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余热映初心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7-29 15:04作者:桑玉民来源:晋城党史网

地处山西东南部的晋城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道亮丽风景线,一群年逾花甲、身着红色T恤衫、操着福建腔调普通话的退休老同志在公园唱红歌、在长江支队纪念林宣讲长江支队故事、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他们是长江支队的后代,或在文革中从福建回山西原籍插队,或随离休的父母落叶归根返回山西老家,他们是长江支队晋城研究会的会员,他们的故事需要从73年前他们的父辈说起。


ABUIABACGAAg8p3AzQUopO2T4QMw2AQ4wgM.jpg


晋城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于太行太岳革命老区。1949年初太行太岳解放区4600余名干部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毅然决然地告别家乡父老乡亲,随军南下奔赴福建新区开辟工作,为八闽大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奉献了终生。


为了永远铭记长江支队“风华正茂出两山,一生辉煌留八闽”这段光辉历史,宣传弘扬“听党指挥、一心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友爱、清正廉洁”的长江支队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2003年3月经晋城市城区区委、区政府批准,在晋城市北郊白马寺后山划拨150亩荒山营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纪念林。这是全国最早启动,也是面积最大的长江支队纪念园林。


坚持植树十八载 荒山秃岭披绿装


这座山头地处煤矿塌陷区,地表完全是由岩石分化形成的碎石末、缺土缺水,没有任何植被,自然条件恶劣。但长江支队后代迎难而上,一马当先踊跃参加植树活动。土质坚硬,铁锨挖不动树坑,大家就用钢钎和镐头,许多人的手磨起水泡,浸出了鲜血。但洒下大家辛勤汗水植下的小树苗成活的却寥寥无几,一连几年都是如此。在挫折面前,大家没有气馁,他们以长江支队老前辈谷文昌在福建东山沙滩上植树8年,最终种成活木麻黄,绿化东山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年年植树,愈挫愈勇。2005年在城区林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携土带水上山植树,树苗才成活了。摸到门道,就把植树任务分解到单位、家庭、个人。大家心系纪念林,年年上山呵护小树,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几年下来,光秃秃的山头逐渐披上了绿装。2007年纪念林受到晋城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验收组的高度评价。


晋城长江支队纪念林的营建,牵动着全国各地长江支队老同志和后代的心,长治的长江支队后代曾数次到晋城纪念林参加植树。2010年福建老同志及后代省亲团回晋城,就和在晋城长江支队后代上山种下满坡的侧柏,2011年福州老同志申超专门委托在晋城的后人在纪念林里种下了四棵白皮松。北京、福州、太原、长治一些不能到现场植树的老同志及后代,纷纷采用认领方式,每棵树150元,请植树公司代为植树,包种包活,奉献他们一片爱心。


十九载下来,昔日光秃秃的山头披上了绿装,10000多株油松、侧柏、元宝枫郁郁葱葱,植被覆盖率达90%。


长江支队纪念林在植树绿化的同时,后代们又筹划配套红色人文景观建设,经过多方不懈努力,在省、市、城区领导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分二期建设了英雄门、贾庆林题词影壁墙、长江支队主题雕塑、摩崖石刻、思乡亭、领导题词碑、长江支队“英名碑”等景观。后代们对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对建设方案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建议,施工期间又不顾年老体弱,每天都有人上山参与工程施工、监督质量。十几载年的辛勤付出终得回报,现在长江支队纪念林已具相当规模,成为晋城休闲和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热门打卡地。


老骥伏枥讲奉献 红色基因代代传


纪念林环境条件改善了,长江支队后代加大了宣传力度。晋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念林作为晋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文明窗口之一,每月都有国家组织的第三方不定期检查。长江支队后代轮流上山值班,一方面接待到纪念林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社会各界的单位团体,为他们做义务宣讲,另一方面接受全国文明城市验收检查。长江支队纪念林距城十几里,又在白马寺后山,去一趟颇为不易,除坐公交车外,还得爬山近一个小时。后代们多为退休人员,体弱多病,但大家都自觉按照安排表,带着中午干粮、饮水上山值班、宣讲。夏季烈日炎炎,冬季寒风凛冽,没有人缺岗误岗。近四年来随着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党史教育活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喜迎党的二十大,到纪念林开展党日、团日主题教育的单位特别多,有时一天就有七八个单位,后代们早出晚归,一批批宣讲,口干舌燥,人困马乏,中午泡包方便面,啃几口面包。李进顺每月除自己值班外总要额外多上山几天,帮助分担其他后代的宣讲任务并将每天纪念林活动情况及时做成美篇,在长江支队后代相关的各个群里发布。王丽娟认真整理每次纪念林活动的照片和记录,留下了一份翔实和完整的记录,成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料范本,在全市创文中我们的检查得分位居全市前茅。赵爱萍夫妇经常用她们的私家车往山上拉人拉水从未有怨言。有的后代年逾七旬心脏、腿脚都做过手术,坚持上山值班。有的后代常住在乡下,轮到值班都会准时回来值班,感动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大家参与这些活动全部都义务的,车费、干粮各自解决,没有任何补助和待遇。看看近几年后代接待到纪念林开展活动的单位或团体逐年攀升的记录统计就能说明问题。2017年、2018年全年有20余个,2019年增到76个,2020年108个。2020年7月,新华网、人民日报、山西日报、黄河新闻、学习强国等14个新媒体客户端以“晋城长江支队纪念林成为红色旅游打卡地”为题做了专题报道,彰显了长江支队纪念林在社会上的影响。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到纪念林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单位、团体出现井喷式增长,有280多个单位团体到纪念林开展活动。更为可喜的是这其中有40多家是由学校组织的青少年学生,从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学生都有,从接待一个学校十几个学生到一天学生800人。今年前半年受疫情影响纪念林封闭。随着疫情缓解,到纪念林的单位和团队又多了起来,特别是暑期,由在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红色研学活动与日俱增,近一个多月已接待团队24个。到长江支队纪念林接受红色教育成为晋城市乃至长治、高平、郑州、新乡等区域的热门去处。


同时长江支队后代还受邀深入到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宣讲中共党史、长江支队精神。创办《永远的纪念》、《我们的纪念》等多本刊物,在省内外各级刊物、网站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文章。


长江支队后代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长江支队纪念林在当地的影响不断扩大,许多人了解了长江支队的历史、业绩和精神。长江支队后代不顾年迈体弱,克服家庭困难,多年坚持上山义务宣讲,开展红色教育也感动了许多人,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去年长江支队晋城研究会被城区推荐参与晋城楷模的评选。殷建萍等四位会员被晋城市关工委授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宣讲教育“五进”活动先进个人。长江支队纪念林也先后被授予晋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等称号,2017年被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授予“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3月被山西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同年7月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少工委推荐为山西省青少年红色研学打卡地。长江支队纪念林成为一块底蕴深厚,在省内外闻名遐迩的红色教育基地。(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晋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