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东冶镇古河村党总支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纪实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9-25 14:53作者:元家龙 贾海波来源:晋城党史网

阳城县东冶镇古河村在开展基层治理工作中,做到党建引领,系统推进,全面提升即“建强三支队伍,织密一张网格,实现四个提升”。通过村级治理,党风正、民风淳、全村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0元。该村先后被授予:山西省卫生村、晋城市文明村、晋城市人居环境整治四星级村等荣誉称号。


古河村位于阳城东南部东冶镇内东侧,距镇区约四公里,辖11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856户、2010口人,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76亩,林地5829亩。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共有81名党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村始终坚持:


建强“两委”班子,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建设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村级“两委”班子。一是强管理,有“干头”。制定两委成员坐班制,实行每天签到签退;班子成员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主动认领村委大院和门前道路的环境卫生;实行工作周例会制,每周按照各自分工汇报总结上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工作。二是强保障,有“奔头”。坚持副职和主干同等报酬,按照“基础+绩效”的方式,20%的作为绩效报酬发放;两委干部正常离职后,根据工作年限享受1000--70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2021年,两委干部平均工资3.5万元,为离任干部发放补贴4万余元。


建强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通过“晾晒比评”等方式加强党员管理。一是“亮身份”。通过开展“疫情防控”“护林防火”“环境整治”等不同主题的党日活动,要求党员在平常工作中“戴党徽、亮身份”。今年以来,我们共成立疫情防控、护林防火、环境整治等党员先锋服务队3支,党员在疫情防控和防火卡口义务值班值守200余人次,参加环境整治义务劳动300余人次。二是“晒积分”。实行党员党性指数积分制管理,从讲政治、讲规矩、讲道德、讲奉献等四个方面量化考核,实行一月一积分、一季一公示、一年一总结,形成党性指数考核报告,晾晒得分情况和考核等次,指出不足,提出建议。三是“比业绩”。全村81名党员根据身体条件和自身优势,分别设定环境整治、政策宣传、护林防火、疫情防控、村务监督、网格巡查等岗位,对照岗位职责每月进行打分,按打分结果比例发放误工补贴。今年以来,党员共入户走访群众4000余人次,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70余人次,宣讲政策1000余人次,认领卫生区2000余平方米。四是“评先进”。每年“七一”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会议进行测评,结合测评和积分管理,评议村级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镇级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建强后备干部,集聚乡村治理的人才。按照“一职三备”的原则,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4名。一是积极发展新党员。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程序,鼓励回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培养优秀村民和入党积极分子,现储备入党申请人5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坚持20年发展党员不断线,发展党员31名。二是吸引大学生回流。和古河籍应届全日制大学生党员签订志愿服务协议,每月发放1000-2000元的误工补贴,并缴纳意外伤害保险;非党员的应届毕业生参照执行,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基层工作的接班人。目前已和1名大学生签订志愿服务协议。三是帮带培养接班人。按照“一名现任干部+一名后备干部”的原则,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后备干部,每半年轮换一次,让后备干部在多岗位上锻炼本领,同时也选择相互适应的岗位。


织密全科网格的“服务网”。全村11个自然庄按照地域相近原则划分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一个党支部,由总支成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担任专职网格员;每个网格下设3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设立1个党小组,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辅助员。实现了村民小组、党小组、网格三统一的管理模式。网格辅助员负责所属区域护林防火、疫情防控、化解矛盾纠纷和包联企业,特殊情况第一时间汇报。实现了消息灵通、处置迅速的管理目标。


村级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通过抓班子带队伍,织密全科网格,村级各项工作实现了四个提升。一是集体经济实现新提升。支村两委成员通过网格包联,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困难、优化服务。三个集体企业和两个民营企业经过环保升级改造,全部实现平稳运行,以笑源兔业为龙头的14家养殖企业不断壮大,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0万元,今年在疫情压力和市场行情的双重影响下,集体经济仍持续增加,全面有望突破100万元大关。二是人居环境实现新提升。实施“厕所革命”,全村改厕率达到690户,改厕率达95%以上,生活污水、饮用水实现管网化。坚持“拆违之乱”,整治残垣断壁,拆除危旧房屋2300多间。投资18万元对全村“六乱”进行整治,对道路两旁树株进行了修剪刷白,植绿改造2000多平方。三是基础设施实现新提升。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恢复全年7.11洪灾损毁的基础设施,改造饮水管网5公里,硬化田间道路4公里。投资28万余元对磨董线古河段2200平米的损毁路面进行修复;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郎磨路、沟町路和学校安置点后挡墙修复,硬化路面190平米,修建砖和石块挡墙350余方。投资3万余元,对沟町抗战记忆馆老旧屋顶进行了全面修复。启动古河村灾民安置楼工程,预计投资670万元,可解决56户130名受灾群众的安置问题。目前主体工程已封顶,预计9月份交付使用。四是精神文明实现新提升。以墙体文化、宣传标语、文艺演出、红色纪念馆为载体,弘扬正能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红色代办,帮助6户脱贫户办理小额贷款。村民办理手续所需资料、复印件一切由村里免费提供。关心关爱老人,重阳节举办“尊老爱老团圆宴”,为老人发放福利。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大事帮办制度,义务为村民办理红白大事20余次,革除大操大办、请客回礼等传统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在今后的工作中,该村将继续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心无旁骛,真抓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