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将大闹晋豫边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0-14 20:12作者:郑天佑来源:晋城党史网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唐天际、陈康、尤太忠、王新亭、刘忠五虎将,在晋豫边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抗日大剧和剿匪好戏。他们虽然不是同一时期在晋豫边区工作,但他们都为开辟晋豫边根据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与晋豫边地区特别是阳城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深情。有关他们的故事传说直到今天仍为老区人民口口相传,特别是在老一辈人民群众中津津乐道。 唐天际 王屋山前作战场 莫嫌军中少刀枪 1938年2月,唐天际任八路军驻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副主任时,和朱瑞、聂真共同创建了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并任司令员。游击队成立后接纳了阳城、济源、沁阳、闻喜、夏县、绛县、陵川、晋城等地党组织派来的抗日武装,收编了中条山战役后进入阳城的部分国民党军队中富有民族正义感的散兵游勇。1938年奉八路军总部命令改称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老百姓亲切地称呼这支抗日武装为“唐支队”。至年底已经发展到7个大队2000余兵力,其中一、二大队和警卫大队随同司令部行动,主要活动在晋豫边腹地阳城,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保卫晋豫特委和支队司令部的安全。阳城人民热情支援子弟兵,筹军粮、造武器、救伤员、做军鞋、送军衣、寻染料、挖草药;站岗放哨,带路行军,搜集情报,医疾治病,帮助支队建设,配合支队打击日伪军。其余四个大队分别活动在豫北和晋南地区。唐支队常驻阳城县二年之久,其军事机构不断完善加强,设立了司令部、政治部、参谋处、供给处;成立了卫生队、黄河剧团,在润城、青龙(今杨柏)分别设立了办事处和留守处、被服厂和后方医院,在河北村开办了兵工厂。唐支队全力支持配合阳城地方党的工作,为阳城县工人游击队、基干游击队等地方武装培训武装干部,传授军事知识。“十二月事变”中,唐支队坚决反击国民党、阎锡山制造的反共高潮,积极掩护中共晋豫特委与晋、沁水、阳城三县工委、三县联办等晋豫边地方党和抗日组织北撤转移,保护了一大批党员和抗日干部。唐支队在阳城二年间,活动在晋豫边广大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坚持扩大统一战线,支持地方军政建设,给阳城人民下了良好印象,与阳城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为二度重新开辟晋豫边根据地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唐天际司令员1939年4、5月间在粉碎日军六路围攻后写诗曰:抗日救国保家乡,不顾流血与断肠。今日刀兵满山下,来朝红旗遮太阳。王屋山前作战场,莫嫌军中少刀枪。顺风吹动黄河水,好像愚公移山岗(其中太阳指日寇的太阳旗)。1940年2月唐支队近3000人加入了八路军129师序列,与688团合编为新编第一旅,韦杰任旅长,唐天际任政委。唐司令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毛笔字,曾为阳城抗日巾帼英雄上官小珍题词“妇女之光”,1985年题写“英雄阳城”勉励阳城县委和阳城人民。1955年唐天际授中将,1989年去世,享年85岁。 陈康 奉命先遣开路 敲山震虎扫匪 陈康是我军一位著名将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17团团长、太岳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解放军第四纵队13旅司令员、太岳兵团四纵13旅旅长。1942年初陈康率领南进支队17团和地方干部800余人,奉命作为先遣队从东路进军阳城。2月21日先遣队进抵阎锡山县政府“张府”老巢独泉村以北时侦察员报告:闫军43军靳福忠部和河北民军李正德支队300余人在昨晚进至独泉。陈康从抗日大局出发,当即派出一营营长张成宽前去与之联系,请靳、李与我军共同抗日,让道通过。闫军拒绝和八路军合作抗日,命令其部对我军武装阻拦。陈康正是血气方刚年纪,红军长征时期就担任营长,岂容顽敌挡道!果断下达了剿灭这股顽敌的命令。战斗从凌晨时分打响,将李支队压在两个大院中围歼,200余人被生俘。靳福忠部狼狈逃窜,在独泉东南的八里贝被聚歼,上午九时战斗结束,毙伤敌人70余人。靳福忠这个在在“十二月事变”中策动郭峪兵变的罪魁祸首得到应有惩罚,其团副被击毙。张府军事力量遭此重创,不久即被彻底剿灭。 蒋介石系马博民的“马府”依仗兵多势众、武器精良,危害着大半个阳城与晋豫边两地人民;几次交涉拒绝与我军合作,凭借有利地形与八路军抗衡。2月18日,17团向马府盘踞的西交村一带发起进攻。仅用一天时间就将其大部歼灭,马博民连同缑冠文等匪部逃进了深山密林。陈康命令副团长尤太忠率部分路追剿合击,将这股顽匪追至鏊背山顶围了起来,不久予以围歼。中条山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战败,大量国民党兵痞窜入阳城结成土匪武装,奸淫抢掠,打家劫舍,催粮派款,鱼肉百姓。陈康率部敲掉两只大老虎以后,马不停蹄率部横扫晋豫边地区十数股顽匪。2月10日,八路军急行军百余里南下豫北,一举消灭了王同玉部匪军;2月24日,回马阳城青龙,端掉祸害阳城济源晋豫边一带、自称为“河北民军”的土匪武装;3月15日将危害阳城、沁水交界百姓的张根来匪部悉数全歼;4月18日杀下济源山口将与日军勾结、祸害群众的26支队谢仁堂匪部彻底铲除······至此危害晋豫边根据地的拦路虎被歼灭殆尽。就在陈康敲山震虎扫除土匪之际,我南进支队其他两支大军亦于2月间会师阳城南山地区,中共晋豫区党委机关与南进支队司令部2月22日进抵横河,各就其位,为二度开辟晋豫边根据地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局。陈康在阳城期间,曾在固隆村披麻戴孝祭奠在豫西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与阳城人民心心相印。1955年陈康授中将,2002年去世,享年92岁。 尤太忠 横刀立马晋豫边 智勇双全反扫荡 抗战开始后尤太忠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1942年5月枪杆会议上出任17团长,兼任晋豫联防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这年8月,日寇出动4000多兵力从垣曲、济源、沁水三个方向同时进犯阳南根据地横河一带。尤太忠根据邓小平政委在枪杆会议上的指示,抽出少数兵力组成侦察分队,留在心腹地区配合游击队坚持阳城反扫荡作战,寻机歼敌;自己则率领主力大踏步转入外线开展反扫荡斗争。部队从横河一带出发,经过圣王坪、龙潭岭、桑林、焦坪等地向沁河以东晋城土岭一带转移,在抽水庙地区和从济源上山扫荡的日军狭路相逢。尤太忠指挥部队运用分散游击、集中歼敌一部的战术,利用深沟大山的地理优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寻机歼敌百余人;迫使敌人疲于奔命,经过20多天周旋,迫使敌军扫荡无果而终。 当年秋天,尤太忠率17团先后拔除了阳城县的长弯玲、索泉岭、董封、刘村、和沁水、翼城多个据点,晋豫边根据地不断扩大。10月日军在蚕食扫荡根据地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实行残酷的“铁滚扫荡”,10月底各路日军齐集阳城。尤太忠与黄祖华政委率领17团主力在九壑地区打退了敌军6次进攻,乘夜色从敌人包围夹缝中跳出重围,经曲高公路远走高飞。10月14日夜间,尤太忠获悉300余日军押着抢劫来的大量物资企图从邵源方向逃向河南,当即调兵遣将埋伏堵截,将物资全部截获,歼敌60余人;11月21日,在攻打占据横河镇敌人的战斗中,毙伤日伪军200余人;11月22日参与扫荡的各路日伪军纷纷退出根据地,“铁滚扫荡”宣告失败。此次反扫荡尤太忠指挥八路军17团作战42次,毙伤日伪军408人,俘敌1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夺回牛羊692只。在反扫荡过程中,尤太忠捕捉战机,指挥17团智取鏊背山,围歼了国民党马府代县长曹道良部。太岳军区《1943年秋季反扫荡总结》中指出:17团战斗的地区是日寇抉剔时间最长、手段最残酷的地区,也是尤太忠指挥群众性游击战打得最出色的地区。1955年尤太忠授少将,1998年去世,享年80岁。
王新亭 刘忠 悉心护卫邓政委 陪同转战晋豫边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在王新亭、刘忠陪同下,由八路军772团二营护送,从岳南地区到达晋豫区党委驻地阳城县暖辿村。此时正值日伪军对根据地开始五月大扫荡的初始阶段,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区党委秘书长李超在暖辿会见阳城县委书记陆达等同志,作出有关首长安全的4点指示。邓小平到达暖辿当晚,晋豫区联防司令部获悉驻阳城县城的日伪军偷袭晋豫区首脑机关的消息,立即作出反偷袭的紧急部署,为使长途跋涉的首长得到休息,未将有关情况告诉邓政委。6日凌晨从各方面获悉,日伪军正向暖辿袭来。联防区一面以大部队阻击来犯之敌,一面派出一支主力掩护邓小平和晋豫区首脑机关向析城山之巅圣王坪转移。邓小平和王新亭、聂真、晋豫一地委组织部长马纪民、阳城县委书记陆达一起登上了人迹罕至的圣王坪。圣王坪海拔1300至1650米,主峰海拔1890米,只在四面各有一个小口可供出入,因四面分析,也叫析城山。在刘忠的指挥下,八路军居高临下打退了日伪军进攻,当晚日伪军偷袭暖辿不远的吉德村。邓小平、聂真、王新亭随同部队转移至大山深处的李疙瘩峪圪堆。第二天日伪军从三面包抄过来,邓小平指挥部队以巨石作掩护,以山林做掩体,对敌人猛烈还击,终于突出山口,转至柴疙瘩、李疙瘩,又西进沁水与翼城交界处的大鹤山隐蔽。几天后重返黑龙、青龙一带(今杨柏一带)。 5月13日和27日晋豫区党委分别召开枪杆会议上河会议。枪杆会议上会议宣布了此前上级关于南进支队改为晋豫联防区的决定:刘忠兼任联防区司令员,聂真任政委,统一指挥17团、18团、决死57团;王新亭兼任政治部主任,陈康调任386旅16团团长,尤太忠接任17团团长。邓小平在会上讲话,分析了开辟晋豫区继而开辟中条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事实上枪杆会议是二度开辟晋豫边的推进会,上河会议则是开辟中条地区的再动员会。阳城县作为晋豫区的心腹地带与区党委、联防区首脑机关驻地,是敌伪军扫荡的重点。因此上河会议还未结束,日军已经集结三十五、三十六师团、独立混成旅十六旅团,在扫荡岳南根据地后,由阳城、王屋、垣曲对晋豫联防区三面合击我首脑机关。28日下午日军已经进至距离上河15华里的董封村,上河会议提前结束。邓小平和区党委、联防区司令部王新亭、刘忠率领指战员及时转移,经过黑户圪漏、白龛、向西转战煤坪、李疙瘩、沁水的东、西川。此时晋豫联防区外线部队配合腹地反扫荡作战;17团一部分散成战斗小组,配合阳城军民打击牵制敌人,一个连掩护邓小平和区党委、联防区机关突破敌人包围,越过李家河、进入大历山隐蔽。至6月15日,晋豫区军民在邓小平直接参与指挥下,反扫荡胜利结束。 大扫荡过后,区党委派晋豫联防区作战科科长薛佑钧率领772团二营四连一个排护送邓小平和王新亭、刘忠等原路返回。王新亭带领一个骑兵班到次营找到四区分委书记苏克探问敌情动向,由苏克带领熟悉当地情况的地下党员段孔成等人,连夜带领部队前往固隆探路。在确保沿途安全可行后,薛佑钧率部护送邓小平安全返回北方局驻地河北涉县。至。晋豫区并入太岳区后,晋豫联防区宣告结束。王新亭、刘忠1955年均授中将,王新亭1984年去世,享年76岁;刘忠2002年去世,享年96岁。 五虎将大闹晋豫边已经过去近80年了,五虎将军早已作古;御寇硝烟也已散去,抗日烽火渐行渐远。今天我们讲述抗战故事,就要珍惜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年代,树立远大志向,学好报国本领,锻炼强健体魄,为中华复兴多做奉献。青少年朋友们,努力啊! (责任编辑:韩玉芳) 下一篇党在延安时期如何抓学习
文章分类:
将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