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第一个党员——郭希宗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7-31 15:44作者:秦宝龙来源:晋城党史网

郭希宗是陵川第一个共产党员。虽然他很早就被臭名昭著的反动区长、日伪汉奸郭成印杀害(时年仅40岁),但其为党的事业、为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每一个陵川人永远纪念。


早年投身革命


郭希宗是我县附城镇山后村人,1903年出生,小名郭四肉。其父名叫郭聚孩,是一个比较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当郭希宗出生后,其父在毛古掌开办了一个炼铁小土炉和一个小煤窑,家庭比较殷实。郭希宗在家排行老大,共有兄妹五人,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因其天资聪慧,父亲就送其早早进入学堂读书。此后的1919年至1923年,他在附城高小(即凤山小学)学习,之后于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晋城获泽中学。


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1924年秋,中共太原支部成立,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在全省迅速传播。在这个大前提下,1926年4月,在太原省立一中读书的晋城籍共产党员陈立志,根据中共太原执委的指示,在晋城获泽中学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并于当年5月成立中共晋城获泽中学党支部。由于郭希宗学业优秀、思想进步、积极靠近党组织,自愿接受党的教育,参加党的活动,遂于当年被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了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奋斗的新征程。


1927年1月,中共晋城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晋城执委)为了开辟陵川工作,派郭希宗返回家乡,在附城镇山后村任小学教员,以此作掩护秘密开展党的活动。时国共两党合作,共谋北伐,正节节取得胜利,山西阎锡山对国共两党的合作及北伐取观望态度。在此情况下,为便于工作,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晋城党组织中的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跨党加入国民党,对外一般以国民党的面目出现。郭希宗返乡后,利用合法身份,宣传国共两党主张,在附城、夺火、凤凰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向他们灌输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领导农民开展反封建压迫、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斗争,并号召广大群众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军阀。郭希宗每每利用庙会、元霄节、纪念“双十”等群众集会之机,登台演讲。其“我是农民协会,农民协会的代表就是我,我代表农民协会讲几句话”“土豪劣绅、军阀敢欺压咱们农民,咱们农民就打倒他!”的演讲在群众中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也使反动的土豪劣绅和汉奸走狗深感后怕。


1927年4 月,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国共两党关系破裂。6 月,统治山西的阎锡山扯起青天白日旗,投靠蒋介石,公开“清党”反共。7月,阎锡山在《山西日报》头版对中共晋城执委几名主要领导人点名通缉,国民党晋城县政府派出军警四出搜查,迫使中共晋城执委负责人四出逃匿,中共晋城执委遭到破坏。10月,中共山西临时省委指派秘密隐身下来的中共晋城执委组织负责人时逸之到高平、陵川、屯留、阳城、长治等地了解党组织被破坏的情况。时逸之到陵川后,与郭希宗进行了联系。12 月,中共晋城特别委员会(简称中共晋城特委)成立。特委成立后,先后派人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四县党组织和党员取得了联系,并在晋城城内马王庙北边的一个杂货铺设立了联系点。


1928年 4月,因省委通讯机关被破坏,中共晋城特委书记时逸之给省委写的一封书面汇报材料落人敌手。不久,特委机关遭国民党破坏,特委领导时逸之、张茂甫、田运财、翟玉山被捕。郭希宗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


失联后仍然积极为党工作,后被残忍杀害


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郭希宗,虽然势单力孤,但其在隐蔽状态下,仍然积极为党工作。尽管仅有的资料还不能证明他是否得到了特别的提示和具体承担了什么具体的任务,但人们耳熟能详的是阎锡山“清党”之后,他仍然暗中鼓励农民与土豪劣绅作有益的斗争,还时不时“外出”。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依然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号召广大群众反抗压迫,反抗日本侵略者。当时,本村人受邻村秦庄村牺盟会活跃的影响,有十余人加入了牺盟会。在这一时期,郭希宗和自己的两个弟弟都以牺盟会会员的身份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至1938年6月,郭希宗参加主张公道团,并任主张公道团陵川县第三区(平城区)区长。在此期间,郭希宗以其卓越的工作能力赢得了组织的充分肯定。1938年4月“陵川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的活动日益猖獗。国共斗争更加尖锐。期间,有一次,当八路军一支部队从附城镇山后村路过时,郭希宗和其大兄弟郭希珍牵头,通过向土豪劣绅摊派的方式为八路军筹粮十八担。显然,这次筹粮,引起了日伪汉奸和反动土豪劣绅的极大仇恨。之后,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反动区长、日伪汉奸郭成印纠集反动势力,逼迫郭希珍、郭希宗全额退赔所筹粮食。当时,郭希宗恰巧外出办事不在村里,他们就把其弟郭希珍五花大绑头朝下反吊在村公所整整一个晚上,并严刑拷打,逼其供认郭希宗共产党员身份和退赔粮食。但由于当时郭希宗是秘密身份,家里人也确实不知,所以汉奸郭成印也只能在郭希珍退赔所筹十八担粮食之后暂且不了了之,但其想借机除去郭希宗的想法时刻萦绕在他心头。此后三五年间,郭成印几次想加害郭希宗,都被他机智避开和脱离危险。


1942年11月,国民党军统局晋东南站在陵川第三次策动开展了清洗运动。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张怀义在二十七军特务工作处处长唐炎峰直接指挥下,亲自领导部署,向国民党陵川县各区党部派出了清剿指挥负责人,同时调动各乡村农会、三青团组织和国民党区分部等所有力量,到处密布岗哨,严禁行人来往。二十七军在宋家坡、城关镇小召村自然村、冶南两村设立了集中营。二十七军特务处在县城北关设立了政治犯拘留所。全县抗日干部、群众、烈士家属,被以“奸匪”“通匪”等罪名刀砍枪杀100余人,逮捕、关押、受罚者达1000余人。这一期间,郭希宗小心谨慎,深居浅出,在白色恐怖当中与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巧妙周旋,暗中动员群众积极抗日。1943年春,陵川全面沦陷,日伪势力更加不可一世,反动区长、日伪汉奸郭成印加紧了伺机陷害郭希宗的步伐。


汉奸郭成印也是附城镇山后村人,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事变发生后,陵川牺盟会同党政军团主动撤出陵川,国民党县政府就委任其为三区(附城区)的区长。他倚仗着对这一片儿熟悉,充当了伪政府和国民党剿共的急先锋。每天领着剿共大队或自己招纳的区警,走东村、进西村抓所谓“共党”、牺盟、家属、村干部,手上沾满了人民的鲜血。陵川沦陷后,他又转身投靠了日本人。靠着日本人重新统治和为害附城人民。


据《附城村志》记载,日伪时期,我党附城区政委、负责南马编村工作的苏文学和村警冯先发,被国民党南马村干事长钱纪昌发现并抓捕,押回附城伪区公所。伪区长郭成印先将冯先发活活砍死,而收买利用苏文学不成,又将其割鼻割耳,致死后将其扔进十几丈深的煤窑井筒中。


1943年8月,伪区长郭成印先后杀害了城东编村村长郭十成、双泉编村村长冯喜德、北马编村村长王发印及路宪文的堂兄路宝文等。


某日,郭成印的突击队长、刽子手王昌海押着四个八路军战士和一个群众,五花大绑从街上走过。这些战士遍体鳞伤,满脸血迹,但个个昂首挺胸,毫无惧色。敌人把他们押到东街外老七亩地南头,王昌海用日本东洋刀将四名战士一一砍死。那位群众也被王昌海用刀背在脖颈上连砍一通,然后又带回监狱。后来,也被杀害了。可以说,郭成印就是一个罪不可赦的反动分子。


由于郭成印也是山后村人,时常往返于区村(附城区和山后村)之间。1943年阴历八月初三日,他听说郭希宗回家后在毛古掌山上自家的小炼铁厂和小煤窑帮助打理业务,就派其弟郭小印(也是反动分子,日伪汉奸)带领爪牙以抓八路军和牺盟会之名到毛古掌山上逮捕走了郭希宗和数名工人。当一行人被押解至小会岭煤窑口时,郭小印宣布其它被抓的工人无罪释放,只留下“共党分子郭希宗”,并当场把捆绑着的郭希宗推搡到坑口,将其残忍地推入深不见底的煤窑井筒里残害至死。郭希宗临死时大喊:“狗汉奸嚣张不长,将来会有人替我报仇!”遂而英勇就义。


陵川解放后的1948年,郭希宗家人才设法打听到其被害地点,并从煤窑井筒里打捞上其尸骨来,葬在了自家祖坟里。汉奸郭成印和郭小印也在后期被人民政府镇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郭希宗的家人


郭希宗父亲郭聚孩,是山后村农民。郭希宗有两个弟弟(大弟郭希珍、二弟郭希英)和两个妹妹(大妹姓名待考,嫁到附城为妻,是我县南下干部李干之母;小妹名叫郭景肉,嫁到秦庄村为妻),共兄妹五人,其中兄弟三人都曾为牺盟会员,堪称“革命家庭”。


郭希宗父母身体羸弱,去世较早。他父亲去世后,其在毛古掌山上经营的小炼铁厂和小煤窑就交于老实稳妥的小儿子郭希英经营。郭希宗读书和生活之资主要来源于其父和其弟经营的小炼铁厂和小煤窑。其二弟郭希英大约70岁时去世,其生有两个儿子,也已早故,现无后人。郭希宗的大弟弟郭希珍生育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现在只有儿子郭德荣在世,居住在附城镇附城村赵河居民区。


郭希宗曾有两次婚姻。前妻姓名不详,与郭希宗无子女。后妻是附城村罗门院之女,名叫改英,姓氏不详。郭希宗与后妻改英生有一女,名叫郭海棠。郭希宗被害时,郭海棠已有十二、三岁。其长大成人后嫁给西下河人、著名作家韩文洲为妻,现已作故。郭希宗后妻改英把女儿养育成人并待其成婚之后,因自已无所依靠,遂改嫁至晋城某村开始了新的生活。


据郭希宗侄儿郭德荣回忆,他五、六岁时曾记得伯父郭希宗非常精干帅气,待人谦恭和蔼,满腹文化,很受邻里尊敬。全家人一直到1945年陵川解放后都只知道他曾是牺盟会员,做过一些追求公平正义的工作,但根本不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可以说,这也正是我党早期从事革命工作的一种真实参照吧。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