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抗战歌谣 | 东西峪和苏庄片区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4-13 21:56来源:贾世庭 抗战时,太岳区流传了许多抗战歌谣。经过挖掘和整理,发现了岳南中心腹地东西峪和苏庄的抗战歌谣并未编入《沁水革命老区志》中,现列举于下,以飨读者: 西峪村当时有个能编会说的人叫杨和林,他有个朋友是会念经的斋公老师傅名叫王生贵,干活不大利索,就连朋友王富的牛车都帮不了。杨和林编了顺口溜这样说: 念的好听帮车笨,车宽路窄牛不顺; 单拆车辕把眼瞪,王富哭的骂生贵。 当然这个顺口溜算不上抗战的红色歌谣,可就是编这段的杨和林随后留下了两段抗战歌谣。一段随画写在墙上,一段写进书里。八路军刚来,他看到老乡们忙碌得给自已的队伍打扫住地,顺口就编了几句,如今西峪墙上作为抗战文化就可看到: 队伍要往咱村住,你腾窑洞我腾铺; 在家好来出门苦,咱的队伍咱照顾。 过了一段,他听到许多陈赓旅长和周希汉参谋长的战斗故事后,把两位将军编得近乎传神,后被写入书中: 小日本,你听清,太岳山上有陈赓。 小日本,别捣蛋,让你碰上周希汉。 有些断落不清,许多不能记存下来。解放后,杨和林编了谁家媳妇干净,哪家老婆邋遢,谁吃嘴或谁流黄鼻涕以及谁龌龊谁腌臜等,这虽与抗战歌谣扯得远,但这充分说明民间板快老农在风趣幽默中留下了口口相传的时代烙印和红色记忆。 在早期的《沁水党史资料》第1辑里,发现了太岳区杀敌英雄马发芝《东峪军民反扫荡》的回忆文章,后被编入沁水县革命老区促进会《老区新韵》续集,其中有5段东峪军民反扫荡抗战歌谣: 1: 日本鬼子太混蛋,一心要占太岳山; 太岳民兵千千万,到处展开麻雀战。 2: 空室清野要藏好,困的鬼子受不了; 掩护群众快转移,赶快打来赶快跑。 3: 你拿枪来我拿刀,民兵同志士气高; 见了敌人坚决打,先打屁股后打腰。 4: 手榴弹来威力大,占领山头埋伏下; 轰隆轰隆炸下去,炸得鬼子开了花。 5: 地雷石雷真可怕,村边路口埋下它; 鬼子来了不敢动,一动就要炸死他! 《沁水党史资料》第3辑里有抗战时期我县郎必高小教员后任晋东南行署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张齐杰《对两个问题的回忆》文章,偶然又得到他《苏庄风云》的手稿,现将两篇文稿中的抗战歌谣列举于后,以便传唱: 战火纷纷的年代,苏庄的凄凉景象是这样的: 家里没有门窗,咋能睡个热炕? 村里没有猪羊,毛驴赶往他乡。 听不到鸡鸣狗叫,看不到锅碗瓢缸。 男人抓走未归,父母妻子悲伤; 百姓唉声叹气,胜过鬼子扫荡。 描写一位叫刘福康的国民党县长时是这样写: 来了县长刘福康,收罗人马一大帮; 又要柴,又要粮,苏庄人民遭了殃; 害的牲口没草吃,害的百姓没口粮。 男人支差没个完,一座松山全砍光。 一听日本来扫荡,夹起尾巴跑他娘。 刘福康,命不长,鬼子送他见阎王。 管你县长不县长,百姓担惊心里慌。 原93军驻防时县长姓阴,98军驻防县长姓赵,人们对当时情景描写是: 苏庄一个村,两个政府争。 阴府在官亭,赵府在古堆。 中间难应酬,百姓倒了霉。 都是县老爷,不知该听谁? 白天要粮草,黑夜鬼叫门。 不是保安营,就是公安队。 百姓生活苦,遭了很多罪。 民间顺口溜和歌谣,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大众化,接地气,传颂快。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玉芳)
文章分类:
凭栏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