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村 激活基层治理一泓水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0-17 14:57作者:吴军社来源:晋城党史网 ——大宁村德治扫描 2022年9月8日上午,阳城县町店镇大宁村党支部书记带队,村两委领导全体参与,挨家挨户走访慰问了80岁以上老年人。在慰问现场,村领导一边将慰问品送给老人们,一边询问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叮嘱他们保重身体,遇到困难要第一时间联系村委……这是大宁村以德治村、关爱老年人的镜头之一。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努力探索基层治理的新途径,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致力共享共治,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红色乡村 善治大宁”,多次获得市、县“红旗党支部”“ 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近两年又夺得 “晋城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晋城市人居环境示范村”“平安山西建设示范村”等荣誉,2020年跨入全国文明村。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动力足 大宁村位于阳城以北,芦苇河畔町店镇上游3公里处,面积9.1平方公里,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862户,2000余口人,耕种着3507亩土地党支部下设9个党小组,党员87名。境内常住人口5500余人。 2021年社会经济总收入7000余万元,人均收入20000余元。 近年来,党支部紧扣“治理有效”要求,提足治理底气,鼓足发展干劲,通过聚焦乡村治理难题,找准队伍建设“点”、连好组织引领“线”、筑牢网格治理“面”,有力有序做好村务发展、经济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探索总结出“支部带村、道德润村、民主管村、生态美村、清廉正村”的“大宁特色”,绘就了新时代乡村治理“幸福画卷”。 “有什么困难党员干部先上,给村民做出榜样。”之所以能跨入全国文明村,最关键的是党员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2021年,受暴雨影响,全村30余户房屋受损,党支部首先想到的就是安置住在危房户的村民们,村干部在第一时间,扶老携幼让无家可归的村民住进了“保险房”;无论红白事,总能够看到村干部端饭洗碗的身影,就连死了人后支部书记多次亲手为死人穿老衣,装棺入殓。这样感人的事例举不胜举。几年来,支部带领干部群众一步踩着一步走,一年一个新变化——西小河治理,环村路拓展,厕所改造,土地流转……曙云材料建材厂,林果采摘园……招商引资,企业落地等等,一桩桩,一件件,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村天河酒店多年来经营困难,群众反映较大,村两委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县委县政府支持,2022 年将该酒店确定为全县定点隔离酒店,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人心齐了,事也就好办了。村民高兴地说:“党支部就是乡村振兴、文明和谐的定海神针。” 从2020年开始,该村凭着连续多年的规范化基层治理,逐渐形成了厚积薄发的“蝴蝶效应”,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越来越明显,党员示范带动效应越来越突出,村民越来越团结,风气越来越淳净,工作越来越好做。 ——服务先行,基层治理活力显 2020年8月15日,是大宁村1900口人留在记忆深处的幸福日——大宁村“红色代办”协会正式成立了,随之而欣喜的是,贴近村民的各种暖心服务接踵而至。走进村委办公楼,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党群服务中心,只见办公室里,各种功能办理台一字排开,办理事项、办理流程明明白白。 红色,对大宁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1951年9月3日,新中国刚刚成立,党中央、毛主席就派团亲赴大宁村进行慰问,带来毛主席亲笔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并颁发了金质纪念奖章,对全村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时期做出的卓越贡献充分肯定,表彰奖励。60多年来,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治山治水,治穷治愚,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仗接着一仗打,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而今的党支部把红色文化植入现代生活,绵绵赓续并赋予新的内涵,红色代办就是其中的典型。 党支部书记梁郭社告诉记者,为使党员干部更好地服务村民,支部重新整合了党组织资源,按照村情和党员现状,把党小组设置为引领型,开拓型,关爱型,并且按照把党组织建立在全科网格上的原则,以红色代办为龙头,以网格为载体,全面承接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村民群众等职能,实行网格长、网格员、辅助网格员、微网格员四级管控,各项工作达到“一网通办”“一网通管”。除了窗口服务,对于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病患者,一个电话或捎一个口信,村干部就会上门服务,真正实现了服务“零距离”。 ——共建共享,和谐乡村面貌新 小桥流水,画壁连廊。 在大宁村,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走廊让人流连忘返:一踏入村口,就能看到400余米长的“拥军爱属”一条街,富有共享共治寓意的“红色乡村 善治大宁”巨幅造型矗立在在村边,民主法治一条街,村民娱乐广场,毛主席派团访问纪念楼,阳城县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这一幕幕如画美景,让人真切感受到了大宁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党支部的创新劲头。 传家风,树榜样,新风正气立起来。多年来,该村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弘扬孝道文化,树立先进典型,开展文明户创建,注重拥军爱属,德治文化进校园、到厂矿、入家户、下田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尚,村民自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实现了“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我们以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契机,以清廉村居建设为目标,以一约四会为抓手,以德治村,以德感人,提高村民群众自治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支“法律明白人”队伍,建立了红色文化调解室,心理咨询热线,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面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落实村民自治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共治共享新机制,为保持全国文明村荣誉开辟了绿色通道”。党支部副书记柳海龙告诉记者。 在村街道上,记者看到《大宁村村规民约》中融入了许多德治元素,“十星级文明户”公示榜、党员积分制公示榜、党务、村务、财务公示榜等依次排开,一目了然,“爱国爱村、自重自强、种德耕心、奉献奋进”十六字“大宁精神”格外显眼 ,“平安大宁一体化指挥平台”体现了德治功效,网格化、立体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了村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该村党支部将着力开展广纳民意•微心愿,帮困解难•微服务,动态管理•微积分,表彰评定•微激励,身边典型•微榜样,爱我大宁•微点子的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体村民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责任编辑:李天伟)
文章分类:
各县(市)区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