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临 | 从常住人口的增减谈我市发展实体经济的紧迫性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6-28 16:39来源:晋城党史网 ——晋城市县处级领导干部赴“江浙沪”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学习体会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所在。在建党百年之际、“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从6月6日至11日,市委组织晋城市县处级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二期)赴江浙沪学习,我与部分市直单位及市属企业80余名同志一道赴苏州学习考察。在短短的4天紧张学习和调研中,位居长三角核心位置苏州市的营商环境、管理体制、硬核举措、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等,在我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一路上所见所闻、所听所学、所思所想、所感所获,又使我产生了久久的思考。 一、从苏州与晋城数据的对比谈发展实体经济的紧迫性 苏州市和晋城市都分别位于江苏省和山西省的东南部。从横向比较,同为地级市,拿2020年主要经济数比较,苏州市GDP为20170.5亿元,晋城GDP则为1425.7亿元;拿人均GDP比较:苏州GDP为18.76万元,晋城是6.06万元;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较:苏州是2300亿元,晋城是145.3亿元。再从人口增长变化看:刚刚结束的第七次口普查:苏州常住人口为1275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增加229万人,增长21.88%;而晋城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219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减少8.4万多人,减少3.71%。再从纵向比较,另一组数据看晋城:2021年晋城中考报名人数为22152人,与2012年人数最多时相比,减少了15370人,降幅达到了40.96%;再从高考看,2021年晋城高考报名人数为16142人,与2014年人数最多时期相比,减少了8713人,降幅达到了35.06%。人口动向揭示着城市发展潜力,面对长三角、大湾区、环渤海、中原等8大经济圈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虹吸”效应快速显现,我们与之的差距正在拉大。2020年全国GDP排名中,苏州排名第3、也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地级市,而我们晋城排名第180名。人口与经济密切相关,为什么晋城人口会外流?为什么晋城人口呈下降趋势?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出了问题。吸引人、留住人、有了人,城市才有坚实的基础。劳动力人口规模较大,人口素质加快提升,为苏州通过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力提升,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今日苏州的发展局面,是建立在政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高度重视实体企业发展基础之上的。而我们晋城长期形成“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好的经济、没有好的产业,大家何以为业?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怎么能留得住人? 二、保持解放思想的战略定力,把转型发展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市在推进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主要经济指标挤进全省第一方阵靠前水平。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新兴产业集群转型格局基本形成。通过这次苏州学习培训,今后,我们需要胸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格局,保持“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嗅觉,踏准“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发展节拍,充分发挥晋城在能源、产业、康养、教育、文化、生态六大比较优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翻烧饼,久久为功。 各级领导干部同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提升谋篇布局的决策力;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增强改革开放的执行力;要有“功成贵乎于诚”的操守,提高干事创业的公信力,对标一流,敢想敢干,勇于争先,才能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三、坚持正确战略选择,让实体经济成为晋城发展的根基 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硬道理。苏州实体经济的发展就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当前,我市经济正在转型升级,能否实现关键一跃,就看实体经济发展得如何。转型必然伴随着阵痛,困难阻碍在所难免,唯有坚持正确战略选择,坚定迈过必过之坎,才能阔步走向更健康的发展阶段。我们只有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量,才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总之,实体经济发展了,晋城的各项事业就发展了,社会就稳固了。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上德若谷,不弃不休。”通过这次苏州短暂的培训,我从中初步认识到了晋城的短板和不足。对晋城当前发展而言,无论从发展结构、发展质量,还是从发展机遇、发展优势,我们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以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重点,以构建一流营商环境为抓手,以转型项目为核心支撑。各级领导干部要常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追求,常持“笨鸟先飞,不甘落后”的进取意识,常存“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常兴“力戒空谈,马上就办”的务实作风,常怀“心系基层,亲民爱民”的真挚情感,抓招商引资不放松,不断朝着“小企业普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高精尖企业翻天覆地”的目标迈进,不断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的转变,不断推动经济在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作者单位:晋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务中心 ) (责任编辑:崔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