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 造福后代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3-14 09:53作者:郑振虎来源:晋城党史网

槲木岭是以山岭上只零星地生长着些许槲木而得名,三十多年前,它还是一座除一些槲树灌木外,再没有其它树木的不毛之地。是一群离退休老干部怀着“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的心情,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愚公移山的毅力改造了它,让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说起槲木岭上的植树造林,还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哩。那是春节前夕,时任陵川县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带领大家山上植树造林、现已93岁高领的秦喜根老人讲给我听的。


晋城党史网喜迎建党100周年征文.jpg


那是在,1991年春节过后的一次陵川县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大会上,讨论离退休干部如何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贡献的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言非常热烈。经过认真的讨论研究,最后党支部决定,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一些永远的纪念,倡导县城一百多名离退休老干部,绿化荒山,造福后人。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当年就在清明节前后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期里,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县城140余名离退休干部,手拿铁锹,身背水壶,带着干粮,登上后川村北的槲木岭,开始了为后代播种绿色的希望……


这些老干部中,有为解放陵川,解放全中国浴血奋战,挂过花,流过血的老战士、老英雄;有从县委县政府各机关退下来曾为改变陵川面貌运筹帷幄的老干部、老领导;有当年为绿化陵川第一山时吃过苦、流过汗的青年突击队;有从教数十载,已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


俗话说,“好汉不减当年勇”,这些离退休老干部都是英雄好汉。他们拿出了当年与敌人争夺山头的勇气和干劲,立下誓言:每年绿化一座山头,奋战五年,绿化五座山头。决心在自己非常有限的生命里再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体弱多病的县级老领导刘来保(原县长)、郭同山、毕九海等植树来了;和根全(原县委副书记)因公到晋城出差,但他顾不得旅途的劳累,及时赶到了山上;八十二岁的刘成礼不甘落后,不顾家人的劝阻,加入了植树队伍;李小春、薛保凤夫妇倆也相互搀扶着山上来了。


陵川县百余名离退休干部自发组织,植树造林的消息飞出太行山,传到省里。省林业厅、市林业局来人,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说这是绿化祖国,造福后代的大事,是利国利民利人的好事,一定要好好干,做好、做实,做到底。并且还为他们专门拍了片、录了像,鼓舞了大家的志气和斗志。老同志们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本来规定8点集中,结果许多老同志7点半就早早地上了山。


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扬无私奉献、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天坚持植树造林的举动,感动了上级领导,也感动了县级机关和人民群众。县林业局将2万余株优质油松树苗及时运到了山上;粮食局免费给老干部送来了面包、饮料;后川村则送来滚烫的绿豆米汤。那情景,就好像当年抗战时期,老百姓积极支援前方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位曾经的老战士感慨地说:我们只要替大伙办点好事,为人民造福,人们总是会积极支持的。


1991年——1995年,历时5年,2万余株油松树苗,载满了槲木岭的山山岭岭,完成了老干部们的夙愿。但是,谁都知道,“三分栽,七分管”才能保证树苗成活,才能保证绿树成荫的道理。那么,由谁来管护呢?当时六十出头、刚离休不久、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的秦喜根,自告奋勇,担当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如果管护不好,百余名老干部五年来的心血就会白流,老同志们植树造林,造福后人的心愿就要落空。于是,他自己鞭策自己,几乎每天都要上山巡查、监督、看管,使得槲木岭周边村的老百姓都认识了这位老人。他知道,幼小的树苗,最怕牛羊的啃吃,也怕火灾发生。禁止牛羊上山放牧、防止火灾发生,是最好的防护措施。所以,他和后川村村委会一起讨论研究禁止牛羊上山放牧和护林防火的禁令,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动员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树苗。而且,他还不辞辛苦,亲自跑遍了南川、后川、郭家川等槲木岭周边村所有的养羊、养牛户。给他们讲道理,做说服动员工作,要求他们遵守禁令,为保护好幼小树苗做贡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秦喜根老人积极上山巡查、监督、看管的努力;通过写禁令、插禁牌、总动员等有效措施的作用。在县委县政府和当地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幼小的树苗保住了,且长势很好,所以,才有了上面那张郁郁葱葱、树木成林的照片。百余名离退休干部的植树造林,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几座青山,几片绿荫,还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更加深刻的东西……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