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半”字故事中汲取红色力量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4-20 16:51作者:王晋临来源:晋城党史网 “欲知大道,心先为史”。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和市政协委员,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知认同我们党的一百年,为什么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为什么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的一百年,为什么是用勇气、智慧、力量和无数先烈的鲜血生命写就的一百年,我从学党史、悟思想中找到了答案。 一、在红色传奇故事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从3月份开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首先开始学习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一是富有代表性,二是体现原创性,三是突出指导性,四是彰显鲜活性,为深入学习和掌握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到《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一文时,感触颇深。这是2016年1月5日习近平主席视察13集团军军史馆时讲到:我对长征途中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半截皮带”的故事,感触很深。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裁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学习到《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一文更是直击人心。这是2020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彬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到: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读到《半截皮带》的故事和《半条被子》的故事,两个都带“半”,而从中折射出我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回望过去,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和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二、在学史崇德中赓续党的精神血脉 什么是共产党人必须坚守的“公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共产党人必须崇尚的基本公德。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持续奋斗。大革命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数年背着金条一路乞讨寻找党组织,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成为腰缠万贯的“乞丐”。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党的历史上,有许多这样催人泪下的故事,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涌现出无数时代先锋、民族脊梁、道德模范。他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熔铸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熠熠闪耀的革命精神。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展现了崇高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范,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毛主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讲到:“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会自动保质保鲜,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不会随着党龄和职务升迁而自然提高。这如同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党员干部需要经常用先烈的崇高道德滋养初心,引领使命,从党的非凡历史中寻找道德坐标,坚定初心使命,把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转化为新时代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的原动力。 三、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擦亮立德树人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红色基因根植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晋城大地泥土中,赓续于一代代不懈奋斗的太行儿女事业中。晋城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今年初,山西省文物局公布的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其中我市有48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入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是以“五老”为主体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和亲情五大优势,组织“五老”用好今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大契机,讲好党的百年故事,用晋城丰富的红色资源,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持续深入推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具体为寻访红色遗址、听革命前辈讲遗址背后的故事;拜访英模专家,听英雄模范专家讲奋斗创业故事。从沁水南阳村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旧址到陵川义汉村解放军后方基地军工部十分厂遗址,从高平市马村镇赵輖烈士纪念馆到泽州县南岭镇“土岭事变”的土坯房子,从城区白马寺山长江支队纪念林到邓小平曾战斗过的中条山里的枪杆村,一处处“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成为全市万名五老引领青少年“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红色教育基地。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心中的话儿献给党”第二届全省百县千校万人正书大展活动,组织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目前,市关工委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11个部门组织百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红色遗址,为青少年讲党史宣讲活动正在全市大中小学校全面推开。讲好共产党人的故事、讲好晋城故事、讲好红色遗址的故事,在广大青少年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引导下一代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坚韧不拔葆本色,自强不息谋复兴。(作者单位:晋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务中心副调研员) (责任编辑:崔利民)
文章分类:
征文选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