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谭支队”之我见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12-29 00:00作者:王晋川来源:原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在陵川的革命足迹,不少本土党史研究者,追述了抗战时期在陵川驻扎并发展壮大的八路军129师独立游击支队——即赵基梅支队在研究中,对支队的诞生,发展,甚至称谓均不相同,有的媒体和书刊还出现了错误。所以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赵涂支队”和“赵谭支队”是赵基梅支队先后两个阶段的习惯名称,并且两个习惯名称不能相互代替使用。 1938年2月17日,以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一个步兵连(有两个步兵连的说法)和教导团部分干部为基础组建129师独立游击队——即“赵涂支队”。同月,赵涂支队进驻陵川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支部队在陵川驻扎达两年之久。但是从该支队政治委员的变更上来讲,该支队在陵川可分为两个阶段,并且两个阶段各有习惯名称,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从1938年2月支队组建——1938年12月涂锡道受伤; 支队司令员:赵基梅 支队政治委员:涂锡道 习惯名称:“赵涂支队” 抗战初期,太原失陷后,毛泽东及时指出: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根据党中央、毛泽东战略转移的重要指示,八路军总部部署129师主力深入晋东南,开创太行山区根据地,于是129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开展游击战争。“赵涂支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组建起来的。 由于当时八路军的游击支队多如雨后春笋,为便于区分,习惯上以支队直接领导人的姓氏或姓名称呼XX支队或XXX支队,有以两个领导人姓氏合称的,如:秦赖支队(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赖际发),还有本文提到的“赵涂支队”、“赵谭支队”等;有以一个领导人姓名称呼的,如:汪乃贵支队等。 1938年12月涂锡道在平顺遭国民党特务暗杀,左腿受重伤,被火速送到344旅卫生部抢救,后移送129师卫生部治疗; 1940年初,129师成立模范医院,经院长建议,由在该院养伤的涂锡道任医院政委;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129师模范医院在院长带领下奔赴前线,涂锡道腿伤未愈,暂留后方医院;① 通过上述资料我们可知,从1938年12月涂锡道受重伤直至1940年8月,这位昔日的“赵涂支队”政委,再没有回到该支队去,而这支部队从1938年12月起就因政委的变更有了另外一个习惯上的称呼。 从“赵涂支队”组建起,到遭暗杀受重伤,涂锡道在任支队政治委员的十个月之久,和赵基梅一道为抗击日寇和支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到1938年12月支队即由原来不足一个营发展到2000余人,相当于一个旅的部队;” “1938年9月4日以来,‘赵涂支队’还配合386旅等部对道清铁路进行了六次大破击;”② …… 以上资料充分说明,赵基梅支队在1938年期间之所以被叫作“赵涂支队”,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战绩和发展,涂锡道功不可没;也正是因为涂锡道在“赵涂支队”的突出贡献使国民党反动势力感到恐慌,他们才阴谋暗杀涂锡道。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把赵基梅支队政治委员的功劳都记到涂锡道将军一人头上,因为这会埋没了谭甫仁将军的功劳。 我们没有搜集到谭甫仁将军调任赵基梅支队政治委员的直接资料,实际上在中国共产党人血雨腥风的战斗生活中,这种前赴后继的领导人更替数不胜数,或许根本不会有文字的记载,而只是一个口头的命令而已,但有一则“晋冀豫军区”的资料却可以作充分的证明。 “1938年4月25日,晋冀豫军区成立,……下辖5个军分区……其中‘赵涂支队’为第五军分区,赵基梅为司令,涂锡道为政委;同年12月30日,根据集总命令,晋冀豫军区改称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下辖第一支队(支队长桂干生、政委张南生)……第四支队(支队长赵基梅、政委谭甫仁)……”。③ 另一则“八路军第二纵队序列”的资料显示“……新编第三旅,1940年4月由赵(基梅)谭(甫仁)支队、冀鲁豫支队独立大队、豫北大队、344旅特务营编成。旅长韩先楚,赵基梅(代)、政治委员谭甫仁、副旅长赵基梅……”④ 从上两则资料我们可以推断出,从1938年12月涂锡道受伤后,谭甫仁就调任赵基梅支队的政治委员了,并和赵基梅一同领导这支英雄的部队战斗在以陵川为中心的太南一带,直到改编为第二纵队序列并挺进冀鲁豫。 由此我们得出赵基梅支队在陵川的第二阶段: 1938年12月——1940年3月“太南撤军”时该支队撤离陵川; 支队司令员:赵基梅 支队政治委员:谭甫仁 习惯名称:“赵谭支队” 同一支英雄的部队,同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陵川抗战达两年之久,却因政治委员的变更而习惯名称有了改变。 由上我们不难看出,“赵涂支队”和“赵谭支队”指的是“赵基梅支队”的先后两个阶段,单用前两个中的任一个,都不能准确的从时间上涵盖这支部队在陵川的两年,只有用“赵基梅支队”才能更好的概括。 在相关研究资料中以上三种称呼都有。“赵基梅支队”出现次数最少;另外两个称呼出现次数较多,可见“赵涂支队”、“赵谭支队”这两个称呼的应用要更广泛一些。至于原因,这可能是由最初的叫法决定的,也可能和领导人的名气以及后来的级别有关(赵基梅1947年早逝,建国后,谭甫仁被授中将,涂锡道被授少将)。 特别需注意的是,“赵谭支队”在周边地方的资料中出现次数较多,且都特指1938年12月以后的时间段,是正确使用;在本地相关资料中,“赵涂支队”出现最多,且多笼统的取代“赵谭支队”和“赵基梅支队”,是典型的错误使用。 赵基梅支队的其他称呼也有好几个,有129师独立游击支队、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晋冀豫军区独立游击支队等多种叫法。那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称呼呢?这主要是因为八路军当时大大小小的游击队、支队、军区部队很多,这些称呼如不放在特定的范围内更不好区分,只有用带姓名的习惯称呼才容易区分一些。 二、如何正确使用这三个带姓名的称呼: 1、“赵涂支队”只能用于该支队1938年2月成立到1938年12月;而“赵谭支队”只能用于1938年12月以后。 2、统一概括称呼时用“赵基梅支队”。 3、“赵基梅支队”可以取代“赵涂支队”和“赵谭支队”使用,而“赵涂支队”和“赵谭支队”只有在本时间段内才能取代“赵基梅支队”使用。 三、“赵谭支队”的称呼由来已久,并且在太南豫北一带名气很大。 除上述有关“赵谭支队”的资料外, 余克勤将军回忆“我是1939年初冬到支队的……当天就见到赵谭首长……此时队伍已是三千余人了……”;⑤ 老八路李毅之资料显示:“河南新乡人, 1938年2月至3月,李毅之集合新乡、辉县、获嘉三县学生、农民近百人组建平汉抗日游击队,李任司令员,1939年2月平汉支队编入赵谭支队(129 师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李毅之曾任赵谭支队民运股长,后曾任新乡市第一任市长”;⑥ 老八路张本敬资料:“张本敬,1922年生,河南焦作人,1938年1月在太行山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赵谭支队三连支部书记;1940年部队整编后,任新3旅7团1营2连指导员;1948年任山西长治兵工一分厂总支副书记……”;⑦ …… 从上可见,“赵谭支队”这一称呼从谭甫仁调任支队政委起,由来已久,在当时的太南豫北一带曾广为人知,并且比“赵涂支队”的使用时间要长许多。 谭甫仁将军在承接前任的基础上辅佐赵基梅司令员为部队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从“1939年初冬队伍已是三千余人”就可窥一斑。 今天,在陵川周边地区的网上资料中仍有不少对太行山“赵谭支队”的记录,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作为“赵谭支队”的最主要活动地——陵川,在绕不过去的相关资料中都很少提及,“赵谭支队”这一名号在陵川有几近消失的可能。 为此,我们大声疾呼,陵川人应该记住“赵谭支队”这一英雄的称呼。 四、两个“赵谭支队” 特别需提出的是,在八路军的历史上,曾有两个“赵谭支队”: 一个是太南地区陵川一带的“赵谭支队”; 一个是冀中军区的“赵谭支队”,支队司令员赵承金,支队政委谭冠三; 并且两个“赵谭支队”曾经一起配合作战,很容易混淆,本文只指前者,研究者要注意区分。 参考资料来源: ① ②百度搜索《涂锡道将军简传(上)》 ③百度搜索 八路军编制全介绍(三)晋冀豫军区 ④百度搜索 八路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编制序列 ⑤2010年6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放牛娃到开国将军——余克勤传》作者李春光 ⑥百度搜索 李毅之 ⑦百度百科 张本敬(责任编辑:崔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