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关工委以党史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各项工作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6-13 21:56作者:原修土来源:晋城党史网

在党史宣传教育活动中,阳城县关工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发挥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自身优势和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百年奋斗史教育青少年,把红色基因传承给下一代,以党史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各项工作。


一、缅怀革命先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党史教育活动


去年初,阳城县新一届关工委领导班子上任以后,积极开展寻访红色遗址,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建设,经过各级关工委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使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规模、上档次,开展教育质量的质量得到提升。经过检查验收,先后对两批已达标的20个基地授予“传承红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教育基地”铜牌。今年清明时前后,阳城县各级关工委组织城乡中小学生,先后到相关红色教育基地,以多种形式,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五老”代表刘管锁、王建华、郭高亮等人现场讲述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城乡中小学生五万余人(次),先后在阳城县烈士陵园、町店战斗纪念园、润城烈士陵园、南井沟刘斌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缅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岀贡献的革命先辈,使参加活动的青少年接受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


二、组织五老党史教育宣讲团,走进校园进行宣讲。


今年阳城县关工委根据中央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把党史学习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去抓。他们在抓好自身学习教育、学懂弄通、不断深化的同时,把为靑少年讲红色故事,持续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党史学习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面对的主体是学校,主要对象是未成年人。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今年4月7日上午,阳城县委宣传部、阳城县关工委,组建了由11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参加的“五老”党史宣讲团。后来又经过集体备课,进行试讲。阳城县委宣传部、阳城县关工委为这些参加宣讲的“五老”同志发放五老党史宣讲员聘书和宣讲证。


参加“五老”党史教育宣讲团的“五老”人员中,年龄最大的81岁,平均年龄75岁。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王宽元,是一名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他说:“要想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教育好青少年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虽说他已是八十一岁的耄耋老人,但他为弘扬红色基因,总是尽心尽力。这次他不仅参加了党史宣讲团,而且自己带了一个组,亲自登台宣讲。他以《伟人小事见精神》为题,向青少年讲述自己在8341部队某部担任政委时在中央首长身边工作的经历。讲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艰苦朴素的感人事迹。他把党的声音、社会正能量通过宣讲传递给更多的人。


为了做好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工作,几年前退休干部陈吉锁办起毛主席像章收藏馆,郭馨年老人,收集整理作业历史资料,自筹资金建起“抗战记忆--阳城东南根据地展览馆”,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接受宣讲任务以后,为了让宣讲更生动、更贴近生活,他们搜集历史资料,吃透历史故事精髓,脱稿演讲。在学校、乡村、企业、社区都有他们的粉丝,使他们成为阳城党史教育的“网红”。在县处级岗位退下来的退休干部李锁江深情讲解太行山上的焦裕禄--孙文龙的故事;并和退休教师宋正轩一道创办了阳城早期共产党员王春革命事迹展览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老教师宋正轩除深入基层参加宣讲外,还在阳城县新华书店举办专场讲座,深情讲述阳城早期第一位共产党员王春革命故事。退休干部刘管锁作为烈士亲人,讲述了他叔父刘斌一家三代九军人,三名烈士六英模,满门忠烈,堪称当代杨家将,英雄事迹,催人泪下。除了县里的宣讲团以外,各基层关工委也组织五老积极参加党史宣讲活动,持续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比如,町店镇关工委组织五老宣讲员张轩旺、郭高亮等同志,深入町店中心学校、义城完小进行宣讲,对青少年进行党史学习教育。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栗红连,从上世纪末以来30年的时间里,带领团队深入山庄窝铺、敬老院为老人、残疾人免费为全县孤寡老人理发约11万6千多人次,阳城全县335个村,几乎全部走遍,行程11万多公里;免费带出徒弟140多个,其中残疾徒弟就有38个。她以自己的行动传递了爱的力量,见证了伟大的劳动精神,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五老”志愿


“五老”党史宣讲团深入全县各乡镇、中小学、机关、厂矿,活跃在濩泽大地,不断把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传统注入广大青少年的血脉,融入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之中。这支五老宣讲队伍正以自己的行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学党史,守初心的信仰。截止目前,全县“五老”志愿者已给未成年人上党史课120场,受教育人数达11.8万人次。


三、编写红色故事,传承阳城精神。阳城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八路军总部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腹地。解放战争时期,阳城成为太岳解放区的中心,是太岳军区部队出击晋南、豫北的大本营和陈谢大军逐鹿中原的战略后方之一。阳城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上,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阳城先后作为晋豫区、太岳区的指挥中心。朱德、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徐向前、李先念、薄一波、罗瑞卿、滕代远、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运筹革命方略,开展革命活动,并实地指导地方党和人民的革命斗争。朱瑞、杨秀峰、唐天际、聂真、尤太忠等党、政、军领导人也曾在这里与阳城人民鱼水相依,休戚与共。在他们的直接领导下,阳城地方党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带领全县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凯歌。为了进一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培塑时代新人活动,城县关工委年初提出了今年要做好五件事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其中有一件就是编写一本阳城红色故事,广大“五老”同志积极行动,81岁的退休教师王满仓,听说了这件事,来到县关工委,主动承担了编写书稿的任务,数月来,经过查资料,做调查,写出来20多万字的书稿,分为上下两编,上编50篇,记述阳城人民在抗战时期的斗争故事,下编50篇,记述了当时战斗在阳城大地的英雄人物。现在书稿正在校对中。这本故事准备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出版,将发至各中小学,作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本重要教材。


由于阳城县关工委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注重加强党史国史基地建设,注重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工作,注重坚持进行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阳城县已经连续四年实现未成年人零犯罪,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一流的成绩。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