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五首】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10-12 16:48作者:尹文德来源:晋城党史网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图片来源网络) 8月27日至9月2日,“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师资库讲师和实战实训基地建设”专题培训班,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举行。学习归来谨以【临江仙】词牌名填词五阕,以为纪念。 (一)走进大别山 情和桂花应有约, 秋雨夜半新县。 此处不与别处同。 三军风云地,(1) 一山分江河。(2) 二十八载旗不倒, 成就转折伟业。(3) 半寸热土几抔血? 看取白头客, 难禁热泪流。 注:(1)大革命时期从大别山地区先后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三支主力红军。(2)大别山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二)“红田”凭吊 三十平米三百人,(1) 惨绝人寰如此。 奈何一要三不要!(2) 革命岂无恨, 此恨谁能消? 子规啼得人心碎, 知那腥风血雨。 昏庸草木须防生。(3) 千里祭英烈, 只为修初心。 注:(1)1927年11月,党领导的黄麻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在一块不到三十平米的稻田里,先后残酷地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三百多人。以后老区群众再没人在这块地里耕种,把它改称为“红田”。(2)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3)潘忠汝是我党早期优秀党员,黄麻起义总指挥,为表达自己立志革命、改造社会的志向曾写下一首诗篇:“尧天舜日事经过,世态崎岖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在指挥起义时壮烈牺牲,年仅21岁。 (三)瞻仰将军故里 大别山里多英豪, 更有布衣将军。 此生只为灭豺狼。 铁血军魂铸, 丹心颂党恩。 一生驰骋三跪娘,(1) 千番争眠身旁。(2) 公私分明廉作底。(3) 天地心不愧, 忠孝任君评。 注:(1)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前夜,许世友翻山越岭赶回家中,跪别母亲;1949年11月,许世友把母亲接到济南军区,跪拜母亲,说:“娘,您受苦了”;(3)1958年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回乡探亲,在村旁山道上看见白发苍苍的母亲身背柴捆蹒跚走来,扑通一下跪在母亲面前:“娘,不孝儿子回来看您了”。(2)建国初期,中央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带头实习火葬,毛主席第一个签了名,最后就剩许世友一个人不签,并向主席汇报,说是希望主席批准他回老家土葬,埋在母亲脚前,生前为国家尽忠,死后为母亲尽孝。到1985年将军快要离世前,亲自给党中央打报告,希望回老家土葬,邓小平签了八个字:照此执行,下不为例。将军最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埋在父母亲身边,成为建国以来党的高级干部除毛主席以外唯一一个土葬的人。(3)将军一生爱饮酒,家里始终放着两种酒:一种是公家的,用于公务接待;一种是自己掏钱买的,用于自己喝。他的工资大部分买了酒,所以去世后没给家人留下一分钱的积蓄,但做到了公私分明,赢得了后人称赞。 (四)再见大别山 群峦叠翠画屏里, 一方好山好水。 那时红出半边天。 百名将帅地, 万千子弟兵。 苍天何曾负斯民, 记得为何出发。 更有领袖深情语。(1) 满山杜鹃红, 遍地桂花香。 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04月20日第五版) (五)北上太行山 太行自古天下脊, 哪山哪水堪比。 当年健儿逞英豪。 风吼马在叫, 黄河曾咆哮。 尔今归去心茫然, 何以风骚人前? 知行合一须检点。 心有千千结, 笔落字字难。 (作者系中共晋城市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韩玉芳)
文章分类:
党史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