府(阎锡山的县政府)驻地独泉村。支队首长命一营长张成宽等前去联系,规劝靳、李为八路军让道,共同团结抗日。阎顽不仅拒绝合作,反而命令其部下对八路军进行阻截。陈康果断下令剿灭靳、李顽敌。战斗进行了4个多小时,就将靳、李顽敌一举全歼••••••21日上午,东冶、独泉等地群众纷纷把子弟兵拉倒自己家中,热情招待,护理伤员,端上热腾腾的五豆饭(由软米、小豆、豇豆等加柿饼熬制的粥)送到亲人面前,为八路军接风洗尘,庆贺八路军剿匪大捷。


从以上记述可以捕捉到6点信息:1、南进支队先遣队共有八路军2个营、2个连共800余人,这在当时情况下不能算作一支人数很少的队伍。2、先遣队除过2个营,还包括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特务连,尚有随军行动的阳城武装工作队,战斗力应该不能算弱。3、随军前行向导有崔松林之子崔永华、郭国保2人均是土生土长的阳城老乡,对行军路线了如指掌,不可能舍近求远,耗时费事。4、南进支队在21日凌晨“直插”阳城东南山区,选定的应该是易于大军行进的道路,而不是迂回弯曲的小道,否则无法“直插”。5、南进支队从20日晚饭后出发到21日凌晨到达洪上,马不停蹄直插阳城东南山区,对于英勇善战的八路军主力部队来说,亦不能算做长途奔袭。故部队人数很少、武器很差、战斗力弱、长途奔袭说法没有根据,不能成立。6、根据条目可以推算出此次行动具体时间是农历腊月初五。


二、阳城地下党为大军迎接南下早已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中共阳城历史记事》第142条:阳北地区的大宁党支部设法为南进支队筹粮。1941年冬天,阳北地区党组织接到为正在沁水地区休整待命的南进支队筹粮的指示后立即开始行动。因阳北地区处于日伪直接统治下,不便公开征收。地下党通过党组织掌握的大宁伪村公所,一面打着为日伪军征收粮食的旗号,将征收到的400斗小米存放在崦山庙内,一面秘密通知太岳支队于夜间抢运至支队后方基地。地下党机智勇敢地瞒过了日军的追查。


《中共阳城历史记事》143条:11月上级党的组织为了加强阳南地区党的领导力量,为八路军南下重新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作充分准备,派赵子清二度担任阳南秘密县委书记。赵子清赴任后,根据阳南地区党组织负责人崔松林汇报的情况以及对敌斗争形势,共同研究确定了阳南秘密县委5项中心工作:1、继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条件成熟的村庄尽快恢复党的组织,但是必须坚持秘密活动的原则。2、继续多方面联络党员,宣传抗日斗争的有利形势,鼓舞党员坚定胜利的信心。3、加强同日伪组织中党的内线联系,及时获取情报,保护群众利益。4、加强同阳南地区各抗日武装的联系,相机打击敌人。5、动员群众筹措粮食,做好各方面工作,为迎接大军南下做好充分准备。


《共阳城粮食记事》146条:崔松林派人联络八路军南下阳城。1941年12月,对八路军南下阳城盼望已久的崔松林,在久等不见大军到来的情况下,派(儿子)崔永华、郭国保迅速前往区党委请示汇报,联络大军南下。崔永华、郭国保身揣“良民证”,扮作贩卖粮食的农民,越过日伪几道封锁线,昼夜兼程,于(1942年)元旦前后到达沁水东西峪。崔永华与先期到此汇报工作的鞠抗捷、巍维良和阳南先期派来的吉来元以及在区党委机关待命的李敏唐等人先后见了面,向他们叙述了阳城各方面的情况。聂真书记当晚向崔永华介绍了八路军因在岳南反扫荡推迟南下的情原因,并询问了阳城的形势、群众生活状况及抗日情绪等。崔永华一一向聂真书记作了详细汇报,并表达了地下党组织和群众盼望八路军早日打回阳城的急迫心情。崔永华、郭国保在区党委小住几日后,于1942年1月中旬充作八路军南进支队先遣部队的向导随军南下。


以上记述表明:八路军南进支队南下阳城二度开辟晋豫边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一次水到渠成、酝酿已久、志在必得的军事行动。阳城地下党组织事先作了包括安抚群众情绪、决定行军路线、掌握沿途敌情、保证军需给养在内等等方面的充分准备。一支800人组成的大部队必须乘着夜幕掩护,分秒必争加速前进,按时到达预定地点。而墁上----大峪----东冶-----独泉一线恰是最理想的行军路线。


三、《晋豫边抗日根据地阳城形势要图》解读


《中共阳城历史记事》附有《晋豫边抗日根据地阳城形势要图》。从图中用红色箭头标识的行军路线可以看出:太岳南进支队从沁水进入阳城以后,经过屯城,抵达润城;渡过沁河以后几乎是沿着直线方向历经岭后----洪上----墁上----东冶,南北大峪之间的道路是从墁上到东冶的必经之路;大军过了东冶再折向东南方向的独泉。图中标识与《中共阳城历史记事》第147条叙述完全吻合。


四、太岳南进支队先遣队两位亲历者的回忆


(一)中共晋豫区党委秘书长李超的回忆


1940年1月,以聂真为首的中共晋豫地委和太南地委合并成立了中共晋豫(太南)区党委,负责领导豫北15个县的工作。区党委首任书记张熙,宣传部长裴孟斐,组织部长王孝慈,秘书长由我担任。1941年夏天,晋豫(太南)区党委领导人仍然原来的架子。上级决定,将白晋线以东交给太行区党委管辖,由三八六旅等组成太岳南下支队开辟中条,政委由区党委书记聂真兼任,第一步开辟岳南地区。第二部开辟阳城等地。1942年大年初一凌晨,我们就经孔寨、洪上、大峪进入阳城南乡,到达东冶、独泉一带。先后攻打了闫系张从龙、蒋系马搏民两个县政府。开辟阳城时,我任晋豫区党委秘书长,打垮张府后,随即成立了阳城县委,县委书记陆达,组织部长李敏唐,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赵子清(赵李斌)。


(二)随军开辟晋豫区干部苏克的回忆


由于(国民党)九十八军的失利,我军开辟晋豫区的计划推迟了将近半年。1941年12月,我三八六旅在沁水的东峪召开了党的代表大会,实际上是一次向新区进军的动员会。以聂真同志为首的晋豫区党委驻在沁水的西峪,组织部长薛迅(女),宣传部长李哲人,秘书长李超。1942年1月,我太岳支队和晋豫区党委从沁水北部的东西峪分头出发,当天上午休息时,王新亭和李哲人同志作了动员讲话。我军经端氏,沿沁河边,经背坡、洪上、东冶向南进入了独泉村。春节前3天消灭了盘踞独泉一带以张从龙为县长的阎锡山县政府。接着向西进军,活动在独泉、枪杆、坪泉、狮峰、黑龙、西交、索泉岭、横河、柴李疙瘩一带。


从以上2位南进支队亲历者回忆可以看出:南进支队进入阳城以后直插阳城的行军路线与《中共阳城历史记事》记叙及其附图标识完全一致。唯一的分歧是:《中共阳城历史记事》记载独泉战斗发生在1942年阴历腊月初五,晋豫党委秘书长回忆战斗发生在1942年阴历大年初一,随军开辟晋豫区干部苏克回忆战斗发生在春节前3天。由于历史久远,亲历者的回忆出现某些分歧不足为怪;况且时间都在春节前后,与南进支队先遣队行军路线无关,从另一侧面说明以上记述与回忆真实可信。


五、结论


综合以上有关地方党史记载和亲历者的回忆,八路军南进支队先遣队进入阳城后的行军路线是:抵屯城,过润城;经岭后、洪上直插阳城东南山区的行径路线是:墁上----大峪----东冶-----独泉。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