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徐登云 赵玉爱夫妇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8-16 08:56作者:王国陵来源:晋城党史网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我钟情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上世纪80年代,在北马村的西院街,就有一位标志性中山装长者,说话口音稍许与众不同,精神矍铄,目光如炬,态度和蔼可亲,尤其偏爱小孩,经常听到他的口头禅是: 这个小鬼很机灵; 来来来,今天你学习到了什么新知识; 我来考考你。 对于从未谋面的生客,我提高了警惕,戒备之心油然而生。回家后急忙向父亲描述客人的情景,只见父亲郑重其事的告述我,“孩子,从今天起,你要记住,你说的那个生客,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一名离休干部。他是咱北马村建国前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徐登云。” 一概懵懂,不知所云。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 从乡亲们的口口相传中,才逐渐重新认识了你。 你1921年8月出生于北马村西院街的徐氏大户,作为长子的你,家里千方百计,省吃俭用供你上学,你秘密接受激进的新思想,不负众望,成绩斐然。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深受老村长王东印的鼓舞与影响,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毅然的举起了右手,随着“永不叛党,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生命”的话音,完成了你一生中最为闪光的铿锵誓言! 随即责任和担当印在了你的心里。 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为人民谋幸福,成为你毕生的追随。 苦难成长人,恰恰你在苦难中泡大。 生活的磨砺,锻铸的你更加坚定、从容。 1945年,当重庆谈判的成果还未正式实施,国民党反动派就急不可待的公然撕毁条约,大举进攻解放区,挑起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北马村不幸蒙难,老村长王东印同志由于叛徒的告密,被驻扎在附城区的国民党反动派第7军走卒逮捕,秘密杀害于村东。 擦干眼泪,满腔的呐喊。 你果断的挑起北马村党支部的大旗,挥舞着生锈的镰刀和铁锤,带领着乡亲们,继续前进。 1945年7月——1946年11月,是最为困难的时期,恰恰也是你为北马村立下汗马功劳的时期。 1945年8月,随着陵川的解放,你为了壮大党组织,稳妥有序的发展了徐志义、秦海水、王秋景、王秀锁、王五孩、张三肉、王和生、王银生、赵玉爱等一大批共产党党员。为北马村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随着毛主席那传遍世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洪钟大吕。 在那个通讯极不发达的年代 尽管你也只是后来听说—— 但热血沸腾的你,彻夜难眠,嚎啕痛苦,激动伴随着泪水横飞。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需要一大批有识之士,来建设满目疮痍的国土山河,你被陵川县人民委员会抽调,后又转调至晋东南地区任干休所所长,从此一别家乡就是40多年。 每到一处,你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永藏心间。 在工作岗位上,你从不搞特殊,你的三个子女中,除了儿子徐良文凭自己学开车的扎实技能,就职于晋东南会计学校外,你的两个女儿都呆在家务农。守着农民的本分。 有人说,凭你的职位,应该给你的女儿安排个工作,轻而易举。但淡薄名利的你,始终坚守了你举起右手时的铮铮誓言! 两袖清风,一生坦荡,是你人格的写照。 爱学习,跟党走,是你毕生的推崇。 当我有幸看到你家里一摞一摞的报纸时 当我看到你家一捆一捆的半月谈时 当我看到你省吃俭用,穿着朴素,扶困帮穷时 我知道你果断举起右手,握紧拳头时的庄重承诺! 40多年的忙忙碌碌,伴随着你多少的欢笑与泪水。 卸甲归乡,是你的终极梦想。 离休回乡后,你不给家乡和组织上添任何麻烦,自己主动地扛起了锄头,在村东的河滩上开垦了一块荒地,供自己种植蔬菜和杂粮。 丰收采摘后,你总不忘相邻,想方设法救济他们。 你总是给村里人带来惊喜,想方设法把我国最好看的“孔雀开屏风景树苗”带回村里。待长成参天大树后,十里八乡的人们争相观赏。让一度沉寂的小山村周边很是活跃了一段时间。 你总想走在前面,积极建言献策,为陵川县第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北马村)的成立,奔走呼吁。 你总忘不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你严格要求家属,你的爱人——赵玉爱,1925年10月,出生于陵川县附城区岭西里,与你成婚后,于1949年3月经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于1949年10月——1953年7月曾担任北马村第8任村长。夫妻伉俪共同参加革命工作,在北马村传为美谈。 主动请缨,带头劳动,带领北马村的妇女们,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家乡建设中去。 你的爱人在世时,总是帮助别人,哪家有困难,总能第一时间看到她的身影。她尤其擅长接生,曾护佑过多少的母子平安 。 她是北马村名副其实的半边天! 现如今,北马村的乡亲们,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摆脱贫困,大踏步奔向富裕的小康生活。 二老有灵,甚感欣慰! 如今,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二老的感人故事,早已化作气贯九霄的长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马儿女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韩玉芳)
文章分类:
党史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