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籍抗战将军李修礼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0-24 16:40作者:吴军雄来源:晋城党史网

李修礼,晋城岗河村人,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其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土里刨食仍难以养家糊口,后来祖辈们买了骡子赶脚,慢慢有了驼队,家道才逐渐盈实,开始有能力供子孙们上学了。李修礼从八岁开始,在村里上私塾,后又到犁川上小学,毕业后考入镬泽中学。恰在此时,其父亲病逝。迫于无奈,李修礼毅然返乡务农。1926年春,听人说太原有所中学招生,管吃管住,不收学费,将来还会有事可干,李修礼就约了一帮犁同学前去报考。他们步行700多里路,走了九天,才到了太原,并顺利考入。入学后才知道,这是阎锡山为培养嫡系而办的军校,对外称学兵团。校内设有军需处、副官处、军医处、书记处等。讲授课有国文、英文、算术、历史、军事等科目。此外还学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等。除了上述内容,李修礼还自学了孙子兵法、曾胡治兵语录,特别是读了近百年来外国列强的侵华史,深感悲愤和耻辱,由此他取字“维武”,其意在振武威而雪国耻。1927年秋,身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阎锡山响应北伐,分兵向河北出动,侧击奉军。校当局决定,由学兵队从各个分队身强力壮的学生,组成奋勇队,李修礼首先报名参加,被编入临时组成的步兵第一队,在一次遭遇战中,面对突发情况。李修礼迅速卧倒,对敌射击,同时喊叫其它同学卧倒。此次遭遇战学兵队伤亡惨重,事后带队的营长被枪毙,而李修礼却受到褒奖。队长齐厚之给出的评语是:“服从命令,奋勇进击,初上战场,临危不乱并能兼顾战友,具有一定的指挥能力。”这可以说是李修礼初露锋芒之时。


1929年8月,时逢阎锡山、冯玉祥联手倒蒋,中原大战爆发。李修礼此时正好从北方军校毕业,被分配到晋绥军208旅413团,任准尉见习排长(后来也成为高级军官的晋城籍将军李生达,此时却是李修礼的一名下属)。参与中原大战的三方,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是,参与战事的李修礼等学生兵却由此经受了战火的锻炼与考验,特别是在连长阵亡后,李修礼挺身而出,以排长身份继续指挥战斗,那种临危不乱、从容镇定的大将风度,恰好被巡视的团长看到,并连声叫好。战斗结束后,李修礼就升任了上尉连长。中原大战后,李修礼获得全旅比武大赛第一名,旅长陈长捷对他颇有好感,亲自出面让他担任了副营长职务。次年。他又升任旅部少校参谋。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此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经过共产党人的全力推动,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了合作抗日,共御外侮。在淞沪会战以后,第三战区行政长官阎锡山发起了以保卫太原为中心的大会战,又称太原保卫战。从此时起,李修礼作为一个热血军人,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惊心动魄的中日大决战中。他参加对日作战的战役战斗主要集中在忻口战役和晋西战场。


忻口战役是太原保卫战的一部分,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也是历时最久、交战双方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我方先后投入兵力28万余人,伤亡五万余人。日方投入兵力14万余人,伤亡两万多人。因是我国抗战初期对日本侵略者打击最重的一次战役,故与淞沪战役、徐州战役、武汉战役并称为抗战初期的四大战役。


此时,28岁的李修礼已升任阎军209旅少校营长职务。他带领自己所属的二营,参加了以下战役战斗:   


聚乐堡战斗,其对手是日酋东条英机指挥的部队。战斗打响的第一天,全营500多人就有130余人伤亡,可见战斗之激烈。短短几天中,日军对李修礼所在阵地接连进行了多次进攻,均遭到顽强狙击。恼羞成怒的日军见不能取胜,就施放了汽油弹和毒气弹,李修礼及时指挥部队撤出战斗,避免了更大伤亡。


雁门关战斗。1937年春节前后,李修礼率所部跟随209旅,前往代县设防。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日军在中国战场最精锐的部队---坂垣师团。此战二营奉命固守一处山坡。工事还未修好,敌人就已经上来了。一辆坦克在前面开路,一群日本兵弯着腰在后跟随。李修礼传令先让二连一排接战。战士王大光乘着阵地上烟雾弥漫,抱起一捆集束手榴弹滚到敌人坦克跟前,拉着导火索,然后使劲将其投到坦克履带下,只听一声巨响,敌坦克瞬间变成乌龟,而王大光也被跟上来的鬼子打死。接着敌人的炮弹又猛砸过来,并出动两架飞机狂轰滥炸。在此危急关头,二营官兵全豁出去了,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副连长郑卫新、重机枪手赵双喜相继战死,伤亡总数达40余人,此次阻击战共打了三个多钟头,直到接到命令,李修礼才组织部队撤出。


惇县保卫战。1937年10月,李修礼所在的209旅开赴惇县迎敌,二营奉命在城外部署。四日后敌人开始攻城。日军先以轰炸集群狂轰滥炸,并用重炮猛烈轰击,我方部队伤亡很大。第七天头上,李修礼奉命率领所部一个连驰援北关。当时日军涌进来很多,李修礼带领部队,钻墙洞,转墙角,与日军拼手榴弹,拼刺刀,炸死日军多人,炸掉敌机枪三挺。我方阵亡二人。伤多人。就经过激烈战斗,于天亮后撤出,经清点人数,400多人仅回来300余人,后得知敌人还在增兵,参战部队方撤离惇县,转往忻口布防。


忻口大血战,忻口为晋北通往太原的重要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年7月17日,李修礼所在的72师209旅即奉命向北,开赴忻州。李修礼带领二营来到阵地后,还未喘息,日军步兵就发起了进攻。李修礼指挥全营官兵反击。日军利用山坡死角,突入我阵地,双方展开了白刃肉搏战,通过几次战斗,肃清了两股敌人,二营也也伤亡班排长以下10余人。他们还逐渐摸清了敌人出动步兵作战的规律和敌机轰炸的规律,并在一个白昼打退了日军九次冲锋。此后的战斗日趋激烈,敌机一炸,就是五、六个小时,敌炮每天亦把我方阵地轰炸两个小时以上,并连续发射大量浓缩汽油弹,地面兵力投入也在不断增多,我方官兵们每天都在轰炸、炮击、阻击、反冲锋、白刃格斗中拼命。李修礼所在的209旅仅打了三天,就从2400人,减员到五六百人。残酷的战争使多数士兵绝了求生之念。他们都相互告知自己的籍贯、姓名、家庭成员情况,说这一仗我死了,你务必留下来,务必给我家中捎个信,告知我是在忻州打日本死的,我不是孬种,更不是逃兵,是堂堂正正的中国军人。看到这些情景,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鉴于部队伤亡严重,不少建制名存实亡,李修礼的直接上级、团长张国华决定:将本团官兵缩编为一个营(实际只有两个连),另组一个奋勇队,实际上就是敢死队,指定李修礼为队长。原定50人,李修礼只要了30人,明显也是一副不要命的架势。李修礼负责奋勇队后,有两件事让人印象深刻:一次是10月21日左右,左翼王鸿儒432团受到日军连续猛攻,阵地被撕开一个口子。团长命令奋勇队紧急增援,李修礼带领奋勇队,携10余挺手提机枪,高喊杀声向敌人背后打去,左翼部队也及时策应支援,连续激战约一个多小时,奋勇队折损十余人,终将阵地夺回。另一件事是,经前次战斗后,我正面部队明显感到日军换了打法,地面对我攻击减少,敌机轰炸却从不间断,敌炮轰击也不见少,而敌人的阵地却每天向前推进。发现这一情况,奋勇队按照团长命令,组成一支10人小分队,由李修礼带领,半夜潜入敌阵中探查情况。经侦查,发现敌人正在此开拓隧洞,洞口方向正是我前沿阵地。此日入夜,我方炮兵根据奋勇队侦查的情况,对敌阵进行了破坏性攻击,使敌阵地变成一片火海,从而粉碎了日军企图。此役后,李修礼晋升为416少校团副团长。


石岭关前打阻击。11月2日晚9时左右,416团接到撤退命令,李修礼立即通知收拾东西,集合全团仅剩的210人进行转移。次日上午12点,部队去往石岭关时,一路上都有日军飞机轰炸扫射,人畜死尸遮蔽道路,到达石岭关前阻塞更甚,而且地面日军大部队正在迫近。李修礼心急如焚,毅然命令部队向后转,迎着敌人上。他们200人守在那里,直到下午四时才在射界内发现敌人,枪声一响,敌人不知虚实,停了下来。双方对峙到天黑,李修礼料定敌人不敢贸然进攻,敌机夜间也不会出动,于是带领部队果断撤出战斗,安然通过了石岭关。


就这样,李修礼在忻口战役中,带领416团残余官兵,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死之心,坚持血战17个昼夜,再加上在大同聚乐堡、代县雁门关、阳明堡、惇县等地与日军的血战,总计达55天。年底,他因战功卓著晋升为416团中校副团长。


在晋西战场上,李修礼与所属部队参与了以下战役战斗:


收复晋西各县。1938年1月1日,大批日军由临汾进犯晋西,李修礼所在的208旅416团奉命在襄陵盘道一带阻击敌人。结果日军一个联队的先头部队进入我方伏击圈,被69军两个旅拦头、卡腰、截尾,冷不防痛打一顿,416团则死命卡住后路不让其脱逃。经浴血奋战,这股日军几近被全歼。此后,从1938年2月中旬开始,416团参加了收复隰县、吉县、乡宁、蒲县的战斗,同年春夏,416团还在乡吉路制高点三堠镇与日军打了三昼夜,给日军以重大杀伤。


隰县均庄之战。1938年2月,416团在城东30华里的上、下均庄,阻击日军近三天。同年三月,日军继续进攻隰县,416团于石口镇一带阻击,激战数日,战事不利,被迫退入县东山区。


收复乡宁县城。1938年四月上旬,日军攻陷乡宁,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61军军长陈长捷命令69师四个团夺回乡宁。经过集体研究,制定出“诱敌出城,野战歼敌”方案。根据此方案,先派出十余人小部队摸入城内投了几颗手榴弹,然后夺门而出。此举果然激怒了日军,瞬间大开城门,几乎倾巢出动,对我追击,还调了飞机助战。我方成功诱敌深入后,不再退却,而是利用地形对敌打击,一部分部队绕到敌后专攻敌之侧翼。经过三昼夜激战,日军终于彻底崩溃,狼狈逃入城内,并于次日拂晓弃城而逃,乡宁重新被我控制。


蒲县曹村迎敌。1938年12月下旬,李修礼所在的416团在蒲县曹村一带占领阵地,迎战自临汾西犯日军。此役打死打伤日军300多人。


夜袭圪台头。1939年农历8月,日军占领了山西蒲县,又进一步进犯乡宁,并沿乡宁东部,控制了战略要地圪台头。晋军61军军长陈长捷召集团以上军官会议,部署歼击来犯之敌。并将夺取圪台头高地作为关键。李修礼自报奋勇,带一个连承担攻击圪台庙的任务,得到陈长捷批准。李修礼亲自带一个连,沿北山丛莽潜行,并安排一个营在后策应。七连长带人将敌铁丝网扒开一个口子,一个排的兵力钻了进去。李修礼见时机成熟,朝天连发三枪,几乎就在同时,我方几门迫击炮在敌工事上开了花,敌人从梦里惊醒,沿着交通壕想上炮楼反击,遭到我方机关枪猛烈扫射。第七连战士炸开铁丝网,枪上刺刀一拥而上,迅速占领了山顶阵地,守敌百余人被歼。天亮后,余敌纷纷东撤,被我其他部队歼击于圪台头。


断山岭全歼日军辎重。1939年秋,日军骑兵一小队、步兵两中队,掩护作战物资300余驮,经乡宁断山岭向汾城行进。接报后,李修礼当即带全团堵截。经40分钟战斗,该敌300余人几乎被全歼,尽夺其作战物资,我方仅伤亡20余人。


鹤坡恶战。1940年6月,日伪军三四千人,向乡宁、吉县发动第五次进攻,妄图破坏我夏收。在乡宁腰里村防守的416团在李修礼率领下,于鹤坡与敌敌激战两昼夜,击溃敌十数次冲锋。经过四昼夜战斗,日军第五次进攻乡宁、吉县以遭受惨重损失而告终。


血洒同蒲路。1941年元月一号,李修礼升任整编68师少将师长,但他身上的担子一点也不轻松。鉴于日军占领了同蒲铁路,对我威胁甚大,李修礼率部多次对日军铁路进行破坏。他派便衣队深入日军车站侦查情况,相机予以袭扰或歼灭;组织破路队,拆枕木、拔道钉、扒路基、割电线;晚上利用骑兵,对日军袭扰打击。其间有的干得很巧妙,如根据内线情报,于夜间远程奔袭日军辎重火车站,歼灭敌伪200余人。还根据游击队情报,数次成功炸毁敌人辎重火车,等等。


新绛六村战役。1942年11月,李修礼率晋军整编68师驻防晋西南新绛县北部,奉命为二战区押运军粮,期间屡次遭到日军阻截,尤以12月18日为甚。当时,日军大批人马从南部扑来。李修礼接报后,集中两个团阻敌。将冲进北杜坞、西庄的日军全部歼灭。接下来,两团马不停蹄,包围了南杜坞、北行庄、南行庄、北庄镇四个村子。整个夜晚,枪炮打得像开了锅,手榴弹爆炸声不绝于耳。晋军官兵内外合力,一个村一个村的攻击解围。日军在南行庄的开阔地,遭到我炮兵与穿插部队的狂扫。激战通宵,余敌逃往东南。此战日军至少伤亡500人以上。第二战区接到战报,特意派来一个戏班子,搭台唱了三天大戏以示庆贺。


与空中强盗相搏。在八年抗战的几十处战场上,李修礼无数次目睹了日本军用飞机的嚣张跋扈,其中有数次几乎被敌机射杀。一次他去师部开会,返回时与一名军医主任相随。岂料天空突然飞来一架敌机,朝着他们俯冲下来,并打出一连串机关炮。李修礼当机立断,调转马头迎着敌机跑去,在机马交错的一瞬间,敌弹落空了,如是者四次,敌机无奈而去。从与日机的周旋中,李修礼总结出一些规律,如在白天行军时强调部队的隐蔽伪装,防守时尽量把工事构筑坚固,战况紧急时,不以密集兵力对敌,战时不得轻易暴露目标。敌机低飞时,可抓住时机对敌机猛烈射击,等等。他的部队在抗战时就击落过两架日机。


遭遇温癀魔症。1942年冬至次年春,李修礼率军在新绛至汾城一带布防。日军为阻晋军,大肆建碉堡,挖“惠民壕”。在此期间,我方部队中突然爆发了瘟疫,半月内多数官兵病倒。一向体健的李修礼也病得爬不起来了。晋军沿山一线摆开的12个师,猛然间死了2000多人。在那个年代,谁也不会想到这是细菌战。后来才知道,那是日军暗中派飞机,在吕梁山与晋南交界处撒下的病毒所致,这是日本侵略者欠下的又一笔血债。     


作为一个旧军人,李修礼在抗战时期的表现,无疑是完美的,令人钦佩的。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他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一个爱国军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要消灭一切敌人、决不被敌人所吓倒的大无畏精神。


1943年起,李修礼被无辜剥夺兵权两年多。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为窃取胜利果实,抢先派史泽波所部军队到长治接受日军投降,目的是抢占地盘,并任命李修礼为协助史泽波的第二长官。李修礼内心对进攻上党此强烈不满,但又无法违抗,结果在上党战役中,其部队大部被歼。李修礼经过反复考虑,最后痛下决心,向八路军投诚。此后他在解放军军官教导团接受改造一年多,每天学习共产党的政治和政策,思想有了根本性转变。为了粉碎阎锡山的谣言,并为解放太原做准备,党组织又将他派回太原。李修礼回到太原后,曾策划了一场兵变,因阎锡山防守严密而流产。1948年2月,凡是上党战役中被俘过的军官都被送往南京。国民党中央南迁时,李修礼等又以国防部部员身份,派往县绥靖公署服务。1949年12月,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第七兵团司令裴昌会与贺龙、胡耀邦等联系,准备在德阳孝泉镇起义。并让李修礼随同起义。李修礼顿感喜从天降,毫不犹豫投入到起义队伍中。1950年四月,李修礼参加了起义部队高级军官研究班学习(后改归西南军区领导)。1952年7月,高研班的大部分学员被西南军区公开宣布为得到了改造,集体资遣返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西南军区还专门派了一名干事,将李修礼一家送到家乡岗河村,并与当地政府联系,做了妥善安置。李修礼回到老家后,可以说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乡亲们送来了米面杂粮,他都一一退还,自己痛下决心要自食其力。村里给了12亩地,他和老伴就像农民那样,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忙活,完全把自己融于普通劳动者之中。


建国初期,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许多单位都缺少有文化的人。一次,有人告诉李修礼,县里正招收老师,让他们去考一考。李修礼与妻子动心了,他们渴望能以自己的知识为新社会服务。于是两人都去参加报考。考试结果公布后,夫妻二人双双被录取为小学教师。


1979年4月26日凌晨,李修礼不幸因病逝世,终年70周   岁。县统战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对他的一生给与了高度评价。2005年8月,国家举行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给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老游击队员、地下工作者等参加过抗战的中共人员,还有国民党抗战将领,颁发纪念章和慰问金,李修礼也获此殊荣。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