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恨满长平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3-08-03 00:00作者: 冯潞来源:晋城党史网 ----国军抗日飞行员刘粹刚误撞高平魁星楼 高平籍四川文化老人南征提及刘粹刚 2008年春,某日,从一册晋城方面的志书上偶然瞥见一句:1937年10月26日,国军抗日飞行员刘粹刚在高平县城误撞魁星楼牺牲。我猛然一惊,出于历史敏感之本能,我嗅出这句话的历史价值。国军飞行员、高平魁星楼、误撞……都是些颇刺激的字眼,这里面埋藏着多少历史细节,这个失事者——刘粹刚是从哪儿来的?他如何驾机撞上了高平魁星楼?他死后的情况如何?等我再细翻此书,前前后后搜寻几遍后大失所望,得到的还是这一行字。我不禁感叹,浩浩几十万言的书,对于此事竟然如此吝惜文字,真让人遗憾。 掩卷之后,我无言以对! 历史总是这样,每当到关键处,常常是这样简约,仿佛其幕后有一只手在操纵着,故意与你作对! 几个月后,我在长治一家叫天馥茗茶的茶社约见了一位七旬老人,他叫南征,原名李福旺,原籍高平,现居成都,为一资深文化老人。此时,正值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携老伴经历劫难后赶回长治女儿处避难。闲聊中,提及抗战,南征先生突然说:“有个飞行员撞到高平的城楼上……” 我一惊,脱口而出:“是,是个叫刘粹刚的吧?” “对,刘粹刚!”老人肯定地说,稍稍一愣又反问我:“你怎么知道的?” “我刚才不是告诉您了,我是研究晋东南文化的,抗战史也是一个重点……那您又是如何知道的?” “我呀?”老人兴奋起来,就慢慢回忆起过去。 南征先生为1933年7月生人,此时为75岁。他稳坐于硬木沙发上,身体胖瘦适度,头发虽白,但面呈健康之色,举止随和儒雅,是那种修养和身体状态俱佳的老人。他呷口绿茶,用不变的高平方言叙述。他说飞机出事时,他也去看了,只是他没有记忆,当时他才4岁,双腿跨骑在父亲的脖颈之上,挤进人群,隐约记得当时是人山人海,特别热闹,至于英雄遗容,他没有任何记忆。但他父亲在他记事后,时常提起“刘粹刚”这个名字和撞机这件事。对于这个场面,我说甭说那时的山民了,就是现在也是罕见之场面。他强调说,这毕竟是71年前的事了,但“刘粹刚”这个名字却令他难忘。 南京航空烈士墓镌刻的刘粹刚其人 南征先生再与刘粹刚“结缘”是在撞机事件发生16年后。那是1953年,20岁的他随兵工厂南下,落脚于南京,继续在一家兵工厂工作。同时,凭借其天赋才情,他还成为南京市的工人作家,经常到总统府旧址(注:此地改为江苏省作协)研究创作。关于他的这段经历,颇能反映出老区一代兵工的历史机遇——由一个太行山小子成为省作协常客,真是无法相信的事实。 南征先生的一个业余爱好是在南京城里逛名胜古迹。一日,当他来到紫金山腰的航空烈士墓时,在墓碑上蓦然发现“刘粹刚”三个字,目光不禁停滞下来,一个孩童时的记忆泛起于他的心头:莫非此人就是父亲早年述说过的那个撞在高平城楼上的飞行员?很快他就明白了,这个名字正是指向一个人——国军飞行员刘粹刚。那么,这个人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呢?好奇心驱使他细细阅读: 刘粹刚(1913—1937),辽宁昌图人。高小毕业后考入辽宁省立第一工科学校就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九期步兵科。未毕业又入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浙江笕桥航校)第二期。在校期间,其飞行技艺居全校之冠。1934年底毕业,考试成绩最优。随即进入空军服役。初任空军驱逐第一大队准尉见习官。此后由准尉转迁少尉飞行队员,再迁中尉分队长,1937年递升为空军第5大队第24队上尉队长。率队驻防南昌。此时,中日战争即将爆发。 由此,兵工出身的南征先生看出,刘粹刚是一个当时非常稀有的空军飞行人才,即使放到现在也不可多得。他的空中射击技术很高超,在当时初创的中国空军中,记录保持者有两个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高志航,号称“天神”;另一个就是这位刘粹刚,人称“飞将军”。这样的人才,假如把他放到实战中,面对强大对手,会如何呢? 接下来,南征先生很快看到了出人意料的战绩。1937年8月3日,第5航空驱逐大队奉命离开南昌秘密飞抵扬州,准备与日决战。不久,淞沪战事开始,8月14日凌晨,第5航空大队最早领受蒋介石亲自下达的命令,轰炸长江上的日舰。刘粹刚领队飞行,由吴淞口南下,途经川沙上空时,其队副梁鸿云根据刘投弹的弹着点再修正,第一个炸中日舰,立下头功。之后,刘粹刚几乎天天升空作战。8月16日,刘粹刚首开空中纪录,击落日军水上侦察机一架。10月12日,刘在南京城上空以劣势之霍克三飞机一举击落日军九六式舰载驱逐机,南京市民涌上街头观战,亲眼目睹了日军王牌飞机坠毁之惊心动魄的现场。刘粹刚开始成为南京街谈巷议的新闻人物。这种飞机是日本的王牌飞机,号称“天下无敌”,中国空军首次将其击落,刘粹刚仿佛今日之航天英雄杨利伟。73天里,刘粹刚竟然一举击落日军飞机11架,这是中国空军个人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这让我惊叹,在人们印象里,日本空军强大无比,绝非弱小的中国空军可以匹敌。同时,他还多次驾机轰炸日军司令部、阵地、仓库等;击沉日军舰船4艘,重创多艘;击毁日军坦克多辆,歼灭了不少日军登陆部队,有力地配合了淞沪战役。 关于其超凡的战斗力,对手也给予肯定。日本陆军有位王牌飞行员叫加藤建夫上尉,号称“四大天王”之一,他在太湖上空曾与刘之2401号机遭遇。此后,他在日记中称赞刘是“赵子龙”式的勇士。然而,刘粹刚及战友的神勇,并不能改变中国败退的战局。先是淞沪战事失利,接着是南京失守。陆军的大溃败掩盖了空军的光辉,初建的空军无法改变战局,加上飞机仅300架,经此搏击,也大抵损失殆尽。不是我们不英勇,而是敌人太强大。这就是中日战争的早期真相。 刘粹刚误撞高平城魁星楼 南征先生最关心的是:这样一位精明干练的飞行骁将,是如何莫名其妙飞临千里之外的太行高台——高平的呢?他的飞机又是如何撞上城楼呢? 他后来了解到,1937年10月25日,是刘粹刚参战以来的第一个休假日。上午10时,他驾机由江苏溧水机场起飞,回南京家中休息。 两年前,他在那里安有一家,妻子许希麟是一位杭州女子,曾在杭州钱塘江畔主持一所小学,据说是“娇美贤慧”,婚后,随他迁居南京,住白下路(一说山西路)2号的“辽宁刘寓”。下午5时,他在看望24队的队员们后,才回到寓所,见到妻子。晚饭后7点钟,他又来到福昌饭店会议室,参加了东北抗日救国会主持的会议。1个小时后,中国空军参谋长张有谷派人驱车来找他,说有急事。他闻讯后即刻登车,迅速赶到机场。张参谋长告诉他:山西八路军欲反攻娘子关,需要空中掩护。 其背景资料是,日军在大举侵略淞沪的同时,又从北部进犯华北,国军先是南口失守,雁北沦陷,一支日军很快就推进到山西忻口,中日双方在此展开决战。日军三易指挥官,数次增兵驰援,20余日久攻不下。日军遂改变作战计划,由正太线向西攻击山西娘子关,这样,忻口腹背受敌,靠南点儿的太原也岌岌可危。张参谋长以商议的口吻对刘粹刚说:娘子关已经失守,忻口、太原朝不保夕。为了阻止正太线西进之敌,八路军129师和115师已驰援娘子关。空军接到命令,派一支精干飞行队明日出发,任务是在27日拂晓,掩护八路军反攻娘子关。现在缺少领队的,你估量一下体力,能不能牺牲这班休息。 刘粹刚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此次任务。 关于这次长途飞行,南征先生说,刘粹刚不但有选择权,而且还有充分的理由放弃。原因是两天来,他的腹部隐隐作痛——我分析是他的肠胃不适,这大概与他连续疲劳、神经紧张有关。还有,他没有飞过山西这样的山地,对于那里的航线、气候、地形很不熟悉。但使命感和爱国心使他无法拒绝。另外还有一点,这位国军飞行员对于支援八路军充满兴趣,其背后是对这支军队的好感和敬意。于是,他自告奋勇愿作领队,率3架飞机去山西支援八路军。 很快,他赶往陵园飞行基地,选定徐葆昀、邹赓续作为他的二、三号僚机。尔后,又到中华门第24驱逐机队部交代公事,晚上11时,才回到家里。零点五分才上床休息。这就是刘粹刚的一个“休假日”,也是与妻子最后相聚的日子。 26日晨4时半,刘粹刚如往常一样告别妻子,整装出发了。当他在机场用早餐时,腹内又隐隐作痛,同事劝其请假,他摇头拒绝。7时,刘粹刚率3架霍克三式驱逐机从江苏溧水机场起飞,去山西执行任务。 他们飞行路线如何呢?资料显示,3架飞机编队而行,沿着长江上溯,10时抵达汉口机场,为飞机加油。接着又北飞河南,下午1点左右,降落于洛阳机场,加油。此时,飞行遇到了麻烦——气象条件很差,洛阳至太原间弥漫着大雾,云高不足四百英尺,且又下起雨来。是飞还是停呢? 生性倔强的刘粹刚不顾恶劣气候,仍然坚持起飞。据一些资料显示,洛阳机场曾有人对他劝阻,他就是不听,说:“这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日的军令,怎么可以贻误战机呢?”从溧水机场起飞前,张有谷参谋长曾嘱咐他说,到洛阳机场后,可请飞行员岑泽流领飞。岑是广东人,住洛阳机场,经常飞行于洛阳至太原之间,熟悉情况。抵达洛阳后,他并未请岑领队,他不想把机会让给别人,他觉得还是自己领队保险。由此不难看出刘之性格。 于是,这位急先锋稍事休息后,于7时左右从洛阳北飞,冒着细雨,在夜空中低空飞行,当晚8时飞到娘子关附近。 他们试图与晋东八路军联系,但八路军没有陆空联络信号,也无法判断敌友,就没有反应,怕遭日机空袭。飞机在八路军阵地上空盘旋很久,也无法判明下面是何方阵地,又不敢盲目空袭,恐伤及友军。在侦察飞行中,飞机突然受到地面高射炮火的猛烈轰击,知道遭到日军攻击了。就赶忙驾机爬高,飞出了日军火力网。此时,这种盲目飞行就有些不妙了。 接下来,刘粹刚开始寻找太原机场迫降。对于寻觅地面目标来说,他还是充满信心的。但是,现实情况让他不容乐观——由于航线不熟,夜色一片漆黑,周围连一点星火都看不见,他根本无法找到这个目标。他有些发懵,心想机场为了防备敌机空袭,一定是关闭了机场灯光。他有些后悔没有带岑泽流来。但顾不上考虑,当务之急是连夜折回洛阳,否则油就不够了。 果然,没多久——约晚8点50分,刘粹刚发现座机油将告罄,遂关闭机侧的指挥灯,指示二、三号僚机分散寻找降落地,说白了这是逃生信号。但僚机紧随不舍。刘粹刚只好硬撑着领队南飞。 晚9时许,飞机驶入高平县漆黑的夜空。刘机量油器的指针已快落底,他重新关闭了机侧的指挥灯。此时,僚机油罄告急,发信号“被迫降落”,但要命的是,僚机连辅助的照明弹都没有携带。在危急关头,刘粹刚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放出了唯一的一颗照明弹,协助僚机迫降——此举意味着把生还机会留给了同伴。照明弹在黑幕里发出巨大的强光,僚机借着他的指引迫降,在未成情况下,飞行员徐葆昀、邹赓续先后跳伞逃生,飞机坠毁。其中一机坠落在高平县东宅村外,一机坠落在大阳村附近——均系机毁人存。 此时的刘粹刚仍在单机飞行,时速每小时150英里。飞机滞留空中的时间已经不多,他该怎么办呢?他本来可以跳伞逃生,但他不愿损失这架心爱的座机,因为中国飞机太少、太珍贵了,大概只有300架。对于他,保全一架飞机,就能保持一点空中战力。此时他做出的选择是:放弃跳伞,驾机迫降,寻找一个安全点降落。 那么,他能成功吗? 在县城上空,刘粹刚突然发现,隐约的小城中燃起火光,他的心头燃起了希望之火,认为是地面发出的降落信号。事后才知,其实这是高平县政府派人在城墙东南角的魁星楼下点燃的火堆,因为魁星楼下有一片空地。点火作何用呢?不得而知。此时的刘粹刚驾机盘旋而下,等完成了第一个圆圈时,距地面仅有300米高度了。当飞机第二个盘旋下降时,飞机愈飞愈低,突然,轰的一声,撞上了离地面20余米高的魁星楼! 时间是1937年10月26日晚9时许,刘粹刚时年25岁。 一切都结束了。 英雄之死引发的震撼 这座讨厌的魁星楼,位于高平县城东南的城垣之上,亦称魁星楼、奎光楼,从图片上看呈八角形。历史上,不知他给高平带来多少文化的灵光,但却使这位抗日飞行员命丧于此。 据资料记载,一声巨响,小城为之一震,古老的城楼也颤抖了。当时的高平执政者叫王静波,时任山西牺盟会高平县特派员,中共秘密党员。他闻讯后指挥军警数人,“登楼组织抢救,只看刘粹刚上尉左额冒血,头垂落胸际,血在胸间淌着,左手还抓着那光滑的驾驶盘”,“几千公斤重的飞机空悬在上边,寂然不动”。我从图片中发现飞机前半身插进了魁星楼的三层楼上,只露出后半身,令人惊讶的是,飞机竟然没有起火,也没有爆炸。 刘粹刚飞机失事,轰动了晋东南高平县,也震动了国民政府,南京、昆明等地报纸也给予报道。高平县牺盟会在县城南大寺旧戏台为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其间,高平县父老从乡下赶来,有上万人目睹了“飞机插入楼内”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其中就有几岁的南征和其父亲。在追悼会上,王静波致悼词。跳伞生还的飞行员徐葆昀、邹赓续也参加了追悼会。中国空军司令部还派飞机在会场凌空盘旋,以示哀悼。高平县百姓仰首目睹了这平时极难看到的一幕。 此后,烈士遗骨暂在高平安放。同年11月16日,烈士的遗骨被运回南京,后安葬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并有诗挽曰:“宁沪勋名立,援晋功垂成。奎楼成仁死,遗恨满长平!”长平就是高平别称。 从民族利益上讲,这位“飞将军”虽死犹荣。作家萧乾对之赞誉是:“搏击长空威震敌胆,以身殉国虽死犹荣。” 其妻许希麟女士闻知后悲痛欲绝,痛不欲生。蒋介石下令奖励刘夫人大洋一万元,并追赠刘粹刚为空军少校军衔。南京沦陷后,中央航校迁到昆明市南郊巫家坝。第24队分队长王倬调任昆明空军官校任高级教官。中央航委会批准,将昆明空军军官学校的子弟小学命名为“粹刚小学”,由刘夫人任“粹刚小学”第一任校长。1949年,刘夫人随政府撤退台湾。“粹刚小学”仍存。 为了怀念丈夫,刘夫人撰文《念粹刚》,后来编入台湾中学国文课本中。其中她写道:“当兹国难正殷,国家需人之际,你竟撒手长逝,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亦是国家的不幸,在我丧了挚爱的丈夫,在国家损失了一个前线的战士——一个英杰……所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你为祖国生存而奋斗,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战斗,最后以至于牺牲成仁,你已死得其所了,我应当为你欢欣。” 近些年,大陆曾拨巨款,将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修葺一新。1986年清明节,还组织烈士亲属聚会南京,祭扫、凭吊烈士墓。刘粹刚的侄儿刘光义也参加了。当时,刘粹刚的战友王倬先生已年逾七旬,他激动地说:“我曾是刘粹刚烈士手下的分队长。我不过是学到了他的一手死中求生的拼搏绝技,才使我还能活到现在。他离开人世已经四十八年了,但我始终怀念这位勇敢的战友。”
71年后,再品那次撞机事件
在给予道德关注的同时,我在脑海里一直对这次失事的技术问题进行探索。我曾与南征先生讨论过,刘粹刚有没有可能做到人、机保全?得出结论是:在高平上空,他很难做到人、机安然无恙,最好的选择是弃机跳伞逃生。他所面临的危机重重,譬如夜幕,譬如油耗已尽,譬如无照明弹等等,他虽然身怀飞技,但很难克服这些困难,飞机与生命,只能选其一。有人说,假如不是遇到那座倒霉的魁星楼,或者那堆火离城垣和魁星楼远一点,会怎么样?我的判断,那无助于事,不能抱幻想。在生命与飞机面前,你只能选择前者,这是唯一理智的做法。 如果我的判断成立,我为刘粹刚不选择逃生感到些许遗憾。因为他本来可以逃生,但他却选择了死,想保全飞机。我并不想苛责一位烈士,在民族大义面前,战士在危急时刻的选择令人敬佩。我们只能为他的气节和勇气而惊叹而肃穆而流泪! 在我结束访问时,我请教了南征先生一个问题:“你是军工出身,曾与国民党对垒,为何你如此关注这位国民党飞行员?”他回答说:“在面对外敌入侵上,我们都是为民族而战,站到民族利益上,我们有什么不能想开呢?再说,刘粹刚也是为支援八路军而死。” 对于这位经历过解放战争的74岁老人的回答,我非常感动。是啊,那段历史已经远去,面对未来,面对和谐的追求,我们有什么不能放下呢?!(责任编辑:韩玉芳) 上一篇一次特殊的祝寿
下一篇十大元帅的最后时刻(下)
文章分类:
第5期
|