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盟会运动在陵川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5-11 15:01作者:赵志华来源:晋城党史网 1、郭希宗播革命火种 1926年山西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太原支部成立后,陵川郭希宗等人,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被党组织发展为共产党员。他们积极学习党的章程,运用党的组织发动群众,领导工人运动及学生运动,使部分人成为陵川籍最早的共产党员。不久,中共晋城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晋城地执委)产生。它标志着我党在晋城地区的领导机构诞生。晋城地执委成立后,为了开辟陵川工作,就派陵川藉的共产党员郭希宗等返乡来宣传革命,传播革命火种。 郭希宗等来陵川开展革命工作时,因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对国共两党的合作,两党执行统一的战线持观望态度,给郭希宗开展陵川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当时革命不能公开,革命者(共产党)身份不能暴露。郭希宗为着革命工作能顺利进行,同时也为着活动经费的保障,他就先在附城后山村小学任教,以教书育人掩护自己,秘密发展党员,他们先在附城、夺火、凤凰等地组织农民协会,号召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农民协会,反对封建压迫,打倒土豪劣神,打倒军阀。 郭希宗、王圃林等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在县域利用庙会、元宵节、纪念“双十”节等群众集会登台演讲。他们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政策,宣传“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联合主张及革命纲领, 引导农民加入农民协会。郭希宗在讲解中说:“农民协会是为农民谋利益办事的,我代表农民协会讲几句话。”他讲道,“只有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共同反对封建压迫剝削,才能重建和平友爱的新秩序。”他讲道,“地主、土豪、军阀敢欺压我们,就是看准了我们没有团结起来的弱点,我们只要团结起来,共同战斗,就能够打倒他们。”郭希宗的宣传演讲在群众中影响很大,经过一段宣传发动,不久,又在平城、杨村也建立起不少农民协会组织。其间,他在平城活动时间里,在群众中很具影响力,农民协会建立得多,成为全县的典范。 在以郭希宗、王圃林、王万龙等在陵川,在全县宣传新三民主义,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建立起一个个农民协会,并以欣欣向荣的蓬勃势头迅速发展时,反革命的独裁者,一心要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悍然发动了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仅三天就屠杀我党人士500多人。紧接着,就是汪精卫的“四、一五”反革命政变,汪更在大会上提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武力分共,这次政变,掀起更大一次大屠杀,就屠杀我党人士2100多人。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破裂。有许多甚至忠于孙中山的左派也遭其杀害。反革命的大屠杀,上至晋城地执委,下到地方农民协会都遭到破坏。这时,陵川县大气候也变了,陵川国民党内部掌权派也更换了。原来是国民党山西省党部,让在外求学的学生组建的政府(左派),执行委员李越荣、和怲慧、张志见等下台了,更换为国民党(右派)李华胥、杨集成、都之燿等豪绅势力,也就是说,陵川县国民党政权开始又操控在右翼势力手里。从此,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被前所未有的大屠杀葬送了,许多革命者牺牲、逃亡,或不得不转入地下,陵的农民运动和全国一样失败了。农民运动虽然失败,但以郭希宗为代表的革命火种却在陵川,又凸现在附城、平城等隐藏下来。它悄然的退却,转入地下的斗争,却为以后共产党在陵川,向国民党打响第一枪的“大革命暴动”,陵川、平城人民声援省城的“12·18” 示威游行,和波澜壮阔的“牺盟会”运动奠下了基础。 2、陵川牺盟会产生 1935年10月, 红军北上抗日,还未到达陕北,阎锡山就迫不及待地布署防共反共事宜,为防红军进入山西,就先派人派兵去宣传去发动力阻红軍的到来。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先决定筹粮筹款和争取阎能加入统一战线,红军决定东征。阎闻汛,急派军队围追堵截,并求蒋从洛阳、徐州、武汉速调七个师北上来助战。为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与阎合作抗日,红军又退出了山西,同时,毛主席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提出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要求国共合作,共同来抗击日本侵略者。此时,红军退了,蒋军欲赖在山西不走,使阎在山西面临三大选择:是被蒋吃掉?是投降日本?还是联共抗日?阎经过再三的考虑,决定联共抗日。 1936年9月18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成立,阎锡山任会长,(共产党)波一薄、杨献针等人为副会长及领导。牺盟会成立后,山西牺盟总会立即在全省召收中小学教员, 这些学员,经过学习培训考试及格者再到县、乡镇、村工作,称牺盟会村政协助员。就在牺盟会村政协助员毕业下分时,山西牺盟总会就派遣徐杏之等十余名“牺盟村政协助员”,在严冬腊月,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陵川。 徐杏之他们来到陵川后,活动在县城又深入农村,积极发展牺盟会会员。他们利用多种活动、庙会、学校和各种集会的场合,宣传抗日救亡和共产党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革命主张。他们先在部分小学教员和农村青年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牺盟会员。并在平城、杨村等地建立了牺盟会组织。陵川最早加入牺盟会的主要人员有周刚、薛佑之、李茂才、杨靑元、都之煜等人。在平城,发展了杨天富、宋黒旦、薛润明等会员,平城东街人杨青云时任村支部,也兼牺盟会秘书。同时,周刚任杨村牺盟会协助员。这时阎锡山又提出要“消除社会不平”、“制裁坏官、坏绅、坏人”, 他们就利用阎的说法,针对社会弊病来开展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十分积极的响应。群众运动反对土豪劣绅,要求要与坏村长算账,又建立起了代表民意的政府。 随应国共合作的形势大好,牺盟工作进一步地深入,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反封建统治的革命斗志。1937年6月陵川牺盟会正式挂牌成立。牺盟会就在县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制定出陵川牺盟会发展计划,并很快在城关、附城、平城建立起三个牺盟会区。 不久,山西牺盟总会为再提高牺盟会素质,就又招收水平更高的学员(在这种情况下,徐杏之等牺盟会村政协助员在陵川活动一段后奉命又返回省城培训)。这些学员经培训考试达标后,再下市县工作,又称牺盟会特派员。培训工作结束后,共产党员卫逢祺、要崇德就又以“牺盟会特派员”身份来到我县领导牺盟工作。牺盟特派员来到陵川后,他们就住在县城东门外第一区公所后院。他们来到陵川后通过(留下或发展的)薛佑之、都之煜等村政协助员,全面了解了我县牺盟会的发展、分布、及现状,然后继续领导牺盟会工作。这时,他们按党的要求帮助成立了第二战区陵川战时总动员委员会,领导全县成立抗战救亡组识。他们深入到学校里,拜访小学教员,教唱革命歌曲、宣讲革命道理,很快与平城、杨村、曹庄、附城等地牺盟会组织和农救组织建立了关系,迅速打开了陵川牺盟会工作的局面。形势很喜人,当时的热度上升高,在全县乡村都形成了“只有牺盟会,农救会说了算” 的革命局面。很快,全县发展起牺盟会员1600多名,又在牺盟会员中发展了任义汉、王发枝、石小平、苏世麒、武克、王全保、刘学昆、冯海蛟、武河顺、张根锁、韩泰山、李希泌、李天阳、王仁中、侯贵宝等一批共产党员。接着,很多牺盟会组织就建起临时党支部。县牺盟会为配合县统战的长远要求,还筹备资金1000多元,办起牺盟会丝织厂和门市部。 陵川牺盟会成立后,群众运动轰轰烈烈,根据阎锡山要“消除社会不平”、“制裁坏官、坏绅、坏人”的要求,撤了反动县长李有郁,经阎批,调原晋城牺盟会中心区、中共晋城中心县宣传委员王耿人来陵任县长,同时让陵川藉的牺盟会员李希曾、孟宪德、牛亮天、李兆清、李谊瑄等同志协助工作。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党为着目标长远,省牺盟总会正着手扩建新军武装,陵川牺盟会结合省牺盟总会的需要,组织人员宣传,编出了《我要保家卫国》的歌曲。当时的歌词是:“我要当兵,我要当兵,只因为消除难忍和剝削,只因为东奔西跑不得安宁。我要当兵,我要当兵,只要我们同拧一起,我们的解放大业就准成功……国民兄弟们,我们都是穷兄弟,你们要觉悟,敌友要分凊,请我们消除分歧”。同时,也为发动群众抗日救国,牺盟会就精心编写出《绥东之事》、《二十青年要当兵》、《救国家》、《枪杀汉奸》、《逃难》等反映当时形势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型文艺宣传剧。革命歌剧经过排演,形势多样下乡演出,群众非常喜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也更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为表达对抗日将士的敬佩之心,那时,女青年还做了许许多多的军鞋,并在包装袋和袜底上都绣上“抗敌英雄”字样。 当时,陵川牺盟会为山西新军输送了不少新兵。同时,他们又受省牺盟总会指示,组建起了陵川第一支农民抗日武装,即陵川牺盟游击队。接着,又正式成立了陵川县人民武装自卫队,牺盟会特派员卫逢褀任大队长。自卫队编三个中队,约有300余人。接着,陵川牺盟会都参与许多抗战武装组建,也为在全县的抗战中起到了莫大的领导作用。 然而,一心想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总对共产党怕的要死,就撺掇阎锡山,要其协手反共。瞬间,原本晴空万里的陵川,马上乌云满天。在牺盟会诞辰三周年之际,陵川县牺盟会在平城镇窑上村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会上县牺盟会与平城等区牺盟会成员们共同学习了党中央提出的要“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政策,要求大家充分做好思想准备,来应对时局可能出现的不测。这时,阎锡山就在报刊头版点名通缉我党重要人氏,接着,山西省国民党部就向各县派出了清共委员,大肆淸党反共,开始了反革命大屠杀,许多革命者被砍头或坐牢,甚至一家家都受到牵连。 这时,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政变”,不可扭转的反动逆流铺天盖地向牺盟会袭来,全县的牺盟会组织被破坏,很多牺盟会员、共产党员、革命群众遭到屠杀。如平城草坡牺盟会秘书李石香,石门闾长李全的,草坡武委会主任王苟仁。南河村牺盟会秘书赵王群,南河农会秘书赵金保、赵积令等,和共产党员杨天富、宋黒旦、郭珠林以及村长王春荣,区委书记华四荣,等先后为党牺牲。对于我党很多同志的牺牲,激起县牺盟会的极大愤慨。根据上级指示,以路宪文为队长,一支陵川牺盟会除奸队组建而起,在平城老台召开的群众大会,将赵娘苟、赵启堂等一大批判徒、汉奸处决。 在此,陵川牺盟会虽在唤醒民众起来革命,做出了时代性的大贡献,当时的成绩单里潜藏着正文中未写出的许许多多斗争的残酷性呀! 3、国民党与牺盟会的摩擦 1938年6月,正是国民党面对日寇进攻,处悲观失望之时,山西牺盟总会诞生成立,接着,陵川牺盟会也成立。 牺盟会成立后,由于我党不悲观有信心,一心要抗战到底,时局的撑控,领导牺盟会逐渐就形成只有牺盟会说了算(起初,我党、抗日政府都隐避在牺盟会办公)。这时,阎锡山又言“制裁坏官、坏绅、坏人”指示,牺盟会就改造替代了骑着茅梁不拉屎,也不执行抗战命令的(旧)县政府,后再经阎批准,晋城牺盟会中心秘书王耿人就当上了我县抗日县长。这时,太南特委为领导晋豫抗战,也进驻了平城镇。他们便双方协手,一边绘图晋豫抗战大局,一边领导我县的抗战工作。 就在太南特委书记裴孟飞,与抗日县长王耿人协手领导抗日救亡工作蓬篷勃勃发展时,陵川县已解散的政府原顽固县长李郁文、原公道团团长解守珍、原公安局长赵启宋等下台后,以及各个领域的顽固派,他们不甘心失败,暗中串连, 再投靠到有枪的反动的河北民军张荫梧怀抱, 总寻找着时机,千方百计地反扑破坏,企图阻拦牺盟会抗战革命。更可恶的是他们不惜去联系日军特务,蓄意制造事端,使抗日县长王耿人等领导的抗日工作遇到很大的阻力。当县长王耿人依据抗战法令,以煽动群众破坏抗战的罪名,逮捕了原教育督学常景晟、财政局长王旭初、公安局录事肯堂和反动绅士秦殿英、高三文时,不慎一个大麻烦又来了,地方顽固头子段虎卿及其党羽胡福卿、李克忠等就暗中当了汉奸,效忠日本帝国主义,在陵川附城家乡组织起了地下维持会。这时,段虎卿依仗其叔父是阎陆军72师师长,就从其军队里弄来了百余支步枪,还有两支冲锋枪及弹药。然后,他们又与南下剿共司令段树华勾结,明宣日军侵略有功,暗迎日军来侵略。他们借自己开的当铺、盐店为联络点搞地下维持。他们的倒行逆施被发现后,为抓证据,八路军385旅广昌团某连连长何再香等紧密配合,进行了深入调查,经40天的艰苦暗访,终于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拿到证据后,抗日政府县长王耿人便下令将其逮捕,并将盐店财产没收,然后召开公审大会,在全县广大人民一片愤怒声中将其枪决。 接着,因渡灾年, 抗日县长王耿人又关心群众工作,动员大地主开仓借粮、赈灾济贫,再减租减息,搞合理化负担,谁知这个运动又触动了地主豪绅的利益,使阎锡山第二战区官部中将参谋杨垕非常不满。他就借故请假回家,然后暗中串连,多次纠集原县国民党党部书记李华胥和杜明甫及旧政府成员70多人秘密开会。他们在会上选出了杨垕、秦殿英为代表,共同策划着搞政变。他们向河北民军求援,然后又去向阎锡山请愿,诬告陵川全赤化了,妄想推翻抗日民主政府。此事被县公安局长李谊瑄获悉后,公安局长左右为难了,一因他们是地方上的实力派,应谨慎对待,不易把事闹大,遭破坏国共合作罪。但这时又正是日寇六路进攻根据地之时,又不得不防他们与日合作搞出不轨之事,于是就先将杨垕临时扣押了起来。可是事隔不久,他们还是联名向阎锡山密告陵川及平城全被共党赤化。更可恶的是他们巧借“鲁村事件”大做文章。什么是“鲁村事件”?那就是枪决汉奸段虎卿(路吞金死)、胡福卿、李克忠党羽后,又将没收盐店拍卖处理时,谁知他们就煽动起一部分不明真象的群众,在盐店刚刚拍卖时,就突然引发了群众哄抢事件。游击支队队员为制止不法行为,开枪鸣警却伤着了人,人又亡。对此,他们在向阎请愿时说是县长王耿人等草菅人命,让游击队故意开枪伤人,要求严惩共产党。他们的诬告,让脚踏两只船的阎锡山难下决策,陷入思考。 正当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还在犹豫时,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下手了。他们在平城假设宴会,诱骗县公安局长赴会。会上,他们诡称阎锡山同意了请愿,已接到阎的电涵,强行将公安局长李谊瑄扣押了起来。然后,他们把事态要进一步扩大,定出了第二天就让万福麟为軍长的53军包围县政府及县牺盟会驻地,颠覆抗日政府,活捉王耿人,活捉牺盟会等主要领导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公安局长扣了,县上领导人全然不知,天明就包围抓人,事严重,又特紧,怎么办?幸有在平城原阳观住的河北民军里有地下共产党探知到这个信息,即通过内线密报了驻在平城的太南特委,太南特委又立马通知平城区的牺盟区长宋之春,宋才速派牺盟村协助员巧装改扮,骗过路上的封锁关卡,连夜送信至县王耿人手。王耿人、李希曾、路宪文等抗日领导干部才迅速撤离。第二天,“陵川事变”果然发生,万福麟军包围县政府扑空。 “陵川事变”的发生, 并不是偶然的,它与“高平事件”发生,都有千丝万缕的牵连,更触动着阎锡山的神经。事变发生后,阎锡山果然下达密令,通缉逮捕王耿人等人,并很快按插自己的亲信师人凤上了台,当上了陵川县县长。师人凤一上台,陵川的气候随之大变。他把属王耿人一伙的抗日分子一个一个从政界里撤下来,然后起用了陵川地方上顽固势力的及亲信人来组阁;他又组建了陵川“第二战区保安”反动组织。为壮大自己的反动武装,就不惜与土匪签约,勾引活动在陵辉边界的土匪曲多羊部来充当自已的队伍。与此同时,原晋南工作团头目李郁才,也恢复特务组织;再允许苏德茂也能受长治之令,来我县发展三靑团分团。更让农民群众叫苦的是经王耿人县长敲定并执行下来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等政令全部推翻…… 师人凤的反动行经, 完全破坏了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 把实质性的抗战工作拋到了九霄云外。在我抗战组织遭受破坏的情况下,不久,中共陵川县委成立,县委与太南特委共同作出决定,对师人凤要坚决斗争,并向冀豫晋省委进行请示。拫据省委指示,为要求这项工作做得稳妥有效,就指示,首先得到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村反师根据地。根据太南特委驻平城优势,平城各村的党组织、牺盟会,组织群众召开了“反师”大会,平城、草坡、张寸、秦寨等村群众集会声讨,高喊口号游行示威。接着,再根据上级指示,注重收集其反动证据,在斗争中逐渐收集了师人凤勾结土匪,搅乱社会秩序,推翻合理负担,总结出破坏抗日工作的八大罪行。尽管这样,但斗争困难重重,一波三折,师人凤也针锋相对,组织各方反动势力,召开各方会议,组织拥师大会,指派专人在会上宣扬自己的功德。并凭借手中的权利,肆无忌惮逮捕牺盟会员、牺盟会50多人入狱。双方斗争相持很激烈。 针对斗争的艰难性、复杂性,县政府、县牺盟会等没有气馁,他们再向上联系,将师人凤一意孤行的行径向上反映,并请求社会各方给予帮助。接着就组织起两千人徒步赴长治第五专暑请愿。陵川请愿团的行动,得到了各方的支持,晋东南许多县果然又迅速派出代表团到长治对陵川请愿团慰问、声援;襄垣、屯留的牺盟会又迅速掀起査师人凤在屯留当县长时的账目,并一笔笔把贪污数额公布。同时,平城三区的牺盟会又组织平城500人又将区公所包围,要求三区与坏官势不两立,断绝往来……。斗争终成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到1938年底,师人凤终于被赶下了台。1939年1月1日,牺盟会会员、共产党员张维汉上任当上了陵川县县长。自此,张维汉下令改造各村政权,大部分区长、村长换上共产党员、牺盟会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陵川牺盟会工作才又登上新的台级。 4、牺盟会孕肓艰辛 中国共产党为抗击日寇侵略者,力促国共合作,与阎锡山成立了“牺盟会”组织。该组织的成立,为全国的抗战树立了榜样,打击并滞缓了日寇的侵略行径,为我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可当回首走过来的路时,则见来路崎岖,非常曲折,就是在层峦迭嶂里走来。 1935年10月, 红军北上抗日,还未到达陕北,阎锡山就迫不及待地调兵遣将来堵截。他一面派兵西渡黄河,去协助当地反动军队打红军,一面又在沿河两岸筑下多道防线,防线内再筑暗堡。接着,指示文人编写反动小册子又印发传单,对我党进行恶毒的攻击,挨家挨户发放,小册子上写歌谣,并说什么“……杀人如割草,无论贫富皆难逃”等等,让其沿街宣读,不堪入耳。并提出了“政治防共”、“军事防共”、和“民众防共”,在各地成立“防共委员会”,号召各村组建“防共保卫团”。 接着,阎锡山在全省关隘卡口修筑了许多二道三道防共工事。与此同时,阎又在山西境内全面发动,在我县成立了以地主、富农、为核心的“主张公道团”,团部设在县城里。为使全团系统化,县团长是解守诊。县下乡村再设三个团部,共有团员10000余人,人人都戴团徽,并规定,农村18至25岁的青年农民都属团员,都得到团轮训, 训练的中小队长全由阎军派人担任。 在全面的防共布署中,阎锡山感觉还不放心,为有效对全局进行直接控制,阎就又派人到日本考察,学习日本的先进管理经验。学习考察回,把全省的全部村进行了区划和整治,原则上以每500户划为一个编村,把全陵川县又划分了54个编村。第一区(城关区)辖17个编村;第二区(附城区)辖19个编村;第三区(冶头区,后迁平城)辖18个编村。同时,每个编村设村公所,有村长、村警和书记三个脱户干部。凡是编村村长均由当地土豪或反共积极分子任职,任职者均须到太原洗脑受训,回乡后再按阎锡山的要求,在村山上修炮楼,挖战壕。还要在农村实行“五户连环保”,人人监督,相互举报。使广大乡村成为一张对付共产党的大网。经阎层层设计布署,全县上下白色恐怖笼罩, 十分阴沉。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为筹粮筹款和争取阎锡山能加入统民主一战线,决定东征。阎闻讯,急派军队围追堵截,阎沒有料到从江西等来的红军,为挽救国家的危亡,曾雪山草地无粮敢爬,大渡河铁索能闯,一路的苦炼已成为侠胆英豪。红军开始东征,红军十分齐心协力,连连就击溃了阎锡山的30多个团,转战山西50多个县,歼阎军1300余人,俘敌4000多人,红军扩员8000余人,筹款50多万元,组建她方游击30多支,解放了同蒲沿线广大地区。红军的强大,使阎锡山慌慌不可终日,他领教到了红军的厉害,便急求蒋派军来帮忙。蒋从洛阳、徐州、武汉速调七个师北上,,这时的共产党中央根据阎的摇摆性(与蒋有区别),为团结阎抗日,便结束了117天的东征,暂退而去。红军退去之后,蒋军却赖在山西不走,并不时有灭阎迹象出现。这时的阎不由想到当年与蒋北伐,北伐胜后蒋却排斥自己,不得不联合冯玉祥与蒋中原大战,都被蒋打败。现在蒋军不退,蒋的野心不是昭然若揭吗? 就在红军退去前后,1935年12月27日,毛主席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提出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要求国共合作,共同来抗击日本侵略者。此时,阎在山西面临三大选择:是被蒋吃掉?是投降日本?还是联共抗日?阎经过再三的考虑,认为蒋惹不起,为保山西,最后他选定了联共抗日。阎锡山一定调,隐蔽在阎政府和团体里的共产党员、进步人士杜任之、刘岱峰等立马策划,发出了组织“抗日救国同盟会”的号召,后经阎锡山批示为(避免直接冲突)“救国牺牲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在次年的纪念“9·18”大会上,牺盟会宣佈正式成立。 牺盟会成立,阎锡山自任牺盟会会长。阎又邀请共产党人簿一波为第一书记,杨献珍、董天和和廖鲁言等为副书记,协助工作。在这有利于我党抗日的情况下,为加强党的工作,中共中央华北局又增派了韩钧、刘亚雄等十几位在白区工作有经验的党员同志,充实到该组织机构中去工作。 山西牺盟总会在太原成立后,为在各市县、各镇各村,及许多团体迅速建立牺盟组织,牺盟总会首先在太原等地招收了1000多名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员,为牺盟村协助员。先让他们参加训练学习,通过考试合格后,下到基层宣传抗日协助工作。然后又以牺盟会特派员身份下乡对牺盟会工作进行领导。牺盟会的成立,似抗战的春雷爆响,抗战的洪流迅速高涨漫延,绥东为抗战掀起了捐献一百万个铜板的运动;西安发生了张学良、杨虎诚逼蒋抗战事件、上海7君子成立救国眹合会,要求国共合作救国等等。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抗日亊件,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抗战工作。这时,阎锡山又提出了要“消除社会不平“、”制裁坏官、坏绅、坏人”的口号,更使牺盟会顺利又迅速发展。当时的我县政府、机关、工厂、团体都有牺盟会组织,全社会上形成了政权的决策,只有牺盟会说了算的气氛。 牺盟会工作蓬蓬勃勃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抗战工作。这时,根据北方局的指示,薄一波又着手组建牺盟会新军,新军取名“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总队”,简称“决死一总”。新军组建发展也很快,两年多就发展到50个团(占阎旧军150个团的三分之一),主力部队就超过70000多人。当时在抗日的战场上,常常能听到旧军的败退与不力,听到新军的力战和勇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军的成立,为山西的抗战、地方的稳定及我军的强大注入了可观的力量。 牺盟会组织的发展,曾被毛主席称为以少数人团结了多数人,来成功抗战的典范。然而,一心要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最怕革命力量发展,就在1939年的国民党五中全会上,为遏制共产党发展,提出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受蒋串聅,阎锡山也倒行逆施,在陕西秋林会议上一反常态,发动了“十二月政变”,以王靖国、孙楚等为首,大肆捕杀牺盟会员及革命者,掀起了反共高潮。可惜,一点也不吸取教训的阎锡山,从不自量,忘记了曾与共产党交战的历史,又要与我军来决雌雄, 一战就输掉了经营山西的资本。鉴于消内战免摩擦的考虑,以及最大限度地维持统战发展,萧劲光、王若飞才带着毛主席的亲笔信到秋林去见阎锡山,阎才同意划定以汾(阳)离(石)公路为界,路南(10县)为阎管区,路北为八路军活动区。 “十二月政变”发生后,蒋更是抓紧强占解放区。这标志着国民党再次掀起反共高潮,使两党合作几至破裂,现虽受国际的多方调停,两党的摩擦虽稍减终也破裂。形势所迫,薄一波首先将成立的新军,除极少数被阎挖走外,全部编入了八路军的129师和120师里,他们随部队回到了太岳根据地,在那里他们又掀开了继续抗战的新一页。牺盟会从1936年9月成立到1940年3月太南撤军,表明着我县国共合作破裂,牺盟会组织解散、工作落幕。 (责任编辑:崔利民)
文章分类:
凭栏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