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走砖壁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2-12-29 00:00作者:焦保红来源:原创 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我的爱,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寄托我的情思。我铺开稿纸,沉吟半晌,深情地写下了五个字:我爱太行山。 时值晚秋,我们正行进在太行山区,奔向当年八路军总部驻地砖壁村。忽然,前面传来一阵歌声: 抗日井啊抗日井, 红沙甜水清凌凌; 吃水不忘八路军啊! 日夜想念总司令。 …… 这歌声在深秋的夜晚传得很远很远,像太行山上的泥土一样朴实,像漳河的流水一样情深。顿时,长途跋涉的疲劳被这歌声一下子驱散了。随着歌声望去,只见皎洁的月光下,有几个挑水的姑娘在边走边唱,心情是那样的愉快,步子是那样的轻盈。 “同志!”我们高声喊道:“你们是砖壁村的吧?” 姑娘们听到喊声,歌声停了:“是啊!你们从哪来呀?” “从胡峦岭。” “哎呀!你们走了这么远的路,累了吧?来,喝点水。”一个姑娘指着她们挑着的水说。 我从挎包里取出旅行杯,随手在姑娘的水桶里舀了一杯,水是那样的清,明亮的月光一照,杯底画的那枝荷花,就像飘在水面一样。喝一口,一下子甜到了心底:“这水怎么这样甜呀?”我不禁脱口而出。 “当然甜了,这是钻沙水嘛!”姑娘们自豪地说。 “怎么叫钻沙水呢?”我好奇地问。 我这一问,姑娘们七嘴八舌地讲起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是一九三九年的夏天,骄阳似火,久旱无雨,地干裂了,禾苗的叶子都晒的卷成了圆圈圈。当时,八路军总部正驻扎在这里。我们的朱总司令和彭副总司令见老乡眼巴巴地望天盼雨,心里多着急啊!夜已经很深了,两位老总却还在研究、思索着水的问题。是啊,没有水,就没有收成。可是,水在哪里呢? 天刚蒙蒙亮,我们的朱总司令就找来了几位老农,和他们一起翻山越岭,开始了寻找水源的工作。他细心地考证了庙宇里的碑文,察看了每一个山洞,勘察了每一条水沟。从日出到日落,走遍了这里的沟沟岔岔,终于在一个山洼里,发现了一股饮羊小泉。泉水一滴一滴从石缝里挤出来,又静静地渗入地底。这是个多么可喜的发现啊!后来,朱总司令又找到两位牧羊老人,根据他俩提供的线索,很快地在山下确定了打井的地址。 动工这天,我们的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一大早就领着一伙子弟兵来到山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半个月后,一眼十三丈深的活水井挖成了。这是砖壁村亘古以来的第一孔水井呀。乡亲们一日一日地争着尝这又鲜又甜的井水。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拉着总司令的手,眼含泪花,颤巍巍地说:“俺在这干圪梁上活了几十年,今天才头一次喝到这钻沙甜水,俺山里人祖祖辈辈永远也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呀!” 从此,古来缺水的干砖壁再也不愁水了。那座为了祈雨修起的“万圣厅”,也做了总部的会议室。当年修过“万圣厅”的白须老人感慨地说:“总司令真比万圣灵啊!” 上了坡,远处又传来了姑娘们的歌声: 吃水不忘打井人哟, 幸福感谢总司令…… 进了村,我们朝着姑娘们指点的方向走去。当路经一盘古老的石盘碾时,我们不由得又站住了。只见几个老大娘和两个孩子正在碾子上碾米,月光把碾盘子照得明晃晃的。我用不解的目光看着他们,心想,这里怎么还用这种古老的石碾呢?大娘似乎猜透了我们的心思,乐哈哈地说:“同志,你们是第一次到咱砖壁来吧?” “是啊,你们现在怎么还用这种碾子呢?” “这是老规矩了。其实,村子里老早就安上了碾米机。不过每年秋天,第一场谷子打完,乡亲们总好在这里碾米。每逢过年过节,也总好在这里碾点面做年糕,包团子……” “那为什么呢?” “碾米做饭香,碾面做糕甜,包出的团子孩子们特别爱吃。” “是吗?” 我被大娘神话般的形容深深地吸引着,更加觉得好奇了。 “那还有假的吗?因为这是朱总司令住在咱砖壁时,帮俺们推米碾面用过的碾子。你瞧瞧,这碾杆上还有朱总司令留下的指印呢!”大娘很认真地指着碾杆对我说:“唉,他不在了,我们山里人想他呀!” 一听大娘的话,一种深深的敬意充溢我的心头。我崇敬地凝视着那光溜溜的碾杆,仿佛朱总司令当年在这里一边帮老乡推碾,一边话家常,一边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的情景出现在眼前,使人欣然,叫人振奋。多想推着这朱总司令推过的碾杆转它一晚上呀!我心里想着,不由自主地说:“大娘,我们帮助你推几圈吧?” “好,好!来咱砖壁的人都要摸摸这碾杆,推推这‘连心碾’呢!”大娘说着,爽朗地笑起来。 “连心碾”,多好的名子啊!这里有多少情,多少意,多少爱呀!虽然很累了,但推着这“连心碾”,步子却是那样的轻松,又是那样的踏实。大娘站在旁边,看着我们一圈一圈地推着,又指了指一旁的两个孩子对我们说:“这是我的两个孙子。来,给这几个叔叔唱唱奶奶教给你们的那支歌吧!” 也许是山里的孩子认生吧,他们怯生生地望着我们,眼珠子一闪一闪,就像天上的星星。最后终于鼓起小嘴巴,用那清脆响亮的童音唱起来: 砂石碾,轱辘辘转, 朱老总帮咱来推碾, 碾米轧面讲抗战呀, 贴心的话儿堆下一碾盘。 哎嗨哟, 贴心的话儿堆下一碾盘。 …… 动人、情深的歌声,在这深秋的夜晚,带着人民的怀念,从这“连心碾”的轴心,向着太行山的每一座山峰扩散,向着流水不尽的漳河水扩散,扩散……(责任编辑:崔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