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太行山上,红色火种永不熄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1-21 20:29来源:长治市新闻网 寒冬下的武乡大地深沉厚重,犹如那段红色的革命记忆,历经岁月沧桑,弥足珍贵。在这片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的热土上,传承着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激励后人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1939 年7月15日,八路军总部进驻武乡县砖壁村,随后转战砖壁、王家峪,指挥八路军反击日军围攻、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曾任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主任的郝雪廷介绍,“事实上,早在1937 年11 月,八路军就曾在武乡短暂停留,并将红色火种留在太行山上。” 1937年11月,八路军总部从五台县向临汾一带转移,途经我市武乡县东村、沁县开村和沁源县官军村、中峪店。“虽然只有短短四天时间,但是八路军一路走一路宣传抗战理念,将红色火种播撒在百姓心中。”郝雪廷说,“八路军第一次到武乡时,西北战地服务团也一同来到这里。当时服务团的工作类似于文工团,该团团长就是著名作家丁玲,他们共同彩排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抗日救国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当地群众的抗日热情。” 武乡当时新组建游击队的队长魏名扬曾经回忆,八路军在武乡停留的那晚,县城广场上挤满了前来观看表演的群众。“当时年轻的战士们唱歌、跳舞、说快板,向当地百姓宣传八路军的抗战政策。”郝雪廷记忆中,魏名扬回忆那段过往时,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取得巨大胜利,老百姓都传八路军有‘三头六臂’,能打败日本侵略者,除了看节目,大家都想挤着去看看八路军的样子。” “八路军第一次到武乡时,朱德总司令就站在段村镇(现丰州镇)大广场的舞台上,号召广大群众坚定信心,投身抗战。播种抗日火种,宣传救国思想,是我党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提及八路军进太行的那段历史,郝雪廷说,“八路军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回答了‘为什么要抗日’的问题,极大地凝聚了百姓抗日的力量。” 1938年2月,日军侵略临汾,阎锡山带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往吕梁山上的吉县,八路军决定向东前进开赴太行山区,与日军在一线正面交锋。3 月24 日,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在沁县小东岭召开了著名的东路军将领会议,来自国共两党的各路将领汇聚在太行、太岳之间的小山村里。朱德总司令在讲话中指出:唯有团结一致,共同抗日,胜利才有希望;要搞好军民关系,获得百姓支持,才能取得最终胜利;要夺取抗战胜利,必须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 1938年4月初,日军对晋东南展开九路围攻,企图消灭八路军总部和129 师主力。我军采用游击战术,地方党组织同时组织百姓参战支前,进行各种战勤服务,有力地支援了八路军。16日,八路军在武乡县长乐村采取急袭伏击日军,发起猛烈攻击,随即冲入敌群展开肉搏。此战,共歼灭日军2200 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对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晋冀豫根据地基本形成。 1940年4月19日,朱德总司令离开武乡王家峪总部,于5 月26 日回到延安。1940 年8 月,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在武乡砖壁总部指挥八路军进行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1940年11月9日,八路军总部进驻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武军寺、麻田一带,直到1945 年9 月抗战胜利。 抗战期间,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领八路军总部辗转陕、晋、冀3 省35 个县市,先后驻扎过82 个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驰骋华北战场的八路雄师,浴血鏖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巍巍太行山上,八路军浴血奋战,用生命、鲜血和钢铁般的斗志同侵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而战斗的胜利离不开广大百姓的拥护与支持,共产党人在极其艰难、复杂、曲折、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坚持不懈传播党的思想、理念、方针和政策,极大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同时凝聚了百姓对党和八路军的拥护和爱戴之情,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太行精神。 回顾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将红色火种播撒在太行山上。迈入新时代,太行儿女将继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争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龙亚琼)
文章分类:
地市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